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减字谱:中国人的模糊哲学

 风吟楼 2019-06-15

无尘--马常胜 来自古琴生活 05:04


©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

节日里要做点好菜,做菜有时要看菜谱。中式菜谱里常有“葱姜少许”、“油盐适量”等字眼,有的老外会犯难:少许到底是多少?怎么才叫适量?而会烧中国菜的人明白:这其实是中国人的一种模糊哲学。

在我们古琴的琴谱里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早期的古琴谱用文字来描述动作,叫文字谱,后来有人发明了“减字谱”,以汉字的偏旁部首加弦名、徽位合成一体,表示左右手的各种指法,省去许多文字、减去部分笔画,却能让人更为迅捷地明白。当然,对不懂琴的人来说,它也许像天书或某种密码。《红楼梦》八十六回中宝玉去潇湘馆探望黛玉,见黛玉所看书上的字自己一个也不认得,有的像“芍”,有的像“芒”,也有“大”旁一个“九”字又加上一勾,中间还添个“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说的便是减字谱,会弹古琴的林妹妹接下来给宝哥哥上了一堂古琴普及课。电影《笑傲江湖》中,至高的武林秘籍也借用了极具神秘感的减字谱来表现。

古琴是弦乐,音高是由琴面上的十三个徽(标记点)加以区分的。早期减字谱记谱简单,叫简略记谱法,比如琴谱上的四五、七八、八九分别指四五徽间、七八徽间、八九徽间,但两徽间有一段距离,到底是在哪个位置呢?没有细说。此外还有像“近七”是指靠近七徽;“八上”是指八徽(朝右)上去一点儿,但怎样地靠近?又上去多少一点儿?也没说。直到清初《大还阁琴谱》后,简略记谱法基本为徽分记谱法所取代,音高明确到了几徽几分,好比是告诉你烧菜的时候该放几两、几钱油和盐。但减字谱记录的一直只有指法并无节奏等要素,由谱成曲,必须经过打谱这一再创造的过程。同一首琴曲通过不同人的打谱和演奏,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儿,其间差别有大有小,从中可以听出年代感和地域感,更可以听到各人的学识与修养。就像做红烧肉,该放水还是放酒?放多少?放哪些调料、用多大火力?烧多少时间?没有硬性规定,可以因人而异,于是中国大地上有湖南毛家红烧肉、杭帮东坡红烧肉,有无锡酱排骨式的,有苏州南乳汁味儿的,有上海浓油赤酱还加虎皮蛋的种种,家家户户更是各有自己独特的家传味道,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入口叫绝的好滋味。

当然,中国人善于留白,何止是菜谱与琴谱?《易经》六十四卦不能涵盖万物,却总结出其共同规律;草书一笔连带数笔,在是与不是之间让人赞叹;水墨写意在似与不似之中,比实物更加传神;“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绝非七八个、两三点,“载不动,许多愁”,愁已物化,多少自知……

每每翻阅琴谱,看到那些古拙而意味深长的字符,都会不由得会心一笑,没有说的不代表没有,因为懂得的自会懂得,遵守的自然遵守;给予自由让人学会自律,留下空白是为了留下创造的空间,我们老祖宗的模糊哲学还是很有道理的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