分享

小度能成为百度走向未来的一个锚点吗?

 互联网指北 2021-08-09

据说当年马化腾将To B业务重任交给CSIG总裁汤道生的时候,小马哥还曾经附赠了一个保证,大意是他会通过“提供各种资源”的方式让汤道生的工作顺利展开,其中包括“帮他找张小龙争取微信入口”。

后来汤道生在回忆里将这个保证称为“锦囊妙计”。因为在他看来,“Pony对于微信入口一向谨慎。有时候其他业务去争取,小龙还没说话,Pony已经跳出来说不行的。”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段回忆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在于“锦囊妙计”好不好用——毕竟微信是腾讯内部资源,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即——而是在于微信在腾讯生态中的关键作用已经成为了行业内上至大佬、下至实习生的共识:

拥有巨大日活流量的微信不仅帮腾讯获得了巨大的基本盘,也通过入口、衍生生态等方式推动了无数个现象级产品的形成,比如滴滴、摩拜、拼多多,甚至还有能力建立新的用户使用场景,以不断拓展着腾讯帝国的版图。

也正是在微信巨大的“榜样作用”下,“大生态主力产品”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从业者们所提及。那些正在或者已经形成生态的互联网公司们,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探索这样一款类似的“主力产品”加持,以期能够在狭窄的行业赛道上更好获得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桥头堡。

只是“大生态主力产品”虽好,但是想要真正孵化出来可绝非易事。

首先由于其广袤的可连接能力,大概率是需要在巨头企业中自生;其次是要获得宽松的内部发展环境(避免被固有业务挤压资源),获得公司侧重支持。

在目前国内企业中,恰好有一款产品,处于成为“大生态主力产品”的黄金时期——百度小度。随着小度成绩的快速攀升,也开始有一些讨论的声音——比如百度搭建的大生态里,小度正在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微信”的角色。

什么是“大生态主力产品”?

在聊小度之前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微信。从产品定位上来看,微信可以理解为一个以“即时通讯功能”为主的社交软件——没错,大概率连平台都算不上,半熟人社交的逻辑设定让用户在微信上的主动探索空间非常有限——按照张小龙想法,微信诞生之初只是作为QQ邮箱的替代品。

而理论上生于“社交基因”的腾讯生态并不缺乏这样的定位,产品本身很容易找到同类替代者。

但实际情况显然与理论截然相反。很多迹象表明,在整个腾讯生态内,微信的地位已经非常突出。比如除了小马哥的“锦囊妙计”之外,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腾讯内网里曾经诞生过一篇题为《总办对微信的优待,会让其他BG优秀的人2019年大量出走》的爆款热文,疯狂暗示腾讯生态对于微信的倚重都到了“同事眼红”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有两组数据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是在最新公布的数据里,微信的月活跃用户为11.117亿,每天发送消息超过450亿次,超过50%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长90分钟;

其次是截止到2018年年底,微信为小程序设置的用户入口达到了66个;而小程序也在2018年年中的时候,日活上升到了2.8亿,小程序总数超过了百万。

也就是说微信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腾讯生态补全了“即时通讯”的市场空缺,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微信通过产品定位的深耕,实际上锚定了腾讯生态最核心的用户群体,并且能够很好地对这些用户进行运营,使之长期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成为一个生态内可用的资源。

并且微信实际上拥有非常出色的生态应用整合能力,能够为生态内的其他产品搭桥,让用户以“功能板块”的形式自然而然地被引导过去。

所以经过以上对微信的拆分,再抽离微信和腾讯生态的大环境设定,我们其实不难发现那些能够被称为“大生态主力”往往有着相同的、原生产品定位之外的职能,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能够尽可能地定位生态的精准受众;

-能够尽可能地活跃生态的核心受众;

-能够出色地兼容生态的其他板块;

-能够更好地展示生态的前沿创新;

-能够标明生态的护城河;

换句话说,并不是任何一款产品都有能力成为“大生态主力产品”的。特殊的职能也相应对产品提出了很多要求:

-往往不是同质化很高的产品;

-往往不是可替代性强的产品;

-往往不是可复制性高的产品;

-往往经过持续时间较长的深耕;

-往往有能力通过方式接触受众。

小度能够成为“百度担当”吗?

