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一水易人 2019-06-16

白细胞减少症是贫血、免疫力低下,创伤和肿瘤等疾病治疗后出现的临床症状,无有效而持久的增加白细胞数量,采用传统的艾灸疗法能温经通络、温补脾肾,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白细胞数量的作用。《本草纲目》:“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近代研究表明:艾灸能增加白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力,增进NK细胞活性,配合放、化疗起到抑制肿瘤作用,亦可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中西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适应症】白细胞减少症、免疫力低下及各种疾病后期康复等

【治疗与效果】 治疗方法:采用艾条三壮,点燃后放入特制艾灸固定盒中,或固定于悬灸架上,艾灸方向垂直对准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脾俞和命门等穴,以患者能耐受的热度为距离。先灸前面,再灸背部俞穴,每次每穴三壮,时间约20-60分钟,另外在其相关穴位处寻找热敏点,阿是穴,也采用悬灸法灸至有热敏点消失为度,每2-3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束后复查白细胞数量,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疗程。

传统中医科采用艾灸穴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是基于其提高免疫力作用发展而来,更有改进的固定式艾灸红木盒和支架式悬灸仪能有效固定艾条和控制艾灸温度,又能防止艾灸烫伤,对穴位和其热敏点的应用,更是在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艾灸新疗法基础上的改进,可达到多穴位热敏点少用人力,大范围而长时间的进行艾灸治疗,临床使用方便、安全而有效。使许多患者的白细胞和免疫力得到提高,改善了内脏部分功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还未广泛开展此类技术,值得推广运用,形成我院特色之一。


艾灸十四大原则:

第一要则

施灸时要安静平和。不管是医生给患者施灸还是普通人日常自我保健灸,首先要做到专心致志,手眼并用。施灸的过程切勿掉以轻心,草率从事,以防灸不好而徒伤皮肉。

第二要则

要注意空气冷暖和安全。施灸时不免要有烟熏和艾味。艾本来具有芳香气味,有的人很爱闻,有的人则嫌有气味,因此在避免风吹的条件下,可开窗调换空气,保持清新。施灸时要脱衣服,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和内外隔障。尤其在冬季严寒和夏令酷暑之际,更应注意舒适为要。灸法易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当心失火。应用物品必须具备,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种灸料,点火之香等必需事先备妥。

第三要则

要注意灸料的质量。艾绒之粗细好坏,与施灸关系极大,务必考究。特别是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最好买成品,久贮之,密藏之。因艾绒最易受潮,用时晒干,以便点燃。艾卷要粗大、结实、均匀、保持干燥。

第四要则

必须做到姿势端正。《千金方》上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恐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施灸对体位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施灸的过程要端身正坐,甚至灸膝以下的时候也要端身正坐。直接灸需反复施灸,因此,第一次要打好基础,否则穴不准,再行更换,则又要从头灸起。施灸中发现穴位不准,要随时修正。

第五要则

灸法与消毒。在皮肤上施灸,一般对消毒要求不太严格。不过直接灸时,应用75%酒精棉球消毒,擦拭干净,面积要大些,这样就可防止灸后皮肤破溃及感染。至于灸的原料则不需消毒,只要将艾绒晒干即可。

第六要则

灸疮的处理。用直接灸法,往往发生起泡、结痂、溃烂等灸疮现象。为了防止摩擦,保护痂皮,预防感染,必要时可以用消毒敷料或消炎膏药覆盖,再灸时揭开,灸后再盖上;如发生感染,可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红膏涂贴。一般溃烂面不大,可以听其自然,任其结痂即可。

第七要则

要注意穴位和禁灸的部位。虽然身体上任何部位均可施灸,但也不能不经考虑,不定穴位,随便施行艾炷灸。必须根据选定的穴位进行施灸。对于颜面部及后头部,不应使用直接灸以免残留灸痕。万一非灸不可时,则应用极小的灸炷,或艾卷温灸法。此外,皮下静脉亦应尽量避开直接灸。

第八要则

晕灸的防治。晕灸者虽然罕见,但发生晕灸时也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出汗、甚至晕倒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多因为初次施灸、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重等原因引起的。所以,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炙;并让病人平卧,急灸足三里几分钟即可可以解决,一般无甚危险。

第九要则

施灸期间的保养。施灸的整个过程中,要乐观愉快,戒色欲,勿过劳,饮食清淡,最好素食,这样可助疗效。有灸后调养口诀,有兴趣者可循之:“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第十要则

施灸勿急于求成。使用灸法时,艾炷宜小些,这样不会让自己或病人有痛苦感、惧怕感。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主张:“灸穴勿多,热足气匀。”也就是说,灸穴勿太多,热力充足,火气宜均匀,切勿暴灸使人难耐。此外,要有明确认识,只有长期灸下去才能有好的收效。

第十一要则

施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可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此外,还可依平时发病的时间进行施灸。

第十二要则

施灸的副反应。一般无任何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时延长施灸的疗程。如发生口渴、便秘、尿黄等症状,可服中药加味增液汤——生地、冬麦、元参、苁蓉各15克,水煎服。

第十三要则

灸后洗澡。凡非化脓灸,可正常洗澡,如有灸疮,擦澡时则应小心疮面,不要过久浸泡,当心不要洗脱灸痂。一般地说洗洗澡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第十四要则

施灸配穴的原则。凡灸上部穴后,必须配下部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全身性和内脏疾患,或单做健身灸,则需灸双侧穴位。当然,任、督二经的穴位则自然取单穴了。初施灸时必须注意掌握刺激量,一般原则是: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

第十五要则:施灸勿过量。一般一个灸疮应和种一颗牛痘一样,不宜过大。因此要经常把疮控制在比黄豆(白豆)大些的程度,注意施灸的艾炷、次数,自己掌握,勿使过量。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