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化学、生物丨高考试卷评析

 张福涛lu70kpm9 2020-08-17

作者:郭方营

一、山东省2020高考前模拟考试和高考试题考点对比

二、试题分析:

高考卷与一模二模试卷考点基本不变,考查知识点覆盖面广,分值分布和形式稳定,试题量大,90分钟内60%的学生无法完成,试题难度远大于全国卷1、2、3卷,难度系数估计在0.5-0.6之间,区分度也很高。

2020年是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地之年,新高考物理试题风格既有传承更有发展。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突出立德树人总要求,充分彰显素养导向理念和育人功能,为满足高校选才需求。

1、突出立德树人要求,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试题通过恰当选取情境,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到物理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彰显了高考的育人功能。

今年将计划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1号”。第7题以此为情境,考查考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引导考生关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提升考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第13题攀登珠峰并进行高程测量、第15题中医拔罐治疗疾病的物理原理、第16题冬季奥运会U型池比赛等,这些试题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特点,设计与体育运动和生产劳动相联系的实际情境,培养考生热爱体育和劳动,引导考生增强体育健康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在展现我国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果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2、创新实验方案设计,加强探究能力考查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今年的两道实验题均在必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旨在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引导中学物理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第13题创新性地利用手机、木板等身边的器材重新组合、构建新的实验方案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要求考生利用已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原理,依据新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图像中物理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物体下滑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求解问题,这对考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查了考生的“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等科学探究能力。

第14题是对“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方案的探究。实验发现“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比较小”,若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会发现实验数据点集中在比较小的区域内,作图误差大。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减小图像坐标的最小分度值。本题要求考生找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比较小”的原因,从新的角度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验方案,并根据改进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器材,处理给出的数据,模拟连接电路图。体现了对“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反思”等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

3、紧扣课程标准要求,彰显素养导向理念

    试题聚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引领中学物理教学重视必备知识教学和关键能力培养,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变化、关心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以期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第18题考查立意和问题设置尤其精彩,既突出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等基本规律的考查,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题的顺利解决需要考生具备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知识、调动运用学科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思维品质。能够有效鉴别考生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素养方面的综合水平。


2020年全国化学2卷试题评析

作者:江太海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2卷试题严格遵循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命题要求,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并在命题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科价值的引领作用,达到了高考命题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和教学导向的作用。

一、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化学学科必备知识对化学学科素养培育的根基作用。

如题7涉及的胆矾、题8涉及的NaCl、KCl、MgSO4、CaCO3等盐,突出对常见无机盐化合物相关化学知识的考查;又如非选择题涉及的电离常数、产率、转化率、反应速率、催化剂、杂化轨道、核外电子排布式、晶体密度、有机物的名称、结构简式、反应类型、电极反应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等,凸现对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的考查;再如题9涉及化学分析平衡、题11涉及反应历程分析、题12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分析、题13涉及的元素周期律、题26涉及氧化还原的应用等,体现出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的考查。

从以上分析来看,考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化学学科知识掌握的完整性,达到了学科内知识综合性的考查。

二、试题采用了大量的真实情境素材,体现出对知识的应用性考查,凸显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测量。

题号

素材类别

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

7

文化史料--日常生活情境

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8

常见无机盐的实验分析---实验探究情境

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

分析和推断能力

9

CO2排放对海洋的影响---环境保护情境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分析与推测能力

10

药物有机合成原料芳香族物质---日常生活情境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分析与推测能力

11

催化反应历程机理---学术探究情境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分析与推测能力

12

电致变色器---日常生活情境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分析与推测能力

13

储氢化合物--学术探究情境

证据推理  微观探析

分析与推测能力

26

防疫消毒剂氯及其化合物--日常生活情境

变化观念  证据推理

科学探究   数据处理能力  分析推测  归纳论证

27

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实验探究情境

各项综合能力的考查

科学探究整体素养的体现

28

天然气--日常生活情境

平衡思想与变化观念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数据处理能力

35

功能材料--学术探究情境

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

数据处理能力   分析与推测能力   归纳与总结能力

36

有机物合成路线---学术探究情境

变化观念  微观探析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试题紧密联系时代热点、注重渗透传统文化和化学科技成果,体现学科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

