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你认为的高情商也 许是讨好型人格,停止该动作才 可以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人们有一种本能的行 为那就是想要讨好别人。这在意识疗法里 面称之为意识的投射,也就是照镜子的过 程,我们照镜子的原因就是期待镜子会给 我们同样的反馈。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高情 商的体现,实际上,这不是高情商就是讨 好型人格高情商的人,他自己就是那面镜子,它会反射 所有的情绪与我跟思维,所有的情绪思维欲望 在他面前都会纤毫毕现。这也是意识疗法里面 的观照状态。讨好型人格,他就是照镜子的 人。很多时候犹豫。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经历的事情,认知的 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不尽相 同,所以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就好像面对 的是哈哈镜,所以才特在极端的照镜子者 眼中比如下次社交恐惧症患者眼中,他就 要不断的修正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形象,他 们的痛苦也源自于此。有心则不自然,不自然则忧,这心就是“小我“之心,也是我们注 重自己在别人头脑中形象的使然。 《传习录》之《黄直录》里提到有的人举止显得 很矜持,王阳明先生说:人如果太过矜持就会 一味在容貌上用功,而不会照看自己的内心。 为人处事不可有心,有心则不自然,不自然则 忧,这心就是"小我”之心,也是我们注重自己 在别人头脑中形象的使然。 别人会对任何你所拥有的东西有深刻的印 象,他们从来不会对你有深刻的印象。这 种事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别人所认出的 并不是你,而是你的外套,所以你一直在 装饰你的外套,一直在打扮你自己。(《意 识疗法: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意师》第36我们就会一直在意别人的看法跟评价,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我们在心仪的人面前会将自己装扮尽善尽美 我们就会一直在意别人的看法跟评价,生怕自 己哪里做的不对,我们在心仪的人面前会将自 己装扮尽善尽美,我们会刻意的讨好别人,但 总觉自己不够完美不够漂亮不够有钱不够幽 默,事到临头却还是会感到局促不安感到手足 无措甚至面红耳赤,事后会后悔内疚惭愧自卑 甚至抑郁,这些都会降低我们的创造力在最尖 锐的状态下它会演变成一股结束生命的自责和 气。他们惧怕东窗事发,惧怕没有利用价值而被踢岀这张网,惧怕自 己成为没有自我意识的商品。 人在这种状态下变得既贪婪又焦灼,贪婪是被 欲望牵制下的无意识的攫取,是为了弥补活不 出自我的焦灼,同时伴随惧怕,因为贪婪是需 要付出代价的!他们惧怕东窗事发,惧怕没有 利用价值而被踢出这张网,惧怕自己成为没有 自我意识的商品。 所以处在人际关系的网中的他们,必须时 刻掩饰这种焦灼惧怕的情绪,否则就会失 去人际关系网中获得的一切,变得亳无价 值,越是在这张大网中获得的利益越多, 这种矛盾的心境就越演越烈,焦虑症抑郁 症最终会随之爆发了!(《意识疗法:成为 自己的心理疗意师》第36章) 斯塔夫.勒庞描述的“群体无意识”,就好比是 《皇帝的新装》里的人们,在无意识的状况里 和谐是不可能出现的。和谐只可能发生在觉知 的状态下。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有的和谐都 会消失。在人情世故里你或许在寻找友谊,或 许在寻找亲密关系,或者在寻找价值点。 你的寻找都是出于恐惧,出于你想要忘掉 自己,所以你让自己沉溺在集体关系里, 而那并不是爱,那只是出于安全考虑的潜 意识行为,因为在这样的关系里你才不容 易遭受攻击,生命是安全的,只有小我 (Ego)是不安全的,它需要保护,它需要 安全,它需要铁甲围绕在它的周围。(《意 识疗法: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意师》第36 章),它需要保护,它需要安全,它需要铁甲围绕在它的周围。 所以从这一点讲,你照镜子是期望通过镜 子给予你心理上的回应,让你找到一种心 理上的安全感,而实际上这种安全感并不 是镜子所能给予你的,镜子只会评判你, 只会让你不断放大自己的缺点,只会让你 产生更多的恐惧! 所以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你不断的从外界镜 子那里,寻求这种被证明被肯定被接纳的感 觉,你就没有时间去照看你的内心,而内心的 小孩一直得不到成长,而那才是你获得真正意 义上安全感的源泉。镜子只会评判你,只会让你不断放大自己的缺点,只会让你产生 更多的恐惧 放下这种对外的追寻,跳出这种恶性循 环,不要在意别人。过你的生活就足够了, 不要顾虑别人。我告诉你,如果你无牵无 挂地生活,你的存在就会开花,别人也会 分享你的存在。你乐意分享,你也乐意给 予,但首先你必须停止在头脑中顾念他们 对于你的想法。你才能开始停止“照镜 子"这个动作,这也是自我疗愈社交恐惧症 的第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