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尺素清芬与文人情怀

 老鄧子 2019-06-16

《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叙述了62封有故事的信札,每封信札所记录的为当时历史的一瞬,但却是生动的、真实的、感人的

在智能手机面世前的数千年中,信札为人们互通信息、互致问候的重要载体。年纪稍大一点的人们大多有过写信的经历。利用所收集的信札为媒介,带着读者逐一“拜访”文化艺术界百年来的前贤大德,展现各位艺术家的言容笑貌与喜怒哀乐,朱万章所撰写的《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以作者关注的晚清民国画苑、作者之师友以及作者本人为轴,向读者叙述了62封有故事的信札。每封信札所记录的为当时历史的一瞬,但却是生动的、真实的、感人的。62封信札汇编成册,再配以万章先生的解读,有如张张图片连贯成有声有戏的动画片。

一者可以穿越,在百年的时间轴线上,领略从岭南画坛盟主居廉到与万章先生时相往还美术史学者薛永年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生活、精神、风格,居廉致杨永衍,“万枝禁雨,香凝不飞,知癯仙欲以待老诗叟践风约也”,仿佛可以穿越过去,侧身于岭南画坛巨匠间,命驾操舟,吟风弄月,一转身一眨眼,似乎又碰到了会摆弄微信的薛永年,正给万章先生发去微信,“名画鉴今古,灵光笔底融。葫芦不依样,满纸起秋风”。

二者可以近观,仿佛你就在那些艺术家身旁,正在看他们写信,听他们絮叨家长里短,讲所约之文、之画、之字,讲字画品鉴、讲旅途行次,“弟前因心脏不好,约十年前在乡间几度晕倒”,大师程十发在向马国权倾诉;那边,1979年,谢稚柳慧眼识宝,将吴南生先生所藏无款山水画定为北宋人所作;这里,杨仁恺先生力排众议,将一有争议的明人书法作品定为海瑞之作,并再三鼓励作者万章先生对海瑞进行专题研究。

三者可以感叹,万章先生可以历时数年收集信札,每封信札均有其情感、有其生命、有其故事,与信札相关的每位大家均是那么地真实、可亲。任历史风雨之飘摇,艺术之信念深根不辍,可赞可叹!“南生同志已有数年暌违,时在想念之中”,“据说北京书画销售情况也不好”“又是蒙再为贱躯奔走,求医问药,更使人感腑铭心”“依旧失去人身自由,唯趁政治斗争闲暇之余,可偷偷作些尺幅极小的国画”,合卷四望,泪眼婆娑。

四者可以营养,每封信札相关的人和事,字和画均可以营养读者的灵魂与精神。居廉之文之字,气韵生动,开合有致,想必其人也是立志弘毅,做人端正的。陈师曾“人格高尚,出笔异于常人”,“乃至处世接物无一不可谓为真如中国古代之高士隐者”。书画鉴定名家苏庚春先生做人谦和,做事不苛,高朋满四海,“书签写了,现寄上请收,不知合意否?如不成,可撕掉再写”,他对学生万章说。

五者可以鞭策。每位大师均为楷模,即使是谦虚的作者万章先生,也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著作等身。前不久在《读书》杂志上拜读过他的大作《他画与自画:吴荣光小像》,可见对晚清至民国的画坛他是下了真功夫的,是有真功夫的。做事做人须有坚守,62封信札相关的每一位艺术家、每一位士大夫,包括万章先生在内均做到了这一点,足以鞭策每一位读者。

图说:作者朱万章先生近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