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武王分封诸侯背后隐藏的“中国上古史”

 中医执业针灸 2019-06-15
  • 一、假设夏商史是捏造的,那么周初分封便是一种政治上的骗局?
  • 二、假设夏商史确有其事,那么考古为何没有太多发现?
  • 三、假设夏商史真假参半,那么不管是武王分封还是考古都可自圆其说。

我的观点自然是墙头草的第三种,也最好解释。

周人灭商的过程,并不算坎坷,甚至有许多侥幸在其中,商朝在统治策略上,于东西方各设有方伯统领或约束各诸侯,当时商人的部队正在东方和东夷人作战,作为西伯侯的接班人,武王很快便嗅到了战略时机,立即东向,只是没想到部队竟能如此顺利便打下了殷都,或许连周人都没法立即接受。

牧野之战,图片来自网络

但显然,在得国之后,根基不稳的周人必须立即安抚人心,而分封诸侯大概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最快的方式,“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中的异姓国则几乎是上古政权或人物的后裔。

如黄帝后裔封蓟国,炎帝封焦国,尧封祝国,舜封陈国,夏禹封杞国,商汤封宋国,当然这里的宋国是三监之乱后的补充,一开始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墟的封国,以上皆是当时的公爵,是最高等级的爵位,相比武王兄弟清一色的侯爵来说,上古诸大神要神气的多。

武王为何要分封这些早已消失的上古政权或明君后裔呢?

周武王像,来自百度百科

只有一个原因:“安人心,得国正。”

如果上古史是虚幻、假设的,那么武王要在短时间内捏造这些人物和国家,显然是没有时间圆谎的,甚至会适得其反,而他最简单的操作只要优待武庚便可达到目的,何必多此一举。

或者说,上古史的故事其实早在周以前便已存在,甚至还有自称或他称的后裔存活,而武王不过是利用这些传说故事把自己的政权美化,以宣示自己的正统,即使上古人物后裔已不复存在,也不妨碍找些后裔来补充,演戏也好,真实也罢,目的就是粉饰太平。

而如此之举,既得人心,又能正式接下政权,也能够顺利使东方的商朝部队降伏,算是一箭双雕的买卖。

武王之子,晋国始祖

但是,上古史的部分,到底发达程度如何,为何至今未有足够多的考古发现?或许只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没有转化及时,周人有金文,商人有甲骨文,再往上,如果有文字,其记载的载体是否能长存,也是未知,而这些显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科技还无法达到的高度,否则,不会有一个文明瞬间降临到商,而之前没有任何预兆。

我们且等着便是,已发现的古城千千万,兴许其中就有黄帝的所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