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乡党篇第十(6)

 liuhuirong 2019-06-15

【原文】

10.22朋友之馈①,虽车马,非祭肉,不拜②。

【注释】

① 馈:指馈赠之物。这里作名词用。    ② 不拜:不行拜谢之礼。这是因为朋友之间有通财之谊,孔子非常注意朋友间这种交谊,所以即使是车马等重物,接受时也不拜。而转赠国君赐的祭肉自然要拜。就是朋友送的家祭祭肉,因为是敬他们祖先的,也是要拜的。

【语译】

朋友赠送的礼品,即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都不行拜祭之礼。

【解读】

本章讲馈赠之礼。

拜祭肉,不拜车马,拜祖考,不拜朋友。礼以尊卑长幼之序为重,不因财物轻重而改变,这就是原则,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孔子的交友之道。

【原文】

10.23寝不尸①,居不容②。

【注释】

① 尸:像尸体一样直挺着四肢。名词活用作动词。    ② 居:居处,家居。 容:容仪。这里指注重容仪。名词活用作动词,有的版本作“客”。不容:指不必像参加祭祀和接见宾客一样仪态端庄严肃。

【语译】

孔子睡觉时,不像尸体一样直挺着四肢。平日家居时,也不像参加祭祀和接见宾客一样仪态端庄严肃。

【解读】

本章记孔子坐卧之礼。

朱熹注:“尸,谓偃卧似死人也。居,居家。容,容仪。范氏曰:‘寝不尸,非恶其类于死也,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虽舒布其四体,而亦未尝肆耳。居不容,非惰也,但不若奉祭祀见宾客而已,申申夭夭是也。’

【原文】

10.24见齐衰者①,虽狎②,必变。见冕者与瞽者③,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④负版者。有盛馔⑤,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注释】

① 齐衰(zǐ cùi)者:穿着孝服的人。齐,通“斋”,衰,丧服。②狎(xiá):亲近,亲密。冕者:戴着礼帽的人,多指大夫。  ③ 瞽者:盲人(多指担任乐官的盲人)。  ④ 式:同轼,车前横木。作动词用,指低头俯身,双手伏在车横木上,表示敬意。 ⑤  盛馔(zhuàn):丰盛的筵席。

【语译】

孔子看见穿孝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也一定使态度变得严肃起来(表示哀悼)。看见戴着礼帽的官员和担任乐官的盲人,即使是很熟悉,也一定很有礼貌(表示尊敬)。孔子在乘车途中遇见拿着死人衣物的人,一定要微微俯身,手扶在车前横木上(表示同情)。看见背着国家疆域图籍的人也一定要俯身,手扶在车前横木上(以表示敬意)。(孔子做客时)如有丰盛的筵席,一定要改变神色站立起来(以表感谢)。遇见疾雷、大风,孔子也一定改变神色(以表示对上天的敬畏)。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容貌之变,行走之礼。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三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孔子行路“见齐衰者”,见“凶服者”,必变色以礼之,以表恻隐矜悯之心。“见冕者”,见“瞽者”,“负版者”,“盛馔”时,“迅雷风烈”时,必变色以“礼”之,以表敬畏恭敬之心,变与不变,矜与不矜,敬与不敬,乃是非羞恶之心,羞恶表现于内,是非表现于外。孟子又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shuò)也,我固有之也。”容貌之变,行走之礼,不是由外强行给予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一切礼仪,皆出自于心。“心是身主,身是心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善行于内,礼仪行于外。

【原文】

10.25升车,必正立,执绥①。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注释】

① 绥(suí):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

【语译】

孔子上车时,一定先立直站好,然后攀着扶手带上车。坐在车中,不由里面回看外面,不急于讲话,不指指划划。

【解读】

本章记孔子乘车,一讲安全,二讲礼貌。

“正立执绥。”脚正立,手执绥,保证安全。个人安全,即他人安定,“车中不内顾,”因车小人多,东张西望,四面环顾,显得轻佻。“不疾言。”不高声讲话,妨碍他人。“不亲指。”指指点点,旁若无人,轻佻而轻狂,车中一切动作全是为他人着想,“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关系。孔子举手投足都想着别人,心里都装着他人。今之国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公共汽车之上,大声疾呼,高谈阔论,“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颐指气使,一派旁若无人之状,遥想孔子,恭谨谦慎之状,能不汗颜吗?

【原文】

10.26色斯举矣①。翔而后集②。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③!”子路共之④,三嗅而作⑤。

【注释】

①色斯举矣色:面部表情。斯:就。举:指高兴的扬眉。  ②集:鸟停留落在树上。   ③ 时:时机,这里用作动词,懂得时势,见机而作的意思。   ④ 共(gǒng):通拱。   ⑤ 嗅:唐石经《论语》 作“戛”(jia夹)。戛,鸟长叫声。作,飞起。

【语译】

孔子高兴的扬了一下眉。看到一只雌雉翱翔而后与其它山雉集而起。于是感慨地说:“山梁上的雌雉能与之集合,真是得其天时啊!真是得其天时啊!”子路(听到孔子的赞叹),便向那群山雉致意,山雉震长叫几声,又飞去。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感慨雌雉因时而动,见机而作。

孔子被后人称为“圣之时者”,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孔子在鲁国为官时,见执政者好女乐而离鲁;在卫国时,见灵公与夫人,宦者同车而离卫;欲西见赵简子,听说舜华等人被杀而不渡黄河。只要发现客观环境稍稍对自己不利,孔子决不留恋,马上抽身而去。孔子周游列国途中,在雌雉的远走避害的举动中看见了自己一生行事的影子,这就是孔子赞扬山梁雌雉的原因所在。子路听到孔子赞扬雌雉具有见机而作的美德,便向雌雉拱手致敬,这不仅表示他对这种美德的认同,也表达了他对老师教诲的尊重,同时,这一动作与子路尊敬师教,稍喜夸张的性格也是相吻合的。

注:此解读引自《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张松辉先生“关于《论语》中的两条注释”一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