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则临床一线中医师发来的实战医案

 杉木轩 2017-12-10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


中医书友会第154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佳案共赏析!(编辑/小新)

用经方效如桴鼓,浑身疼痛案一则

作者/祁雷磊


  • 医案


2017年8月14日。晨起查房。13床 。患者诉浑身疼痛,头痛腰痛,详细询问病史。


主诉:腰痛伴发热2天入院。入院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入院后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感染发热已基本控制。血常规趋于正常。3天前不明原因出现浑身疼痛,身体沉重,因疼痛整夜不能入睡,临床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疼痛原因不明,遂请各科会诊以明确方向。风湿病不能除外,会诊后考虑可能性不大。因患者有腰痛,拟查腰椎正侧位片以明确。

 

望诊:初见病人蜷卧在床上,床边放着一个的电暖宝。

 

问诊:浑身疼痛,身上沉重,诉疼痛严重致夜不能寐,来回在床边踱步以减轻疼痛。怕冷怕风,有汗,但汗不多,正值酷暑时节,虽是早上气温也不低,然而患者身旁放着电暖宝,尤其的怕冷怕风明显。

 

切脉:脉浮细紧,脉紧尤其明显,舌红,苔薄白。

 

中医辨证:想到《伤寒论》麻黄汤方,全身骨节疼痛,考虑风寒表证,遂处方葛根汤。


桂枝20g,白芍10g,甘草6g,干姜6g(药房无生姜以干姜代),大枣 6g,葛根15g,生麻黄免煎8g(近期药房无生麻黄,只能以免煎代) 。三剂。

 

服药方法:今日急煎,日一剂,水煎服。煎好中药全部取回。嘱患者药到后先服一袋,睡前再次服药,服药后不要受风,饮热水后入睡。

 

2017年8月15日晨起查房,患者呼呼大睡,临床患者诉患者昨夜一夜安静。醒后询问患者,诉昨夜服药后全身汗出,晨起头痛,腰痛,浑身疼痛全无。浑身轻松,怕冷怕风诸症改善。患者大喜,诉没想到中药也可以这么神奇,以前只以为中药是慢郎中,需要慢慢调理。嘱患者中病即止,停后服。

 

处方思路:本例患者起病较急,证型单一,典型的风寒表证,属麻黄汤证。那至于为什么选葛根汤方呢?我们看看伤寒论条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第一条看出来,患者脉浮,浑身疼痛,头痛,怕冷,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伤寒表证无疑,风寒束表。患者浑身疼痛,考虑有肌肉的疼痛,要比表证更深一层,解表的同时要解肌,结合葛根汤项背强几几,考虑要加葛根。


至于患者有汗,为什么不用桂枝加葛根汤呢?虽然有汗,但是恶寒重,且汗少,考虑汗出不畅,故加麻黄以解表,不像完全无汗,麻黄用到10到20g,有少汗,麻黄少用8g就可以了。又因没有喘的症状,所以没有用杏仁。


为什么要用芍药呢?因为患者之前有发热,已经用过解热镇痛药了,阴液已伤,浑身疼痛即是正邪相争,水气聚于体表,阳气鼓动阴液,在解表的同时加芍药一方面养阴,补充作汗之源,另一方面收敛以防发汗太过。


  • 讨论


这个病例与同道交流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反思了初诊病人时的不足,很有启发,特记录于下。


问:此病例辨证时因为患者有汗,曾考虑用桂枝加葛根汤方,因患者又描述汗出不多,故在桂枝汤方基础上少加麻黄,组成葛根汤,这样的话葛根汤和麻黄汤同样都是太阳表实证,如何鉴别?


杨同学:这个病例还需要区别一下麻黄汤和葛根汤的区别。


第一,葛根汤临床上患者描述项背强几几的情况比较少,即便患者有项背的症状,患者也不会主动描述,所以临床上使用上如果出现麻黄汤证,同时出现口干,嗓子干,或者扁桃体比较大的情况下,或者服用西药后出了汗之后仍有汗出不畅,会选用葛根汤,因为葛根仍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即有津液亏损的麻黄汤证是要用葛根汤的。津液亏损一般表现西药出汗之后,口干口渴,嗓子干或红,扁桃体有点大。


第二,《伤寒论》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这个病例尺脉应重点描述,尺脉不能虚弱无力,尺脉虚的情况则属于少阴病,不能用太阳病篇的方子,少阴病也会出现全身骨节疼痛,应该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或者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此类不能用太阳病发汗的方子。少阴病症状上的不应该有很烦躁,而应该是比较安静的。


问:口干、嗓子红之类的为什么不看作有内热呢,比如疾病传入少阳、阳明。

杨同学:现代人节奏比较快,火气大,容易伤津液,容易生内热,如果有口干,咽痛可以认为有内热,但是要考虑疾病入少阳、阳明的程度,若程度较轻,仅有津液亏损而内热不重则可发太阳表即可,若口干、咽痛较重,同时小便黄,大便干,内热重,一般加清热药,加黄芩、石膏都没问题。


还有另一个问题,太阳少阳并病或太阳阳明并病当先解表,有条文为证《伤寒论》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所以仅有口干、咽干的表现可用葛根汤解表即可。