如26题涉及的防疫消毒剂氯及其化合物的分析,紧密联系时代热点;又如7题涉及的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再35题以我国科学家研发的超强耐久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情境,考查核外电子结构、杂化轨道类型、微粒间的作用力以及作用力对物质熔点的影响、晶胞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密度计算等都从不同角度挖掘材料,凸现学科的核心价值。
 

继承与发展   平稳中过渡

——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

作者:刘亚平

一、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 Ⅲ )生物试题对比

1、选择题

从所考查的知识细目表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非选择题

从所考查的知识细目表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选修

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特点也比较明显:
①历年考查重点:“微生物与基因工程”今年仍有考查,基因工程与其它工程一起考查为考查的趋势;
②“单克隆抗体、生态工程、酶工程”的考查在意料之中。
总得来说,题应时而命,文应时而作。并且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
 
二、2020年高考试题特点:

2020年高考生物命题继承前几年的命题特点,并结合2020年的时代背景。因为未来几年,既面临新老高考交叠,也面临新旧课程、新旧教材更替。所以以稳为主,稳中有进。高考评价体系于2020年1月7号考试中心正式发布,是目前国家层面对于高考最重要的指导文件,它秉承了至少最近5年的最新命题研究成果。2020年的高考试题也是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高考育人功能的发挥;试题的情境设计贴近考生实际,注重体育、美育、劳动精神的考查和引导;聚焦学科关键能力考查,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整套试题明显呈现以下特点:

1. 注重基础与学科素养的考查

一是注重基础,紧扣教材。
基础性的试题在考查学科基本要素时大多比较直接、直白,容易作答。这类试题以单一情境为载体,考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在试卷中占有恰当的比例,有利于考生拿到基本分,导向高中教学夯实基础。因此要求考生应扎实掌握基础内容,只有根深方能叶茂。

如全国I卷第29题考查生物膜的成分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掌握各种生物膜的功能,再结合实例具体分析。32题要求直接写出基因重组的两条途径。

全国Ⅱ卷31题要求写出胰高血糖素的功能;38题写出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

全国Ⅲ卷29题通过ATP的合成过程中能量的来源,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的场所、反应物、产物和能量转化的知识。30题要求写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必需氨基酸;32题要求写出多倍体的优点是什么。考查内容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二是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学科素养为导向

试题引导考生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生物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始终贯穿在整个三套试题当中。

①融入新冠疫情,突出价值导向,体现社会责任。

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高考生物试题有机融入新冠疫情素材,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免疫应答、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学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体现时代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同时注重传递生物学科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高考育人功能的发挥。

如全国II卷第1题,将均能引发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在遗传物质、遗传信息传递、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以生物学视角加深对新冠病毒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全国I卷第1题,结合戴口罩、餐具消毒、勤洗手等耳熟能详的疫情防控措施,从对抗击新冠疫情的经历要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这些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内容的考查和引导,体现了时代主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

全国III卷第5题,选取“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不当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学生能审慎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帮助他人科学解读问题的意识,激发乐于助人、不信谣不传谣的责任担当意识。

②结合生态保护,倡导绿色发展。

试题精选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素材,体现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工程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显著优势,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

如全国II卷第38题以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等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态修复的实际案例,分析种植单一树种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剖解施用有机肥的优点和作用,考查利用生物回收污水中重金属实验方案的设计,旨在传达生态修复时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地位,强调修复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凸显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的优势试题的设计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助力学生生态观的内化和发展,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之中。
 
2. 精心创设命题情境,贴近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学生的应用性,助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情境是试题的载体,2020年高考绝大部分试题情境化考查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部分题目阅读量增大,情境复杂,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考生物科试题情境分为三类: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指学生日常生活中或社会实践中常见的生物学相关现象或问题。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主要来自于真实的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由这些内容进行知识迁移设定的情境或提出的问题。

生命科学史情境:生命科学史是一部人类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独特的社会价值。

2020年高考特别注重体、美、劳真实情境的考查。

一是结合农业生产,弘扬劳动精神。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硕的劳动实践经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

全国I卷第30题选取中耕、施肥、间作等农作物栽培措施为素材,从植物生理调节的角度,考查对这些栽培措施的生物学原理的分析和解释,介绍行之有效的农作物种植措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内在机制,以更好地领略中华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文化浸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种子保藏是保障农作物产量的先决条件。全国I卷第2题创设种子贮藏问题情境,考查植物细胞呼吸作用方式的分析与判断,渗透了控制细胞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可作为种子保藏方式的信息。

