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后,他做到澳门点心一哥,她则1天售出过近10000个葡挞!

 梵熙饮食文化 2019-06-14

安德鲁、玛嘉烈并不是葡萄牙人,尽管他们的名字都带着满满的葡萄牙气息。

安德鲁是英国人,原本在葡萄牙的酒店里做大厨,后来因为工作安排,到了澳门凯悦酒店餐厅工作。

那时候,他认为澳门是最具欧洲风情的东方城市。

抵达澳门是计划中的。

遇上玛嘉烈,却是美丽的意外。

玛嘉烈是祖籍珠海的,土生土长的澳门女子。

然后,他们相爱了。

再后来,他们结婚了。

安德鲁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传统点心Pasteis de Nata,决定在传统食谱上加入自己的创意。

于是1989年,他离开了原来工作的五星级酒店,和妻子玛嘉烈在澳门路环岛开设安德鲁饼店

安德鲁饼店主要出售欧陆风味的蛋挞和面包,并用猪油、面粉、水和蛋以及英国式的糕点做法,创作了葡式蛋挞。

彼时的路环还是澳门一处安静的小渔村,那里质朴,静谧,市井,与被商业气息裹挟的闹市迥然不同。

而大部分来到澳门的都是世界各地的赌仔,他们在赌桌上废寝忘食,杀红眼后,就用高热量食物来补充能量。

安德鲁蛋挞就这样被送上了他们的赌桌,并且很快脱颖而出。

从赌场到整个澳门,葡式蛋挞随着安德鲁饼店,名声不断远扬,不但澳门的居民记住了它,更在一传十,十传百后,令香港游客也记住了它的名字。

跟随葡式蛋挞名气大增的,是安德鲁和玛嘉烈夫妇越做越大的生意——店面多了,由一间开至三间,俨然成为澳门的葡挞专门店。

然而此时,安德鲁和玛嘉烈在经营理念上产生了分歧。

——玛嘉烈不满足于安德鲁蛋挞现有的市场规模,所以东奔西走拓展业务,在澳门掀起了一阵葡挞风潮。

——安德鲁则不然。他更享受路环的平和与闲适,喜欢在一天的忙碌后,伴着潮水的涨落安然入睡的平凡日子。

一个喜欢轰轰烈烈;另一个则追求平淡安稳。

这种南辕北辙的价值观对婚姻是致命的。

果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小怨怼和小争执后,二人的关系从夫妻渐渐“退变”成合作者,直至最终分道扬镳。

之后,玛嘉烈带着安德鲁给她的秘方和后来开的两家安德鲁饼店离开了,而饼店的名字也换成了玛嘉烈蛋挞

而安德鲁则在饼店旁边开了两家咖啡店,至今被留在了路环。

当亲密变成羁绊,分开未必是坏事。

离婚后的玛嘉烈少了安德鲁的牵绊,反而把生意越做越好。

她在澳门繁华的马统领街开了店,将蛋挞的秘方进行改良,更带领玛嘉烈蛋挞走出澳门,到香港和台湾地区与当地投资者合作开设分店。

葡挞落户香港和台湾,又卷起了一股葡挞旋风。

1997年,玛嘉烈的香港店开幕,早已在澳门品尝过的拥趸很快就为她自发宣传,市场迅速铺开。

那时候,玛嘉烈破纪录地试过一天出售近万个葡挞,又以有市民排长龙轮候而名噪一时。

会蹭热点是一个商人的基本素养,何况是商业意识浓厚的港人?

玛嘉烈蛋挞的成功“唤醒”了一批先知先觉的港人,他们竞相开起各式各样的葡挞店,以至于后来消费者都难以分辨哪一家是正宗的了。

1998年,玛嘉烈向香港的美式连锁快餐店(如今的肯德基)出售秘方,创下了澳门土产在外地打开市场、并以特许模式经营的纪录,香港的葡挞热更达至白热化。

……

如今,葡挞已经是粤港澳地区的常见美食,连一些影视剧里也有用葡挞作为绰号的角色。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部暴露年龄的电影《黑马王子》里的张家辉。

而去澳门的游客,大都会去安德鲁和玛嘉烈两家店品尝蛋挞。

有游客指出,玛嘉烈的蛋挞皮稍微有点咸,安德鲁的则是更为纯粹的甜。

这恰恰像是他们婚姻的隐喻——不同的口感,不正像他们二人在婚姻中呈现的难以磨合的个性么?

这些个性能融合,就能继续走。不能融合,就只能离散。

当然,即使是离散,也未必是坏事。

就如同他们在婚姻破裂后,依然活出了各自的精彩——据说离婚后的安德鲁还是会经常来玛嘉烈店里尝尝味道,而安德鲁蛋挞的味道则一直没变过。

直到2006年,安德鲁旧疾复发,在澳门去世,而此时的玛嘉烈,早就习惯了没有他的生活。

他守着他的情怀,她追寻她的繁华与热烈。各自追求,各自珍重,各自安好,不也是最好的结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