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武官的科学定义

 五者自居 2019-06-15

杨松河

 

   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武官”与中国古代“武官的含义有很大的差别。

    现代意义的“武官”,是法语“Attache militaire”的汉译名称,意为“军事随员”。这个外来语的中文译名开始并不是“武官”。

    从1872年开始到满清政府灭亡,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荷兰、比利时、奥匈帝国、瑞典、西班牙、巴西和加拿大分别向清朝派遣了“Attache Militaire”。由于武官制度刚刚引入中国,清政府官职中找不到相应的名称,对外国使馆武官处人员的译名就很难统一,显得十分混乱。当时,一般把“Attache Militaire”意译成“武随员”,这个译名本来无可非议。但日本驻清朝的“Attache Militaire ”的提名照会上却直接使用汉字“武官”,意思是使馆的武职官员。这似乎也无不可。奇怪的是,日本除正武官之外,一度把副武官称作“武随员”甚至“武参赞”,把军衔更低的武官称作“补助武官”,这就乱套了,日本的副武官竟然同西方大国的武官并列,这是不符合外交礼仪的,要知道当时德国曾将自己的首席武官译成汉语“武参赞”,职务上高于本国武随员。德国的译名是正确的,因为武官的外交衔级相当于参赞,而参赞的外交衔级又高于随员。俄国武官则自称“武职委员”。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曾把法国武官称为“武备随员”,称英国武官为“军务随员”。各国派驻清朝的武官开始都是陆军武官,与法语“Attache Militaire ”是一个词,因此,清外交官名册统称“武随员”。后来,有的国家增派了海军武官,法语是“attache naval ”,清政府开始译为“水师武随员”,后来改译为“海军武随员”或“海军随员”。有的使馆在武官处设若干尉官,外交职务定为最低一级外交官随员(Attache),清外交官名册译为“武员”。武官处还配备有汉语翻译,他们的军衔一般不低,多与副武官平衔,有的为中校,高于副武官,名册一律称为“武通译”。

    “Attache militaire ”到底译成“武官”好还是“武随员”好,大约经过了五十多年的斟酌。经查找日本外务省史料馆保存的有关外交资料,1917年1月外务省编印的外交官名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武随员岳开基陆军少将”。但另外一份名录却有这样的记载:中华民国10年11月4日,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公使胡惟德致函日本外务大臣,开列使馆人员名单,供外务省编印外交官名册用,函中列有:公使馆陆军武官:陆军少将岳开基;陆军副武官:陆军少校赵经世;海军武官:海军中校林国赓;海军副武官:海军少校黄绪虞……同样是一个岳开基少将,前后武官名称就不一致。但可以发现,民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武官的称号。不过,直到1931年,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在沿用“武随员”、“武参赞”、“陆军随员”、“海军随员”、“陆海空军参赞”等职称的同时,于1931年起草了《武官条例》。正式采用“武官”的名称。这一职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武官”一词从古代到现代在词义上发生了巨大的演变。

    那么,现代“武官”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  

   首先,武官是现役军官。这一点,它继承了古代“武官”的内涵。武官必须具备军官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工作履历。从当代各国派遣武官所规定的军衔看,武官多数是校官,也有将官和尉官。军事阅历是选拔武官的重要条件,也是武官的重要资格。新武官一到任,军方首先要求新武官提交个人简历,特别是军官受训和晋级资历。武官对外开展社交活动,难免要互相介绍自己的军官生涯,有的外国武官还喜欢炫耀自己当军官的难忘业绩。可见,武官属“武”,应当懂军事,应当成为名副其实的军官。

    但是,名副其实的军官多得很,并非所有的军官都能当武官。武官除了懂军事外,还要懂情报,应当是一名情报官,是一名军事情报专家。武官不仅必须具备一般军官的基本素质,而且必须具备情报军官的基本素质。武官可以不搞谍报,但不能不从事军事情报工作。军事情报工作是武官的两项基本任务之一。

    武官的另一项基本任务是军事外交工作。因此,武官又是外交官。武官除了具备军官、情报官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外交官的特殊素质,不仅要懂军事,懂情报,还必须懂外交。一名优秀的武官,理应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外交家。

    武官作为情报官和外交官,还有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那就是作为本国武装力量的外交代表,派到驻外使馆工作。武官在使馆是馆长的军事助手,有的国家叫军事顾问,也有的国家叫军事随员,在馆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武官集军官、情报官、外交官和馆长的军事助手于一身,代表本国武装力量在驻在国主要从事军事外交工作和军事调研工作,这就是武官之所以称为武官、区别于其他军官、区别于其他情报官、区别于其他外交官、区别于其他馆长助手的最基本的特征。

    武官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外交官和情报官的双重身份,接受军事情报部门和外交部门的双重领导,执行军事外交和军事情报的双重任务。

    武官分陆海空三军武官、国防武官、军种武官、科技武官等不同职称,并可设相应的副武官。陆海空三军武官或国防武官代表派遣国武装力量的整体,但不一定具有三个军种的工作阅历,可由一个军种的军官出任。军种武官、科技武官分别代表所属军种或军事科技部门。派有国防武官的使馆可设军种武官;派有陆海空三军武官的使馆不设军种武官,但可配军种副武官。在同一使馆如有数个武官时,由首席武官领导武官处工作。国防武官是当然的首席武官。国防武官缺席时,通常由陆军武官代理。

    武官由派遣国委任(通常由国防部),通过正式的外交途径,征得接受国同意后派出。在使馆外交官中,除了馆长之外,只有武官需要经过外交部的同意才能派遣,其他高级外交官,如首席参赞都不必经过这一道手续。这是武官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的使命决定的。武官因负有敏感的事军事情报任务,其活动在外交官中是最引人注意的,所受到的监视和限制也比其他外交官严得多。各国军事外交部门或军事情报部门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外国武官的管理联络工作,而反谍机关则在暗中监视着各国武官的对外活动,有的甚至进行盯梢和跟踪。

    武官是使馆的高级外交官,其衔级一般与使馆的参赞相当。武官与参赞的礼宾顺序一般由各个使馆自定,通常居于政务参赞之后,其他参赞之前。

    为了保证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机关以及外交人员进行正常的外交活动,各国根据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准则,相互给予对方驻本国的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机关和外交人员以外交特权和豁免。这些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主要内容包括:人身、办公处、住所和公文档案的不可侵犯;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自由通讯,免纳关税和其他直接捐税以及悬挂国旗、国徽等。与此同时,武官与其他外交官一样,在不妨碍外交特权和豁免的情况下,“负有尊重接受国法律规定之义务。”

    经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武官”一词在古代是军官,在现代则是外交官职称,是驻外使馆中的军官。

    现在,该是给武官下一个确切的科学的定义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武官》条目对此作了如下精辟的概括:

    武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外交代表,使馆馆长的军事助手。武官一词源于法语“Attache militaire”,原意为“军事随员”。现代武官的外交衔级一般与使馆参赞相当。

    武官有陆海空三军武官、国防武官、军种武官、技术武官等不同职称,并可设相应的副武官。陆海空三军武官或国防武官,代表派遣国武装力量的整体;军种武官、技术武官分别代表所属军种或军事技术部门。在同一使馆有数个武官时,由国防武官或某一军种武官担任首席武官。

    武官由派遣国委任并征得接受国同意后派出。武官的使命是从事军事外交工作,并得以合法手段调查与军事有关的情况。武官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应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尊重驻在国的法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