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进中国 | ”老师,您辛苦了!”

 zzm1008图书馆 2019-06-16

又到“教师节”。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2018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图库君精选了《人民画报》上刊登过的三组有关教师的报道,来表达我们对广大教师尤其是艰苦地区的教师的敬意:“老师,您辛苦了”!

桑老大:大山深处的特岗教师

▲学校放假,桑磊和学校的老师一起把孩子们送回家。 郭莎莎 摄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的怒江边,有一所乡村小学——捧当完全小学。这所小学的孩子们,近则住在学校附近的村落,远则上学需要步行七八个小时。而地处大山深处的迪麻洛村是这所小学所辖范围内最为偏远、地形最复杂的一个村落。每逢节假日学校放假前夕,桑磊都要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一道将村里的孩子们护送回家。

▲吃早餐的时候,桑磊与孩子们聊天。在这样一所住宿制学校,老师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而是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照顾到。郭莎莎 摄

▲桑磊经常会利用去城市的机会买一些当地明信片回来,送给他的学生们。 郭莎莎 摄

2007年,桑磊从云南普洱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出自教师世家的他放弃了全县公务员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走进大山,到捧当完全小学担任特岗教师。能把这些山里孩子带出大山的是公路,而真正能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则是教育。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桑磊和其他众多特岗教师一样,选择了留下来,这一留就是9年。

▲在课堂上,桑磊时不时地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做笔记的情况。 郭莎莎 摄

▲桑磊在水里垫上石头,帮助学生跨过溪水。 郭莎莎 摄

“拐杖教师”李祖清


▲李祖清带着孩子们通过溪流去上学。虽然野猪殿教学点距他家只有不到半小时的步行路程,但要经过田地、岩石区,还要过河。尤其是在雨季,水流更加湍急。 刘教清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洞井瑶族乡,有许多村屯用动植物命名,山石险峻、谷地幽深的野猪殿就是其中一个。村里设有一处只有13名学生的公办教学点。李祖清是这个教学点仅有的两名教师之一。

▲李祖清在教学前班的孩子们读拼音。刘教清 摄

▲教学前班的孩子生字时,李祖清都会先握着孩子的手写一遍,再让他自己写几遍。 刘教清 摄

三十多年,靠一根拐杖和一条腿的支撑,李祖清奔波于山村与学校之间。黑板前的地面被李祖清的拐杖拄出一个深坑,教室的地面也烙下李祖清拐杖的斑驳印迹。一个人,一根竹杖,一条山路——这是李祖清每天上下班的常态。基层的教学生涯很辛苦,一共教出了多少学生,李祖清已经记不清楚了。他说,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是他最高兴的事情。

▲李祖清在办公室里帮孩子们削铅笔。平时,他不仅要帮孩子们检查作业,像削笔这样的细琐小事也一定亲力亲为。刘教清 摄

▲李祖清在给学前班的7名孩子上语文课。教室是一间砖瓦房。一张很“古老”的木桌与孩子们崭新的课桌相对,那便是讲台。李祖清的竹杖就立在讲台边。刘教清 摄

▲李祖清走路不太方便,平时,他只能陪孩子们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刘教清 摄 

香港来了乡村教师



▲香港维多利亚港,乡村教师们在岸边观赏灯光秀。教师们都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他们要亲自把感受到的香港讲述给乡村里的学生们。秦斌 摄

2017年8月14日,30位来自中国内陆的乡村教师站在金紫荆广场,看着在太阳下闪着金光的紫荆花雕塑激动不已。从来没有到过香港的他们,以往只能依靠视频、书籍和有限的想象来为学生们描述香港回归祖国的那段历史。

▲香港海洋公园,三名老师看到海豹,兴奋地与其合影。秦斌 摄

香港历史博物馆,两名乡村教师在观看香港民俗展示。秦斌 摄

  在马云公益基金会等机构的组织下,30位内陆乡村教师赴香港进行为期4天的学术及文化交流。本次活动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旨在促进两地学术与文化交流,同时,也是表彰内陆乡村教师和校长对乡村教育的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交流会上,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妥泥村沟头小学乡村教师熊远达向香港两所大学的教授请教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秦斌 摄

香港机场停机坪,乡村教师们参观香港航空空客A320飞机驾驶舱。秦斌 摄

编辑:闻礼华  郝琳琳

图片来源:中国专题图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