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伟人:刘徽

 细雨青衫 2019-06-17

生当乱世起英豪,不向刀丛觅绣袍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 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

术有九章安忍没?注称独步亦堪骄。

《九章算术》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而刘徽的《九章》注不仅在整理古代数学体系和完善古算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创见和发明。他对《九章》中的许多结论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他的一些方法对后世有很大启发,即使对现今数学也有可借鉴之处。

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我国古代的刘徽他为了圆周率的计算一直潜心钻研着。一次,刘徽看到石匠在加工石头,觉得很有趣就仔细观察了起来。“哇!原本一块方石,经石匠师傅凿去四角,就变成了八角形的石头。再去八个角,又变成了十六边形。”一斧一斧地凿下去,一块方形石料就被加工成了一根光滑的圆柱。
       谁会想到,在一般人看来非常普通的事情,却触发了刘徽智慧的火花。他想:“石匠加工石料的方法,可不可以用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呢?”
       于是,刘徽采用这个方法,把圆逐渐分割下去,一试果然有效。他发明了亘古未有的“割圆术”。他沿着割圆术的思路,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边数依次加倍,相继算出正12边形,正24边形……直到正192边形的面积,得到圆周率兀的近似值为157/50 (3.14);后来,他又算出圆内接正3 072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圆周率近似值:兀≈3927/1 250(3.1416)。

小编以为将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是智慧,那么在生活中应用观察与经验得到的也是智慧。so要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去品味生活。

除‘‘割圆术’’,还有那些‘’刘徽原理‘’

'牟合方盖'说

在《九章算术 开立圆术》注中,他指出了球体积公式V=9D3/16(D为球直径)的不精确性,并引入了'牟合方盖'这一著名的几何模型。'牟合方盖'是指正方体的两个轴互相垂直的内切圆柱体的贯交部分。

方程新术

在《九章算术 方程术》注中,他提出了解线性方程组的新方法,运用了比率算法的思想。

重差术

在自撰《海岛算经》中,他提出了重差术,采用了重表、连索和 累矩等测高测远方法。他还运用'类推衍化'的方法,使重差术由两次测望,发展为'三望'、'四望'。而印度在7世纪,欧洲在15~16世纪才开始研究两次测望的问题。刘徽的工作,不仅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也确立了崇高的历史地位。鉴于刘徽的巨大贡献,所以不少书上把他称作'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

最后小编也想送句话给刘徽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但任浪沙淘魏晋,风流一代数君高!'

编辑| 余 荣 静

责编| 袁 深 惠、罗 地 观 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