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大家谈(10) | 化学

 美文云中飞 2019-06-16

陈争(北京101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3套试题全面贯彻了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对中学化学教学应该承担的学科责任和德育功能给出了清晰的方向。从3套试题的整体布局来看,试题梯度合理,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创新意识学科本质凸显。

  3套试题情境新,大部分试题是以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为背景编写,看上去有难度但是落点很稳定,对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水平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数据处理图像的能力,还要有系统问题解决的认识角度。对关键学科能力的考查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对设问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解释说明和逻辑分析;同时,2019年试题的突出表现是,在进一步弱化繁杂的计算的同时,并没有降低对定量分析的要求。

  试题对中学教学的导向明确,关键问题指向教学的薄弱点,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在科学思维过程中的证据推理意识和逻辑性,注重宏微结合和多重表征。

  综合来看,全国Ⅰ卷选择题改革步伐非常快,根据以往的经验,最多在2道试题上作出新的变化,但是2019年全国Ⅰ卷的第10、11、12、13题连续给出惊喜。

  第10题给出一个“HCl气体分子在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微观示意图,让学生去理解。这是课本中没有出现的新知识,体现了考试也是学习的理念。同时,提示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微观探析。

  第11题对“常规的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的考查作出很大改变,试题摒弃了静态的复杂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和计算,而是通过一个动态的真实过程,考查学生是否能实现宏观的化学反应、微观的粒子改变和导电能力大小三者之间三重表征的统一。试题简洁巧妙,充分体现了命题人的智慧。

  第12题基于“新的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是近几年在电化学问题上自“三室法”后的又一力作。试题信息描述简洁清晰,氧化还原原理简单明了,但是其应用和巧妙的设计使一线教师和学生大开眼界,凸显了氧化还原的基本原理支持电化学在现代化学中的不断创新的本质;同时还体现了电化学领域的“绿色”特点,不断降低能耗、提高转化率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第13题的试题考查形式让人非常赞叹,通过价键和电荷数来观察和判断可能的元素,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该题为下一步新课改指明方向,结构模块变成必选模块是其应有的地位。

  全国Ⅱ、Ⅲ卷的选择题各有一个创新点,全国Ⅱ卷第12题,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考查从静态向动态变化,思想方法上类比于全国Ⅰ卷第11题,都要求学生动态地看待一个复杂的平衡系统,不能孤立静止地处理平衡问题。虽然试题所用的平衡体系载体不一样,但是指导意图是相同的,就是建立动态平衡观。Ⅲ卷第10题对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的分析,是把以前生硬的考查微粒的守恒和变化用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来呈现,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生活价值。

  从全国卷的实验选择题来看,比较注重回归课本和基础,考查实验目的、操作现象、实验结论之间的关联以及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全国Ⅱ卷的实验主观题则更加丰富,不但呈现出不同角度且更加关注定量分析,从过去的凯氏定氮法到今年的咖啡因提取、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合成等,无不体现出高考对化学最根本的实验素养的考查。

  在3套全国卷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电化学部分的考查:全国Ⅱ卷第27题二茂铁的电化学制备原理;全国Ⅲ卷第13题以Science报道的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循环效率的Zn-NiOOH二次电池为载体,考查新型的电池结构、充放电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内容;全国Ⅲ卷第28(4)题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的基础上,创新工艺利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一种新方案回收氯气。这些试题,在让老师和学生对科技发展有所了解的同时,也认识到一切的创新都离不开对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综观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整体非常关注化学前沿发展,不管是在题目形式上还是在考查内容上,都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试题为中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指明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