二是展现生命之美,提升美育素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涵盖宏观到微观的多级尺度,缤纷多彩的生命现象赋予生物学特殊的审美体验。

全国III卷第3题展示了携带氨基酸的三叶草型tRNA,mRNA所含密码子与tRNA所含反密码子的精准配对模式,以及稀有碱基次黄嘌呤的特殊配对方式,呈现了微观世界的生命之美(图1)。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既保证了生命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又丰富了配对方式的多样性,保持了蛋白质翻译在准确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通过图形呈现试题信息,对tRNA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考查,深化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有助于提升美育素养。
 

图1 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题图

三是思索体育运动,倡导强健体魄。

健康的身体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高考生物可通过对体育运动生物学现象和原理的考查,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

全国II卷第31题,以人的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生理变化为素材,考查肌肉酸痛感的生理变化分析,运动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维持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以及运动大量出汗后补充电解质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方式,引导考生对体育锻炼进行深入思考,注重锻炼身体的科学性,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立足学科本质,关键能力为重点考查内容

一是凸显学科特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所涵盖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考评价体系中实践操作能力群中的重点,也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重点关注的核心能力。针对一线教学中依然存在的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的现状,高考生物试题继续加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满足高校对新生选拔的需求和促进中学实验教学改革。

如全国I卷第37题从淤泥中分离污染物降解菌,在稀释涂布平板前要进行合理稀释以保证菌落计数的准确性。全国I卷第38题要求以小鼠脾脏为实验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使身具实践经验并有深入思考的学生能感受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全国Ⅰ卷:第3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为素材;第4题考查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第6题考查土壤小动物的调查;第31题结合药物W的实验,主要考查了糖尿病的病因以及“三多一少”症状出现的原因等相关基础知识.

全国II卷第37题考查SDS这一核心组分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电泳实验中的作用,旨在引导学生找准核心组分、明确实验原理。第3题考查教材基础实验的操作;第5题以对照实验考查渗透作用;第30题以差速离心法实验为素材。

全国Ⅲ卷第2题以对照实验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第32题考查获取新品种的实验思路。

生物学科历年高考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而且考查频率非常高。2019年高考全国3套卷共有4处。2020年高考明确要求写实验思路只有Ⅲ卷32题,而Ⅰ卷37、38两题要求写主要实验步骤。也是高考试题的创新之处。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对中学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二是注重语言表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3套试卷的非选择题设置多项分析原因、指出作用、解释意义、设计实验方案等类型的作答任务,在考查思维能力的同时测量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既引导学生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又传达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如全国Ⅰ卷要求写原因的空共有5处,需要用较长文字来表述的空共有16处;全国II卷需要用较长文字来表述的空共有7处;全国Ⅲ卷需要用较长文字来表述的空共有11处。

全国I卷第5题要求根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在性状显隐性、亲代雌蝇是否纯合、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等维度的推测进行判断,考查学生根据现有结果得出结论的缜密思维能力。

这些试题注重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助力学生支撑终身发展能力的培育。

三是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助力增长知识见识。

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够从文本、图表等信息载体中获取生物学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如全国I卷第30题给出4种农作物的株高和光饱和点,要求学生根据间作措施的介绍,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根据株高和光饱和点选择适宜间作的2种作物并说明理由。

全国III卷第2题给出蔗糖协同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生长作用机理的探究实验结果,要求学生结合题干中实验流程的描述对蔗糖及IAA的作用方式进行判断。

此类考查获取信息能力试题的信息量相对丰富,不仅提供学生作答所必须的全部信息,还对其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有助于开阔学科视野、加深概念理解,助力增长知识见识。
 
4、减少计算量、注重思维的考查,优化作答任务

一是丰富信息载体,优化作答任务。

试题呈现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改善学生作答感受,激发学生思考。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以表格形式呈现试题信息,将相互关联的多项内容在多个维度进行比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完成表格或画出示意图。

如全国III卷第5题围绕真核细胞中ATP的合成过程为主线设计表格,包括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在反应部位、反应底物、能量来源、终产物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通过表格形式将具有类似特征的概念的多维比较,有助于深化认知,体现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全国III卷第31题要求画出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结合学科考查内容创新作答任务形式,相比于文字描述能够显著减少作答时间,提高作答效率、优化应答表现。

