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略:新生儿脐疝,和情绪有关

 为什么73 2019-06-15

脐疝往往发生在婴儿快满一个月的时候,其特点是肚脐突出,按压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

腹部的薄弱环节

肚脐

肚脐是脐带与母体的连接处,可以说也是一个孔窍,虽然出生后是相对闭合的状态,但它明显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它是腹部的薄弱之处,没有脂肪作为缓冲,是很薄的,一旦腹中出现胀满,压力增大,肚脐这个薄弱环节首当其冲,比较容易突出。

情绪导致的脐疝

脐疝往往容易出现在脾气大的小孩身上,他们哭的时候总是先憋足了劲儿,哭的时候也很用力,搞得面红耳赤,这样一来,肚子也就容易胀,肚脐也就容易凸起。

这种脐疝是性格使然,痊愈起来要慢一些

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过于急躁,焦虑,不知不觉中将这些不良情绪传给了孩子。

小孩的心烦气躁,其实都跟大人有关

母子连心,父子也是连心的。什麽叫连心?就是他们的心态、想法能够相通

当大人心浮气躁的时候,小孩会跟着心浮气躁的。所不同的是大人坚强,能控制自己;小孩脆弱,不能控制自己。

大人心浮气躁,没有表现出来,在身体上也没看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但是这个能量传递给孩子,孩子马上就心烦气躁了。

加之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弱,马上就在情绪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生理上表现出来,出现各种不安,上火,哭闹的状况。

受寒,也会导致脐疝

还有的脐疝是因为受了寒,寒气入腹,导致腹中气滞,进而造成肚脐凸出。

那么,是不是就要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出去呢?

月子期间是不要出屋的,月子后,反倒要多见风日

在保暖的前提下,适当晒晒太阳,吹吹风,这样能让孩子多吸收天地间的阳气,对身体大有好处。

那些总待在屋子里不出去的孩子,阳不足,气不能化,也可能导致脐疝。

一般来说,脐疝并不需要特意治疗,它会在两三个月的时候自愈,也有的需要一年时间,甚至更久才能好,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

对于脐疝的孩子,要多关爱,尽量减少他的哭泣,给他安全感;然后要注意保暖,出了月子以后在保暖的前提下多见风日,这就是我们平时需要注意的。

孩子的养育过程,如同升级打怪,总会遇到许多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这时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能处变不惊,快速、正确搞定问题。

如果你对于宝宝的养育,以及在围产期和哺乳期产妇的保养仍然还有许多困惑,那么不如来收听唐略老师主讲的育儿新课——【中医育儿全攻略 - 满月篇】45个常见问题,新手妈妈轻松应对。

这门课专讲孩子从出生到满月期间的各种护理知识,如小儿兔唇的预防,新生儿洗澡的大学问,打疫苗的原则与选择等,也有不少针对产妇护理的必备知识,如产后排恶露的按摩方法,乳腺不通、哺乳期生病等问题的应对方法等。

内容从实践出发,用医理解析,最后又回归到顺其自然的传统育儿。

将传统育儿知识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只愿初为人父母的朋友们,心中有谱,明白了孩子的哪些问题需要父母干涉,哪些需要顺其自然,才能不再焦虑,不再盲目。

原价199元的课程,限时免费中

点击以下图片,即可马上订阅↓↓

(注:因系统限制,实际订阅需支付0.01元。)

讲师简介

“果爸”唐略

北京大学硕士,传统中医。著有《思考中药》、《小说藏大医》,整理《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续编》、《重编时病论集注》等。分享最传统、最纯正的中医育儿知识和体验。

想学习中医育儿知识的宝妈们注意啦~“上医健康妈妈联盟”成员现火热招募中。“妈妈联盟”旨在通过小儿推拿、四季食疗、日常养护等中医知识,做您育儿路上的“指路明灯”,让孩子少生病、少吃药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近期,我们将邀请一线中医育儿专家不定期为大家提供育儿知识,开办公益课堂,还有宝妈分享育儿心得~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加工作人员小彬为好友,备注“妈妈联盟”,即可进群交流,做孩子的健康守护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