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书评| 你为什么在人群中格格不入

 元圣大师宗 2019-06-16

1.

 

自从祖母去世,在亲眷邻居的眼里我大概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和很多人不一样,母亲生完我就去世,是祖母含辛茹苦一手把我带大。所以,在这个世上,祖母是最疼爱我的人。

按照本地风俗,祖母出殡时候,所有亲友得排好队绕着逝者走一圈,走到逝者脚边时还得哭喊几声。一位邻居,也是我曾经的幼儿园老师,她再三提醒我,到时一定要哭啊,否则不好的!

我不知道她说的“不好”是指什么,也不想知道,只觉得这种流于形式的悲伤很荒谬。一个人在感到难过的时候,无需提醒也会哭泣。强行挣出眼泪,岂不可笑?

举行那个仪式时,走在我前面的七姑八婶都像装有开关一样,说哭就突然大声哭了起来,干嚎似的。我没有在泪腺上装置阀门,说情感宣泄就能宣泄,说流泪就能流泪,所以沉默地走了过去。

在此之后,我感到幼儿园老师看我的神色与之前不同了。她也许没读过《局外人》,但一定觉得我和其中的主人公一样——内心冷漠无情,和世俗格格不入。

其实,祖母临走前的痛苦让我觉得,离开反倒是一种解脱,活着的人又何必为此难过。这种难过对于我早已转为慢性期,在旁人看不见的时候黯然伤神。

宫崎骏说:最远的旅行,是从一个人的心到另一个人的心。人情练达者自然不会懂得,格格不入的人,只是无法做到让自己随波逐流。

2.

 

年少读不懂《局外人》,读懂早已成生活的局内人。

最近重温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缪的成名之作——《局外人》,不觉产生这样一种感想。

故事主人公默尔索,从日复一日的机械化生活、平庸琐碎的日常中意识到人生的荒诞,继而对此进行抗拒。

他抗拒的方式是摒弃所有社会游戏规则,拒绝撒谎,做绝对真实的自己。由此,我们不难想象,他将与社会将会怎样的格格不入——

母亲去世,默尔索不但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悲伤,而且还能坐在逝者身旁静静喝上一杯咖啡。葬礼刚结束,他就约了女友去游泳、看喜剧电影,各种寻欢作乐。

女友问情,他表示如果她想结婚随时都可以。当对方问到爱不爱她时,他不愿说一句甜言蜜语,反倒认为那种话毫无意义。

老板提供机会,派遣给他一个具有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借此改变生活方式的工作项目,他却以“我们从来不能改变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一样”的理由放弃。

这位主动与荒诞生活疏远的“局外人”,成为游戏规则的破坏者。这份勇气让他成为英雄。

没有热情去创造真实的生活,而是得过且过地游离在虚无之中。这种消极让他成为懦夫。

遗憾中也有幸运——默尔索在生命即将画上终止符的时候,生命力苏醒过来,感受到星光、夜晚、泥土……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气息。

那一刻,他“第一次向这个世界温柔的冷漠敞开了胸怀。”也终于意识到,面对整个世界,自己从来不是局外人!

总之,默尔索给予我们的启示就在于加缪这样一句话:“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不可能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一个开始。”

“默尔索既成功又失败,每一位读者都可以用他来检视各自的生活,重新标定自己的人生。”这是阅读《局外人》的意义所在。掩卷之后,不妨扪心自问:

我有拒绝不想过的生活吗?

我有努力过想过的生活吗?

 

3.

 

徐静蕾是娱乐圈的异数,她算是活出了真实自我。

演戏,成为内陆演艺圈“四大花旦”之一;写博客,开通一百来天,点击量就突破一千万,成为“中国第一博主”;导演拍戏,《杜拉拉升职记》让她成为大陆首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从小练习书法,清冽而优雅的风格被开发出方正静蕾简体;还教过书、写过书、办过杂志。

才华横溢,做一样出彩一样,她被誉为“当代林徽因”。

徐静蕾做任何,都是为了不断突破自己,体验人生各种可能。所以,当她认为已经把一件事做好,就会转身尝试其他,就像她的微博签名:随时无业游民一枚。

关于终生大事,中国人多少年来都遵守一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徐静蕾的婚姻为与这种主流思想格格不入。

有人误认为徐静蕾是不婚主义者,事实上她是婚姻无所谓主义者。因为,她已自强自立到不需要被世人视作人生保障的婚姻。她说,如果将来结婚,理由没有别的,只是为了给孩子上户口。

“我从情感上很有安全感,我从经济上更不需要谁来保障我。”一句话,足以看出她的强大与通透。

“我觉得人很多时候是被自己的观念还有别人的观念给束缚了,但是想要冲破这些,可能现在会被认为是怪胎,但是我无所谓,我是并不在乎其他人怎么说我。”

只有实现了人生自由,从心灵上解放自己的人,才有底气说出这番话。

脑子被游戏规则绑架,又不敢解绑,那就只能随波逐流。

具有向往自由的灵魂,又不愿庸碌一生,那就去独立特性。

 

4.

 

古今中外,活出真实自我又脱离庸俗的人,大都与社会格格不入。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四十岁那年,因为无法受人差使而辞官回家,选择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他与仕途格格不入。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率真旷达,纵情山水,幽篁弹琴,畅饮长啸。他们与俗世格格不入。

梵高与亲人的关系非常僵持,每份工作都做不好,宿命的孤独感与艺术带来的疯狂让他精神失常,割下自己耳朵。他与现实格格不入。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长着一张不买账的脸,骨子里却是风流。他与黑暗格格不入。

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信里说,小汽车、洗衣机、买电视机、造衣柜、学跳舞、在月光下散步、给孩子洗尿布,这样一种生活和他格格不入。他和世俗格格不入。

还有很多……

格格不入的人,生活中不太可能左右逢源,职场中也无法八面玲珑。却因为真实、坦诚、孤独的绚烂,还有冷冷清清的火火风风,活成不一样的烟火。

作家雪小禅说:“格格不入是好词,也是好状态,有很浓烈的孤单与个性。是野草闲花逢春生的渺茫。这样一想,心早成了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这样格格不入着——永远和众人不一样,独自成行。”

格格不入的人,往往是因为清楚自己不想过怎样的生活。

勇于放弃虚名俗利,听从内心召唤,追寻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活成一句陶渊明,逍遥自在,任真而旷达。

勇于否定一种生活方式,坚持自己的人生态度,那就成为《局外人》中的默尔索,活在当下,清醒而自我。

 

我们要做的是,比陶渊明多一点入世的积极,比默尔索多一点创造的热情。

 

愿你有格格不入的底气,更有风生水起的勇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