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把一年的调子定了,小满加强一下语气,再佐以芒种铺垫,季节就真的递进到夏天深处了。芒种,就是有芒的麦子应收,有芒的稻谷该种。而人却总想绕过这些简单朴素的定律,追求丰富却又很难自持,于是就让这个当下只讲求效率的时代,很难微尘中见大千,刹那中见终古。芒种最早出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芒种以后,稳重的夏天在衍进:自然色彩丰富,人间行色匆匆。 芒种愿你终丰富 芒种是自然一个重要的节点:麦子到此始熟,水稻过时不种。麦田渐变金黄,麦粒已成青白;麦穗梢头有蓝色的雾霭,稻田一片怡人的新绿;雨前天空是白红色云团,草厚螳螂是飞捷如马;金色阳光下是不闲的土地,繁忙的土地上是辛劳的农民。 芒种是“儒家”一个积极的动词:房前屋后有拼命吵闹的鸟雀,南北窗外有前仆后继的竹林,晴空云下有余情未了的花香,路边山间有细密五彩的浆果。每一个物候轮回,自然都在不动声色地看戏,而大地上的一切都在倾尽一切地演戏,就好像《中庸》提到的知与行,知是道问学,行是尊德行。因此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齐白石的《稻雀图》 芒种是“道家”一个善意的提醒:有些地方,小满时节已经大满,小暑时节已经大热,唯有芒种,是“四野皆插秧,处处菱歌长”。道家讲究,物无大小,皆触目成像,触心成理。顺应时序,要“凄然似秋,暖然似春”;不受外物干扰,若一志,就要“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而此芒种,年已过半,忙的人继续奔忙,闲的人也愈加恐慌。时,条理地稳步推进,人,纠结地很难静心,你想安静的做只火一样的石榴花,旁边非得立一棵比火还热情的合欢树,进退维谷间,赤金一样的大片萱草又没心没肺地结伴而来。 芒种有多丰富,人间就有多繁杂。倒是齐白石的《稻雀图》,真是越清丽越犀利。“凡事只求过得去,丹青何必苦言工”。 花香味蕾几家心酸几家悠远 芒种看似欣欣向荣,也承载着分崩离析。《诗经》有“七月鸣鵙”,说的就是芒种时节的第二候:鵙始鸣。伯劳飞燕自西东,离愁万种,酷暑一到,便再无温情。鵙(Ju),指伯劳。可仲夏夜本应寻梦何须忧伤,自有花香清风迭代而来。栀子花,就是在芒种和夏至之间而来的。好像一片片玉瓷被月光打磨,泛着微光和清香,在合欢、蔷薇、含笑都已经败落之时的芒种,她却开的清朗勤勉,气定神闲。蔷薇此时的花颜已稍显疲倦,金银花却日渐发香,樱桃也跳脱着红起来,林叶间伏着小鸟,每次经过,都能惊起几只。好像有些虚度,却总会长出翅膀,栀子花的香味和体态都不急不躁,像《天演论》中“信.达.雅”一样天人合一的译者境界。她虽不像荷花那般声势浩大,遮天连叶,却让每一个夏夜都因此而辽阔悠长。《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都发生在芒种时节。据说落花多是凤仙和石榴花,黛玉看到水中落红成阵,难怪会哀怨忧伤:“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如果当年黛玉转身看到栀子花,不知心境是否会峰回路转。 吃龙虾的好季节到了 芒种时节的生鲜水果纷纷开启味蕾的分众化生存 芒种时节的生鲜水果纷纷开启味蕾的分众化生存:小满采樱桃,芒种摘桃子,夏至啃西瓜。芒种时节能吃的何止桃子,蚕豆上市了,连皮一起煮着吃,绝对香嫩可口,好像又回到为终生口味奠基培土的童年,至此一味,别无它求。螺蛳、龙虾、黄鳝也应季而来,极度喜欢日料海鲜的我,也忙着在刺身、寿司之间寻找味蕾最好的黄金分割点。龙虾分公母,公虾钳子大,母虾屁股大,好像对大闸蟹的公母所爱各不同一样,对龙虾的终极喜好,最终简约成人与人间真诚的问候:“今晚吃屁股还是吃钳子”? 天气人生各自气喘吁吁 芒种期间,高温和暴雨成为你的南方和我的北方当仁不让的主角。冰雹,算是芒种期间一个天气的调剂品。虽不像暴雨高温那么招人耳目,却也是6月的华北不曾消失的风景。北京一年中42%的冰雹都在6月发生。 北方是赤裸裸的暴晒,干净利落脆。30度家常便饭,35度屡见不鲜,40度也来去自由。而南方的雨是策略布局,逐步北上。刚开始是华南端午前后的强降雨,适逢江河水位大涨,因此也称为“龙舟水”。芒种走着,雨带也跟着,逐渐转战到长江中下游,让梅雨季华丽丽的开启,而且地域上延伸到韩国、日本,跨越国界。其实,“梅雨”在东汉时期就有这个说法,它是一个有2000岁故事的词了,有关它的遣词造句像安静又受用的书签,始终提示着你下次翻书时候,上次停留在眉间页脚的那一行“对方正在输入”的感情,旅行的时候要记得“错梅出行”,品尝美食的时候要“赏梅之味”,渴盼阳光的时候最好学会“望梅止渴”。其实南方的青梅和北方说的杏有很多相似,只是青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区,芒种到夏至的时候成熟,颜色逐渐由青变黄,核与果肉紧紧依偎在一起,杏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还有新疆等地,成熟的时间在夏至到小暑之间,那时候杏的酸甜,也算是给热的没有缝隙的空气一丝凉风,一点沁心脾之味了,好像夏夜鸡丝凉面上那一撮白芝麻,或者是几条身段极好的黄瓜丝。 靠凉面度日的夏天来了 和天气一样,世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是否是最优化的呢?或许学会保持与自然的血脉相连,才是在这个人工智能飞速崛起的时代,内心深处最纯净且充满安全感的角落了。有时候习惯于逆风而行,一路前冲,都忘记看看自己是否早已妆面凌乱,衣衫不整,就像我写作写到气喘吁吁,回望一眼窗外那颗触手可及,陪伴了我那么多春夏秋冬的树,心里被现实激起的皱纹瞬间就会被抚平。一直非常喜欢英国散文家Stevenson说过的一段话:“我们这样匆忙地做事、写东西、挣钱财,想在永恒时间嘲笑的静默中,有一刹那使我们的声音让别人听到,可是我们竟然忘记一件大事,那就是生活。在这大事之中,这些琐碎的事只是生活的细目。我们钟情、痛饮、在地面上来去匆匆,像一群受惊的羊。可是你得问问自己:在一切完结之后,你原来如果坐在家里的炉火旁快快活活地想着,是否会更好些……”。 微信排版:王小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