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外大街

 三合堂小伙计 2019-06-14

出了五路通那条东西向的小街,就上了一条南北向的宽一点的马路—正式名称是“德胜门外大街”,简称“德外大街”,那时都叫它做“大街”。

离五路通最近的公共汽车站,叫“关厢”。先是14路,从北郊市场一直到永定门,真正的从南到北。后来这路汽车从西安门断开了,从西安门到永定门的还叫14路,从西安门到北郊市场(后来到马甸儿)叫55路了。关厢其实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北京外城的城门外还有几处也叫关厢,所谓“城门外的大街与附近居民地区”。最早的关厢居民多是城里城外来回跑着运东西的人,天晚了,城门关了,进不了城,就在德胜门外城根儿底下住下,等天亮再进城。北京有句老话,叫“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北贫就说的是德外这一块儿。还有一句话只在德胜门这一块儿流传,叫“穷德胜门,富果子市,杀不死的西绦胡同”。德胜门外尽是些拉板车干力气活的人,而果子市就有些做小买卖的。而西绦胡同的小孩儿好像是特别爱打架。红楼梦的那个薛蟠也曾在“城北门外二里多路的苇塘边”(苇子坑?)挨过揍,但不知说的是不是德胜门这个北门。

当然,等到我们住进五路通的时候,已经是“新社会”了。1958年发动群众修起来的人定湖公园就是一个例证。看老地图,原来人定湖的地方叫“由天定”,不知道后来是不是反其道而用之。但六七十年代的德外,远远算不上繁华:大街上跑的还尽是马车。我记得大街东侧还曾有过低矮的平房专门买马具:长长的马鞭、套在马脖子上的鞍包什么的。那时候哪个男孩子没边跑边喊过“得儿驾喔吁”呢?过了关厢,就是北郊市场。为什么叫市场不得而知,因为那边只有一个长途汽车站根本没有什么市场。可以肯定的是,到了北郊市场基本上就算是到了郊区了。虽然是“近郊”或者叫“城郊”,但至少说明这里原来是城市的边缘,现在的叫法是“城乡结合部”。

这一条街上只有可数的几家商店。但小时候就觉得挺热闹的了:德胜门城楼边上是一家“大”商场,安德路商场,它对着的丁字路口直通安定门。这应该是当时在五路通不用坐汽车而能到达的最大的商场了,买日用百货。它对着的路口,南边把角儿是一间小酒馆,里面常有些人在里面喝酒。不记得玻璃柜台里摆得是什么菜了,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菜,只记得酒是散装的,可以一两二两的用提子舀。后来我复员回来,上下班路过这里,还曾支上自行车到里面喝过一毛钱一杯的散装啤酒。路口北边把角是一个菜店,除了卖菜以外,还卖带鱼黄花鱼什么的。门口的玻璃写着斗大的红字:水产。水产不是天天有,偶尔用三轮车拉来一车带鱼黄花鱼什么,就会让这副食商店排起大队热闹非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