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炳林:用一套书透视丝路石窟艺术

 半梦书斋 2019-06-15

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

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一直都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多年来研究的主要内容。1980年我们创办了中国大陆首家敦煌学专业刊物《敦煌学辑刊》,2008年沙武田博士学位论文《敦煌画稿研究》获得该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结合目前学术研究动态,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启动了“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项目,研究内容涵盖甘肃省境内的大部分石窟,既有石窟群整体性的研究,又有石窟个案研究;一方面,多层次地透视丝绸之路石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紧抓学术研究前沿,集中体现了未来丝绸之路石窟艺术研究的方向。

石窟艺术专题研究

学界在过去50多年中进行了大量基础的测绘调查和壁画内容考释,这种研究基本上是以单个题材壁画为重点,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空间划分来对某种特定题材进行考察。在本套丛书中的《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则是一个新的案例。该书以敦煌石窟彩塑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中国其他石窟的雕塑。其结合洞窟建筑、壁画,以时代为线索,展示出了敦煌石窟彩塑独特的艺术魅力。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莫高窟第432窟 彩塑

石窟艺术与社会历史研究

石窟艺术与社会历史研究丝丝相扣。对于敦煌石窟而言,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包括记录敦煌社会开窟造像的功德记、敦煌历史人物的邈真赞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在本套丛书中的《敦煌阴氏与莫高窟研究》就是运用石窟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在石窟营建史的背景下对阴氏家族开凿或参与开凿的7个洞窟进行全面研究,从而分析阴家窟所反映出来的佛教思想、佛教功能以及社会和艺术功能。

今编号为第17窟的藏经洞

藏经洞文书经帙合一的情形

佛教洞窟与寺院仪轨的综合研究

丝绸之路佛教寺院中的壁画造像题材,不同于博物馆藏品,它没有像藏品一样脱离原来的空间关系。这就为学者通过壁画造像所在的空间位置探索古代佛教仪轨提供了可能。本套丛书中的《天水麦积山石窟北朝佛教艺术研究》《马蹄寺石窟群汉传佛教艺术研究》《陇东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研究》等主要研究对象集中于甘肃北朝洞窟,其综合造像内容、佛教经典以及中古时期寺院仪轨,系统阐释了图像与寺院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研究方向是未来石窟艺术研究方向之一。

莫高窟第297窟西壁龛佛像 北周

洞窟个案研究

专题性研究是基础,不过其弊端也清晰可见。这种研究割裂了一个洞窟之中壁画和壁画、壁画和塑像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实际上所有的造像题材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诠释了主尊乃至整个洞窟的造像设计理念,同时也反映了洞窟背后的历史信息。本套丛书就包含了莫高窟第61窟、第100窟、第454窟、麦积山第127窟以及瓜州榆林窟第25窟的个案研究。这些成果选取特定历史时期极富代表性的洞窟作为研究对象,全面透视洞窟设计理念,深层次构建了石窟艺术发展史。

榆林窟第25窟文殊变

榆林窟第25窟 西壁 普贤变

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图像的普查与研究

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公布以及学者对洞窟历史背景认识的加深,部分特定阶段的佛教洞窟研究有待再探讨。本丛书的《敦煌十六国至隋石窟艺术》《川北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和《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即属于此类。以敦煌为例,学者们认为,敦煌石窟的晚期,由于西藏后弘期佛教的兴起和广泛流传,敦煌石窟营造被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目前随着藏语文献的整理和藏学研究队伍的壮大,学界对敦煌中唐到元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本丛书中的《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就对相关问题做了探讨,整理了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密教有关的大量文献与图像资料,对汉藏文献以及图像做了初步的分类与对比;讨论了吐蕃时期敦煌密教与其他信仰的关系;总结了中唐密教在整个敦煌密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本丛书以丝路沿线石窟整体为研究对象,既注重梳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又注重对个别石窟的重点探究,以开放的、广阔的研究视野,重新审视西到龟兹,东到天水、西安,西南到川北的石窟寺遗址,探索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