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布斯认为君主政体是三种国家形式里最好的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 2.洛克的政治学说从理论上为君主立宪制辩护。 他认为人们享有的自然权利有自由权、平等权和私有财产权。 创立了分权理论,他认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政府的主要只能是保护人的自然权利。 3.孟德斯鸠继承洛克的分权制衡理论,《论法的精神》对《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有直接影响。 他认为的三种基本的国家形式是: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4.杰斐逊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发展了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用追求幸福的权利代替私有财产权。 国家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保障人民的幸福。 他的政治理想是农业共和国,指出君主立宪政体的危害性。 5.有关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权利的美国前10条宪法修正案于1791年生效,被统称为“人权法案” 6.托马斯潘恩政治著作有《常识》《人的权利》,论证了人民主权思想。 其政治理想是普选基础上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 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7.英国重商主义的吹鼓手是托马斯曼,鼓励对外贸易和商品输出。 他在1621年出版的《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一书中,强调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其在1664年出版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马克思称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8.把重商主义理论作为国家经济正常付诸实施的是法国财政大臣柯尔柏 (六) 重农学派 1.以魁奈、杜尔阁为代表的重农学派主张建立以资本主义农村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 (七) 古典政治经济学 1.亚当斯密《国富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探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奠定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古典模式。 斯密是工厂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2.大卫李嘉图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时地租理论和价值学说。 3.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主张“自由竞争”,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的要求,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来源。 四.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和史学 (一) 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特征:思想上崇尚理性和自然,手法追求艺术形式完美和结构严谨。 法国是古典主义文学的摇篮,主要成就在戏剧创作上,代表人物有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喜剧作家莫里哀。 2.古典主义是整个17、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3.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法则—剧本必须限于一个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 4.古典主义文学的摇篮:法国 5.高乃依《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 他的另外三部名作是《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 6.若望·拉辛《安德洛玛利》(取材自希腊史诗)和《费得尔》 7.莫里哀(法国三大古典剧作家中最伟大、成就最多的一位) 《伪君子》《悭吝人》(阿巴贡) 8.布瓦洛《诗的艺术》全面阐述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 9.英国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均取材自圣经。 《失乐园》被认为是继但丁《神曲》之后又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 (二) 法国启蒙文学 1.主要探索理性,是哲理和文学的混合体。 2.卢梭《新爱洛伊斯》,书信体,影响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3.博马舍善写戏剧,著名作品《塞尔维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 (三) 英国小说 1.18世纪,小说成为英国文学的主要形式。 2.丹尼尔笛福是英国18世纪第一位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作家,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采用逼真的现实报道形式,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追求个人主义、艰苦创业的冒险家精神。 3.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也是一部著名的海上流浪汉型冒险小说,更富有浪漫色彩和讽刺意味。 至少综合运用了五种文学传统:文学游记、现实主义、乌托邦式、象征主义和异想天开的航行。 4.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直接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反映英国社会生活。代表作《汤姆琼斯》 5.劳伦斯斯泰恩《感伤旅行》开感伤主义之先河。 (四)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 1.在17、18世纪的德国,由于落后的封建社会和脆弱的资产阶级,德国的文化巨人大都是内心矛盾的悲剧式人物。 2.狂飙突进:18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3.运动的名称源出自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 5.莱辛是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主持《汉堡剧评》,主张戏剧应反映现实生活,突出戏剧的道德教化作用。 代表作《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线》,探讨了美术和诗歌的区别,为德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方向。 6.歌德年轻时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干将。 其成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充分表现了这一运动的浪漫主义情调,是早期浪漫主义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浮士德》展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7.席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战斗精神。 代表作《强盗》《阴谋与爱情》 (五) 理性主义史学 1.理性主义史学的繁荣,标志着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确立,为十九世纪史学的独立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2.培根创造的归纳法对历史研究颇有裨益,重视历史的社会功能,著有《亨利四世在位时期的英国史》 3.笛卡尔的唯理论被认为是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的重要思想渊源。 强调诉诸理性和自然规律,奠定了进步观念的理论基础。 4.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他认为理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著有《路易十四时代》和《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风俗论》)。 伏尔泰开近代文化史之先河,高举“世界主义”旗帜。 5.爱德华吉本以政治史研究见长,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认为基督教的破坏作用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五. 17、18世纪的西方艺术 1.巴洛克艺术起源于意大利。 2.凡尔赛宫一度成为巴洛克艺术的中心。现存著名巴洛克建筑有:凡尔赛宫,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俄罗斯的普希金村,罗马的圣彼得教堂。 3.威尼斯画派是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 乔尔乔内的著名作品《沉睡的维纳斯》、《暴风雨》等; 提香的著名作品有大型壁画“圣母升天”、“欧罗巴被劫”、“达娜厄”等。 4.威尼斯画派对其后的巴洛克艺术时期画家有很大的影响。 5.路易十四的首席宫廷画家勒勃利督造了凡尔赛宫,并亲自设计“镜厅”。 6.路易十五时期,法国贵族女性地位很高,她们主办的沙龙开始取代凡尔赛宫,成为上流社会的文化交流中心。 这种女性趣味的发展取向,导致了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盛行。 (巴洛克艺术和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注重内部装饰) (二)荷兰画派与法国学院派 1.绘画上,荷兰画派和法国的“学院派”是古典型艺术传统和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 2.荷兰是西方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因信仰加尔文教,禁止教堂使用画像。 3.欧洲的风景画、静物画和风俗画大致都从荷兰画派开始。 4.肖像画家佛兰斯·哈尔斯以中下层市民作为画画的主角。 5.风俗画家简·弗美尔代表作《读信的女人》《厨妇》《德尔夫城》 6.伦勃朗是荷兰画派成绩最杰出的,代表作《夜巡》,是伦勃朗最革新的一幅绘画。 他晚年创作了很多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把神圣人物平民化,作品有《圣家族》《雅各为约瑟孩子祝福》 7.普桑是法国学院派的始祖,追求典雅庄重,不仅强调形式美,还注重内容的充实。 8.18世纪以后,注重内部装饰的洛可可艺术取代了强调外在美的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法国,强调男女之间的调情。 9.第一位洛可可画家是安东尼·华托,擅长游乐画,风格轻快,代表作《惜别西苔岛》 10.弗朗索瓦·布歇善用明亮的色彩和新颖的手法,代表作《猎神之浴》 11.洛可可艺术风行欧洲之时,出现了几位现实主义画家,体现了启蒙思想。 如格瑞兹《父亲的诅咒》《受罚的儿子》和西梅翁·夏尔丹《饭前祈祷》《制饼者》《菜场归来》。 夏尔丹展现了18世纪法国的现实社会生活,被称为“传播知识的画家” 12.吕利被称为“法国歌剧之父” 13.亨德尔是欧洲近代歌剧的奠基人之一,其剧作多取材于圣经。 清唱剧《弥赛亚》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乐之一。 《哈里路亚》要站著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 14.巴赫的受难曲被认为是传世之作,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代表作《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 巴赫声乐作品以康塔塔最为丰富。 15.海顿是古典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奠基人,号称“交响乐之父”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2首《伦敦交响曲》 16.莫扎特号称“神童”,把意大利情趣和德国知识结合在一起,强调音乐在歌剧中必须“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 主要作品有《后宫诱淘》《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C大调朱庇特交响曲》 《安魂曲》(莫扎特最后一部作品) 17.贝多芬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把古典交响乐推向了巅峰 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 18世纪最后一位古典乐派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 20.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代表作有法国的凯旋门和杰斐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