  • 总结


(一)解热镇痛药同解表方比较


我们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服用后也可以让患者很快的出汗,那中药的解表药的方剂有什么不同及优势呢?中药表证的发汗作用和西药解热镇痛药的发汗作用是不同的。


我们认为抗生素都是寒凉的,再配上解热镇痛药,在发热时虽然可以很快的控制感染,退热,但是解热镇痛药只有在发热的情况下通过出汗达到退热的目的,不发热同时有表证的情况下就没用了,而且即便此时患者服用后止痛的效果也不会特别好,或者虽然当时止痛,但表证仍在那药效过后还会疼痛,这时就体现出中医的优势了。


(二)临床变证


使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后,我们临床仍能见到有很多患者可能出现表解的不透,虽然发热退了,但是出现像这样的病人的全身疼痛,表证仍然存在的现象。甚至有很多变证。


第一种,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临床上我们要注意到虽然有很多病人使用抗生素后感染控制了,但是表证还在,这时我们用中药解表的方剂就大有可为。


第二种变证,苦寒直折,温病学上说叫冰伏血道,意思就是说虽然抗生素直接把感染控制了,但是过于寒凉,寒凉药伤了人体的阳气,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寒气被郁闭在里,久而化热,太阳阳明合病,这时就要用到另一种方法——表里双解法。如麻杏石甘汤,越婢汤,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散。


第三种,久病体虚之人,出现表证以后,出现困倦而喜卧,不似太阳表证精神比较好。正如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此时常用的方剂为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


临床不会按照书上得病,唯有抓住病机,辨证准确,才能效如桴鼓。




 学医要会“偷”(附舌辣案一则)

作者/王彦权


彭崇让先生(彭坚老师的伯父)曾说:“学医要会‘偷’,要‘夺人所长’!偷谁的?偷古今名医成功的治疗经验,治病完全靠自己摸索,几十年也出不了头……多读书,勤实践,善于把别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才能打破常规,迅速成才。”


说的真在理,我这些年,也是边“偷”边“验”,走过来的,下边讲的医案,用的就是“偷'来的经验,稍作加减,只用了十天,就把一顽证搞定啦。


欧某,女,70岁,洛阳市区人,2017年5月28日来诊,自述得一怪证,半夜舌辣,如吃辣椒,难受至极,已8个多月,已就诊数个大医院,查不出问题,用凉药不效,兼症手心发热,偶有失眠,舌质红,苔薄少,脉细弦。


思辨过程:舌辣,有火;用凉药不效,夜晚重,兼有手心热,虚火证;舌红、苔少、脉细弦,阴虚火旺无疑。前几天刚读陈士铎《辨证录》中之阴蛾证,咽干疼,白天轻,夜晚重,用傅山引火汤治之,病虽不同,机理相通,遂开处方:


熟地20g,麦冬20g,天冬20g,茯苓15g,巴戟天10g,五味子10g,柴胡10g,甘草6g。十剂,一日一剂二煎。


方解:方中熟地、天冬、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之阴,巴戟天,温补肾阳,引火归元,茯苓引水下行,导龙归海,加柴胡,疏散退热,开门逐寇,治标之用,甘草一味,用其味甜,一可调和诸药,又可缓其舌辣之感,属对症之品。全方外散虚火以治标,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以治本!


2017年6月10日,病人复诊,诸证消失,随访至今,一切正常。


通过此案,我心想,能用“偷”来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也叫进步!




蛇盘疮

作者/青龙在渊 


某女,38岁,主诉:蛇盘疮四五天。


初诊:2017年11月17日。前几天后背出现蛇盘疮(带状疱疹),在村里找了“神婆”给治疗,结痂后又生新的蛇盘疮。又求民间中医独门秘方,人家说哺乳期不能用。患者又来我处求诊。


当时见症:形体肥胖,怕冷无汗,后背肋部疼痛,疹点颜色淡红,有些水泡,疼痛呈针刺感,难以忍受。乳汁较少,舌淡苔薄白,脉未查,其余正常。


辨证:哺乳期体虚,外感风寒湿邪,郁于肌表,后背属于太阳经所过,当从外感入手。


方药:五积散续命汤意加减。


柴胡10克,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党参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干姜6克。抓一付,服药需要发汗。


11月18日二诊:患者微信说,药后一个小时汗出,怕冷怕风解除,疼痛顿时大减。无口干口渴,二便正常,但仍有后背怕冷,嘱守原方再进二剂,不用发汗。

 

按:蛇盘疮多数属于肝胆火旺,湿热,热毒等类型,常用龙胆泻肝汤,瓜蒌红花汤,大柴胡汤,五味消毒饮,以及仙方活命饮等加减效果肯定。


外感风寒湿邪,临床少见,这些年总共遇到两例,以前遇到是个青壮年,工作环境是冷库;这例产后半年哺乳期气血不足,形体肥胖,多痰湿,是其体质。外感寒湿,遂成带状疱疹。


五积散打底加党参益气配合归芎芍养血活血化瘀止痛,麻黄桂枝杏仁柴胡白芷散寒解表,半夏陈皮干姜化痰,苍术厚朴燥脾去湿,甘草桔梗排脓之意。如此寒散湿去,气血流畅,痰湿化诸证自已。


I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