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评】关注老年期常见疾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板桥胡同37号 2019-06-17
作者:张巍

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老年期认知障碍的发病率日益攀升。认知障碍是以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症状十分复杂,涉及记忆、学习、计算、注意、定向、语言、视空间、运用、理解、抽象及判断等多个认知领域,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损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导致老年人出现认知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然而并未引起广大医生的足够重视,因而延误了治疗与干预。

一、老年期常见疾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一)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

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认知障碍相对受到较多的关注。

1.神经变性疾病:

其特点是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以阿尔茨海默病(AD)最常见,约占老年期认知障碍的60%,此外还包括路易体病、帕金森病及额颞叶变性等。

2.脑血管疾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位居老年期认知障碍的第二位,临床类型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包括出血性、缺血性、大血管性、小血管性及关键部位性等脑卒中导致认知障碍。

3.其他疾病:

颅内感染、正常颅压脑积水、脑肿瘤、脑外伤及脱髓鞘脑病等均可导致认知障碍。

(二)神经系统以外的疾病

以下常见的内科疾病与认知障碍相关,但是,这类疾病没有得到神经内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得到内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1.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与非心血管疾病组相比,心血管疾病组AD的发生风险增加30%。中年期未经治疗的收缩期或舒张期高血压与老年期(25年后)出现痴呆有关,且痴呆与脑萎缩及AD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神经炎性斑块及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相关;然而,对7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6~9年随访发现低血压促进AD的发生。一项队列研究对纳入的研究对象随访约12年,结果发现无症状性心肌梗死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在男性尤其明显。一项跨越40年、纳入22项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与未伴发心力衰竭的人群相比,伴发心力衰竭的人群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更高。大型横断面研究结果提示心房颤动与认知障碍相关,并且心房颤动患者是否有卒中史与这一相关性无关。

2.内分泌性疾病:

2型糖尿病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男性MCI的发病率,表现为遗忘型MCI及多领域遗忘型MCI。研究还发现,2型糖尿病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使AD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更高。不仅如此,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均加速MCI向痴呆进展,提前的时间超过3年余。此外,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3.代谢性疾病:

高脂血症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发现,高胆固醇饮食可导致小鼠的Meynert基底核胆碱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大脑皮层胆碱能神经递质的水平明显降低,因此,认知功能明显受损。

4.营养缺乏性疾病:

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缺乏也通过多种机制损害认知功能。

(三)情绪障碍

抑郁是老年期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和兴趣减少。研究发现,早年有抑郁史、长期抑郁是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前驱症状,并导致认知障碍进行性恶化。

焦虑是老年期另一常见的情绪障碍。研究发现,既往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遭受重大负性事件打击等而导致的焦虑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及认知功能的衰退有关。

(四)睡眠障碍

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失眠增加老年人全因痴呆的危险达75%,使AD的风险加倍。在APOEε4基因携带者中,中重度睡眠呼吸紊乱与词语学习及单词联想障碍相关。睡眠时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可引起夜间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其与严重的认知功能受损相关。白天过度困倦可由睡眠呼吸紊乱、不良睡眠习惯、肥胖、心血管疾病及抑郁等原因引起,且与痴呆相关。老年人夜间睡眠浅、易醒,当觉醒的次数超过3次时即为睡眠片段化,其与AD的发生及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睡眠时长的增加或缩短均与认知功能降低相关。24 h生物节律发生改变可增加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当睡眠-觉醒节律出现片段化时,认知功能明显恶化,主要影响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与执行功能等认知领域。

二、老年期常见疾病与认知障碍的干预

(一)治疗老年期常见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对神经变性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早期采用指南推荐的、具有一定循证医学证据的神经保护药物进行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要寻找其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管性认知障碍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颅内感染、正常颅压脑积水、脑肿瘤、脑外伤及脱髓鞘脑病等进行相应治疗,如脑室引流、手术切除脑肿瘤等。

2.内科疾病的治疗:

针对不同年龄合理地控制血压在适宜的范围,控制中年期高血压,老年人的血压不宜控制过低。积极治疗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患者应在无禁忌的情况下进行抗凝治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稳定控制血糖及血脂,按需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等。

3.情绪障碍的治疗:

(1)心理疏导及安慰,鼓励患者具有战胜疾病的勇气。(2)经颅磁刺激: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可部分改善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3)药物治疗:抑郁和焦虑患者可使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但是,对于老年人应考虑此类药物对肝脏P450酶的影响和药物的相互作用,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对P450酶影响小,药物相互作用小,安全性好。此外,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但长期应用导致依赖和耐药,因此,应选用短效制剂,在短期内使用。

4.睡眠障碍的治疗:

(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改善睡眠环境;白天适当活动,控制午睡时间,运动和休息需平衡;注意合理饮食,睡前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及烟酒。(2)心理治疗:进行睡眠卫生知识的宣教,消除顾虑;给睡眠障碍患者以关心和安慰;寻找影响情绪的因素,进行心理干预。(3)行为治疗:包括渐进性放松训练、睡眠限制及刺激控制疗法等,通过纠正患者在睡眠认知上的偏差而消除恐惧,使患者易于入睡。(4)药物治疗:AD的治疗药物在改善认知功能的同时,对睡眠节律和睡眠结构也具有改善作用;苯二氮类药物: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中等的药物,如阿普唑仑等;新型镇静催眠药半衰期较短,不良反应较少,包括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及唑吡坦;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多用于伴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失眠患者;褪黑素提高睡眠质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可减轻睡眠呼吸紊乱导致的认知障碍;光照疗法:改善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取决于暴露的时段和强度,早晨光照可使周期提前,傍晚光照可使周期延迟。

(二)认知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和卡巴拉及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2.康复训练:

对记忆力、计算力、视空间能力、语言、注意力及执行功能等多种认知领域进行训练。

3.心理社会治疗:

这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鼓励早期患者参加各种日常活动及社会活动,尽量维持生活自理能力,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4.运动疗法:

运动可增加大脑的可塑性,加速血液循环的速度,携带更多的氧和能量到达脑部,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学习能力、注意力和抽象推理能力等认知功能。

5.音乐疗法:

音乐通过听觉系统影响大脑皮质,对神经系统功能发挥调节作用,刺激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保持身心平衡,促进身体健康,改善情绪和精神状态,可强化或加速康复的效果。

总之,老年期多种常见疾病与认知障碍相关,我们应全面关注这些疾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及时进行综合治疗,并采取长期管理的模式,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