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就发个汗嘛!咋还病更重了呢?原来没注意这一点

 百花堂快乐至上 2019-06-16
小 编 导 读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促其发汗,使邪随汗解的一种治法,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太阳病无论中风还是伤寒,都经常用到汗法。汗法好用,但也容易产生误治,或是患者不适宜用汗法,或是发汗的方法不正确,若遇这种情况,及时补救是必要,一起来学习一下要怎么做吧。

不管哪一经病,如果采用正确的治法就会使病人康复,用错误的治法就会使病情恶化。很多人说一定要记住某某方剂的禁忌证,其实只要不是适应证都是禁忌证,我们在使用经方时一定要谨记。治疗误治的第一大法为“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只要我们能谨熟阴阳,无论病人传变到多么复杂的状态还是逃不出六经病。熟练掌握六经病,就可随证选方治疗。

太阳病汗法较常见的误治有以下两种。

1
误用汗法之后脉证论治

“脉迟涩不可发汗”,因为“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如果此时选汗法只是小逆,病人气血会更虚,而表现出寒栗、头眩欲仆等症,此时只要选温化之法补救便可。

“尺脉弱不可发汗”,尺脉反映内里的状态,尺脉弱说明里虚,病人往往表现咽喉干燥、腹痛等症,发汗会使尺更虚,若发汗后不再是太阳病,则按所传到之经治疗。发汗后若病未传变仍当解表,需根据尺脉情况或者先用甘药将尺脉填足,待其自汗而解,根据整体虚实选方如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四逆汤等;或是用甘味药为君顾护里虚,少用解表药解表,选方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等

“冬三月不可发汗”,发汗的前提是病人必须温覆暖衣,如果外环境为如冬三月的寒,人体之气必然拘紧,此时不可强发汗,发汗必不解反伤正气,使病情恶化。正确的治法为先嘱病人温覆以去寒就温,再发汗,待汗出半日许便可。

“疮家不可发汗”,身上长疮或肺中有腥脓痰等,会出现脉紧,症状上甚至出现身疼痛,很容易误诊为太阳中寒证而发汗,此时发汗一定是逆。表不解会引起脉紧,疮脓不消也会引起脉紧,此时若发汗解开紧脉,但因疮脓未消,脉必会复紧以消疮脓,此时疮脓定会较前恶化。化疮脓可选千金苇茎汤、四妙永安汤等。

2
发汗方法不正确后脉证论治

伤寒脉浮紧,本当用麻黄汤发汗,反用桂枝汤,则脉会躁动不安,病人亦会表现出表不解和烦躁的症状,此时不可再解表,因为内气已经很躁动了,一旦解表之后内里郁滞之气定会如洪水决堤,不可收拾,发汗的同时需要凝气,可用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脉浮缓,本当用桂枝汤发汗,反用麻黄汤,发汗之后病人表会更虚,脉也会更虚缓,如果未传变可继续用桂枝汤发汗,若过虚缓可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若传变则需观其脉证治疗。太阳病不可用温针、丸药等强发汗,或者用药剂量过大而致汗出如水流漓,如这样病必不除。虽然热短时间会随汗解,过一会必会复发高热,此时便是阳明病,要根据阳明病论治。发汗不彻是指发汗过程中没有去寒就温又感受风寒,或者发汗药药力太轻未至遍身微似有汗,此时病人症状未全缓解,可复发汗,选用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加葛根汤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