二是遗传变异部分,没有大量计算,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学科素养在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命题也在稳中求进。倡导多考一些想的内容,少考一些算的内容。

如前面所提到全国I卷第5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是遗传定律,但主要不是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而是主要考查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全国II卷32题考查知识内容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相关分离比,并能灵活运用解题即可。

全国I卷和III卷的第32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关于变异和育种,要求考生掌握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分类、原理,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全国III卷的32题就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获取小麦新品种,把生物学科两大重难点遗传与实验结合,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说明:本文参考文献来源《中国考试》

紧扣高考评价体系,情境为载体

——2020年高考生物山东卷试题评析

作者:刘亚平

一、试题细目表

二、试题特点

2020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围绕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以情境作为载体。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继承了全国卷的特点,注重时代特点,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1、关注传统文化和科技前沿,树立健康生活及生态文明观,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不仅引导考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还聚焦现代科技工作者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如第12题以一千四百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传统酿酒工艺为情境,考查了考生运用现代发酵工程知识解释酿酒过程的原理和现象的能力,同时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第22题以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的脑-脾神经通路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为情境,关注我国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命健康做出的突出贡献。

试题引导考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热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020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第15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为情境,让考生了解所学免疫学知识在防疫抗疫、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方面的应用。癌症和遗传病都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探索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简捷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如第4题以利用检测血液中的cfDNA和cffDNA进行癌症早期筛查和遗传病产前诊断为情境,使考生了解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的关注和对生命的爱护。

试题引导考生从系统的视角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考生保护生态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积极情感。如第10题以建立濒危物种绿孔雀的自然保护区为情境,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19题以利用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治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过程为情境,探索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方法并警惕外来物种的潜在危害;第24题以有机农业及土壤生态系统为情境,引导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农业模式的优劣,树立绿色生态农业的理念。

2、贴近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引导考生学以致用,促进考生全面发展

试题情境设计贴近考生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引导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如第3题以高中基础实验的材料选择为情境,贴近考生学习实践活动;第8题以碘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节过程为情境,第15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两种检测方法为情境,贴近现实生活问题。

试题情境设置考虑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引导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第9题以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情境,第13题以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为情境,第21题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设计及在干旱地区的潜在应用为情境,关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励和促进考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

3、立足考查知识与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导向作用,引导高中生物教学

试题知识内容分布合理,考查内容为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能够全面检验考生对高中所学生物学必备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试题与课程标准和高中教学实际密切结合,立意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答案又回归教材,有利于引导中学积极推进生物学教学和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

试题将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内容的重心。如第5题考查考生从试题文字描述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释CDK1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并解释大麦黄矮病毒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原理;第7题考查考生在原有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依据题干信息中听毛细胞纤毛膜上特殊的兴奋产生方式,得出纤毛膜膜内外的K 浓度特点这一新的结论。

试题渗透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考生合理运用生物学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整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生物学的相关能力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生命观念的考查如第1题以溶酶体酶的形成过程为情境,考查溶酶体酶无法正常形成对溶酶体功能的影响,蕴含结构与功能观;第18题以高原性肺水肿为情境,考查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蕴含稳态与平衡观;第21题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为情境,考查光合作用的物质合成和能量转化,蕴含物质和能量观。试题中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既包括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考查,又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的考查。如第3题以实验材料黑藻为主线,综合考查了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条件的探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高中生物常规实验;第20题以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探究为情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第22题第(4)小题在科研人员发现新神经通路的背景下,让考生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考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等基本实验设计原则。

4、贯穿基础性和综合性,关注应用性和创新性,服务科学选拔人才

试题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进行设计,维度间既相互关联,又有交叉和递进。如第2题以癌细胞的“瓦堡效应”为情境,既从基础性维度考查细胞呼吸不同类型的特点,又需考生结合题目情境综合性分析癌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情况;第17题以电泳图结合家系图这种新颖的情境考查遗传规律,考生需结合题目中的多种信息综合做出判断,考点又回归基础性的遗传病类型、基因突变类型、限制酶识别特点、产前诊断等知识,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第25题以通过改变水稻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培育糯性水稻品系为情境,考点涉及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启动子的含义和功能,PCR技术的原理等,考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并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思维解释通过修改启动子培育糯性水稻品系的原理。


 · end · 

来源丨金太阳教科所

作者丨郭方营、江太海、刘亚平

编辑 | 瓶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