其实小度智能音箱的内核是小度助手(Dueros),但小度助手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形态。

一方面小度助手是一款智能语音的操作系统,可以驱动硬件运行的软件,帮助搭载这款软件的硬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运行过程越来越流畅,也因此可以跟随硬件出现在各种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另一方面小度又在软件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是人工智能。简单来说小度不仅仅是一串由工程师发出固定的代码、根据一系列预设好的函数来实现结果,而是需要与用户进行配合、可以与用户完成更多交互。

而这或许是小度能够成为“大生态主力产品”的最大筹码。尤其是当百度all in AI之后,小度助手操作系统属性的产品形态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延展能力,太适合帮助百度生态去不断拓展边界了。

以小度智能音箱为例。作为最著名的小度系列智能产品,小度音箱已经取得了非常亮眼的市场反馈:

据两家全球知名市场分析公司 Canalys 与 Strategy Analytics以及IDC三家 分别发布的 2019 Q1 智能音箱市场数据显示,小度智能音箱出货量排名已经上升到了中国市场第一、全球第三,距离排名全球第二谷歌的距离,仅仅落后0.8%。

另据百度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搭载小度助手的智能设备达到2.75亿,同比增长279%;3月份语音交互次数达到23.7亿次,同比增长817%。

从长远的视角来看,这些高速增长的数据可以理解成,百度正在快速地一线市场获得大量宝贵的AI用户样本。当然百度能够从这些样本中提炼出多少能够反馈到产品上的市场经验、产品积累,我们从外界视角出发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观察结果,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在正在成型的人工智能市场规则中,百度将发挥更多建设性的作用,获得更大的发言权——这显然是小度的功劳。

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在于,小度有机会成为百度母品牌之外增长的业务,并且直观的反应在了市场数据上,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小度的产品是获得了用户认可的,并且用户们正在基于这种认可形成新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

这也是小度带给百度的另一种可能:小度锚定了百度最核心的用户之后,也有能力让这些核心用户成为活跃用户,正在为生态的成长源源不断地创造机会

可能性也正在逐渐兑现。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一系列搭载小度车载OS的智能车型集体亮相。

在小度的帮助下,这些家用轿车实现了人脸识别、车家互联、语音遥控、AR导航等能带来全新驾驶体验的人工智能服务,标志着“小度在车载交通上的应用进入了商业化元年”,也将百度的人工智能版图更完整地拓展到了交通出行领域。

与此同时小度音箱完成了从语音助手向其他领域的延展,比如教育市场。在小度大金刚、小度在家1S等产品上,智能音箱不仅将搭载众多APP教育资源,同时还搭载了视频通话、实时监控、儿童陪护等功能,让用户有机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生态链支持。

总结

2019年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1月2日),李彦宏曾经在发布给全公司的内部信中慷慨激昂的表示:“那个能够做出好产品、那个受用户喜爱的百度,已经回来了!”

从对百度业务发展的观察来看,我相信当时给李彦宏信心绝不仅仅只是“2018年百度的营业收入正式突破1000亿元”的数字——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度系列产品上的成功落地,成为母品牌之外最快增长的业务线,或许对于李彦宏来说才是更值得兴奋的地方。

并且每个普通用户也有充分的理由对小度寄予厚望。在经历了数场信任危机和风波过去后,百度显然正在成为更加专注于产品、技术的硬核公司,需要用过硬的产品体验和技术积累重新建立起新的、用户认可的市场壁垒。

而从这一点出发,小度已经给出了一个让人满意的开头,也正在带着百度的野望走向一个可期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专注于互联网文化、营销、产品。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账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文内所用图片来自相关媒体报道截图,为非商业用途。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melodyfu


营销千货

《被标签化的创业者们需要甩掉哪些锅?》

《“工具必死”?工具类产品创业还有机会吗》

《“营销”不是你“负面”的挡箭牌》

公关传播

《新世相卖课:当聪明人开始使坏》

《网易,一个“乐行僧”》

《海底捞公关满分,粉丝负分》

《如何以正确姿势解读44岁的被告罗永浩的庭前自白?》

行业观察

《人民不需要“让水变油”的抖音》

《“不在一线”:成都脱口秀生存实录》

《风波后的“太古里”:知识付费的地下江湖》

《谁“杀死了”papi酱?》

产业解读

《你的旧iPhone卖吗?我们来谈一下价值1000亿的大生意》

《为什么中国两大游戏巨头腾讯、网易还不撒币?》

《小米“低烧”,OV“高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