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里达和现象学 – 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置身于宁静 2019-06-17
概括说来,使德里达作为杰出的、有独创性的哲学家而成名的是他的两个“三部”系列:1967年:《声音与现象》,《书写语言学》,《书写与差异》。1972年:《立场》(中译《多重立场》),《哲学的边缘》,《散播》。可以把“文本第一”的思想归纳为三个基本主题:1)文字对于言语、踪迹之于声音、文本之于言说的优先性。或者记录维度之于任何语言形式的优先性。德里达由此与出自希腊人又被基督教代替的任何形而上学传统针锋相对。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勒维纳斯的影响 [2] 。所谓的“逻辑中心论”把声音判断为比文字更加在场,更加活跃,更加中心,文字只是摹本,是次级的,没有什么价值的实在。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柏拉图的笔下,苏格拉底认为,思想,即使是最抽象的思想,类比,甚至最难理解的,也属于经历的经验,不可归于任何无声的文本。在《斐德罗》中,柏拉图引用了一个埃及神话,更加明确地说明了他对文字的轻视(或者仇恨?)[3]:据说最早发明文字的埃及的塞乌斯,他自夸文字的发明可以使埃及人增长记忆,变得更加聪明。但是国王萨玛斯却不同意,他认为,文字的发明只会使人容易忘记,因为他们只相信那些外在的文字符号而不依靠内在的记忆。他们教给学生的只是近似智慧的东西而不是智慧,从文字中以为学到很多东西,实际上对其中大多数是无知的。文字好象图画,画的好象是活的人,但如果你向他提问,他只能一言不发。写的文字就是这样,讲得好象很聪明,但如果你向它请教解释,它却只能重复原来的话。还有,文字写出来以后要传给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能理解,有的可能产生误解,文字自己是不能解释的[4]。这就是说,一种口头的文化是永远现实的回忆的文化,文本或书的文化只能统治一切忘记的形式。“文本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文本的重要和优先地位,是德里达整个思想脉络和他的解构思想的一个根基。2)这一点和前一点紧密相连:意义不能和符号分开,即文字的思考。观念不可能脱离语句,因为承载观念并且传递观念的风格在语句中标明。所以应该关注思想家用以书写的方式。从思想家细微的语句表达和他们的文本中与他们言明的思想相反的一切出发是可能的,也是合法的。关于文字的工作可能显现为一种观念的研究,这就打开了区分文学和哲学,理论和虚构的道路。3)完全走哲学之路或完全脱离哲学之路都是不可能的。唯一“不可能”的可能就是同时“在内”和“在外”,质疑哲学本身,向问题提出问题,阐明形而上学话语的前提,这种话语声称理解或压倒或超越其他任何话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