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365》

 iTeatee 2019-06-17

第三章 内藏外象

第二节天地人三才

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094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论点,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

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

法成。……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

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

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

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者,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

吟至微,秋毫在目。

人,天地万物不能更贵者也,人是什么,每一学科门类都有自己的解读,但归根结底,人的本质不外乎两大属性,一是自然的属性,一是社会的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包括生物的、物理的、精神意识的等方面;人的社会属性包括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等方面。

《黄帝内经》从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综合讨论人的本质,这种兼容性决定了《黄帝内经》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命科学专著,但也正是这种兼容性,凸显了《黄帝内经》研究人体生命的独特价值。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著名论断,吸收了当时《易》学和儒、道哲学的精髓。《黄帝内经》的横空出世,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灿烂成就相辉映。

《周易》这部书被认为是集古代哲学天人学之大成者,名义上研究的是天地(阴阳)之道,但归根结底还是在研究“人道”,因为古人始终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脉相承的。《易·说卦传》云:“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天地的阴阳刚柔,是从自然属性而言,人的或仁或义,或向仁向义,则归结为社会属性的范畴,而人的生成,首先还要从阴阳刚柔的自然属性方面去理解。

《易》有两仪,是为阴阳。阳用符号(一)表示,叫阳爻,自然界天属阳,万物雄性(男)属阳;阴用符号(- -)表示,叫阴爻,自然界地属阴,万物雌性(女)属阴。三个阳爻重叠在一起组成乾卦,表示纯粹的阳,代表天阳(男性)的功能;三个阴爻重叠的一起组成坤卦
表示纯粹的阴,代表大地(女性)的功能。

关于乾阳坤阴最本质的特征,正如两卦的彖辞所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就是说,乾阳有启始、资长万物的功能,而坤阴则在顺承乾元的前提下,有生成、化育万物的作用。

阴阳两爻的爻象,可以狭义地看成两性生殖器。《易·系辞传》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乾的功能,静止时专一不杂,变动时刚正扩展,这才有了宇宙的浩大无涯;坤的功能,静止时包容固守,变动时开放受纳,这才有了万物的生成化育。《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易·系辞传》:“天地絪缊(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在《易经》中,将天地交合称为“氤氲”,雌雄(男女)交合称为“构精”。天地氤氲,气象万千;男女构精,生生不息。因此,人的化生也是乾坤(阴阳)二元交合的产物。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比拟人事,则
乾为父,坤为母,乾坤第一轮交合生出震
(长男)、巽
(长女),第二轮交合生出坎
(中男)、离
(中女),第三轮交合生出艮
(少男)、兑
(少女)。归结到一点,《周易》认为,人是由天地二气生成的。

清代医家郑钦安认为,“乾坤六子,长、少皆得乾坤性情之偏,惟中男中女独得乾坤性情之正。人秉天地之正气而生,此坎离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根也”(《医理真传》)。这里,长、中、少的意思应该活用。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唯有天地万物不能更贵的人,独得乾坤(天地、阴阳)性情之正。所以坎离二卦是人生立命之本,可以说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就体现在坎离二卦。坎中一阳,是为真阳,离中一阴,是为真阴。一阴一阳,互为其根,一升一降,往来不穷。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道家经典著作《周易参同契》的看法。

《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光是这个书名就很特别。周:周流,周而复始。易:日月为易,是日月运动之象。参:义同“叁”,数字,一般指大易之数、黄老之道、炉火之功“三家”,也可理解为精、气、神“三宝”,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同:同源,同归。契:契合,契机。

道教有“符箓派”和“金丹道”两大主要派别,《周易参同契》的问世,是丹道派创始的标志。丹有外丹和内丹之别,内外丹的修炼都取法于自然。丹道炼丹,最基本的器具就是鼎炉。自然界的鼎炉就是天地(乾坤),相对于自然这个大宇宙,人体则是一个小宇宙,头为鼎,为乾,腹为炉,为坤,也就是所谓的上丹田与下丹田。道家有专门的称谓,头顶上丹田叫“泥丸宫”,又叫“月窟”;腹部下丹田叫“天根”。

具体来说,自然界天地(乾坤)这个鼎炉建立以后,也存在《周易》的阴阳两仪四象八卦。鼎与炉为上下两极,即阴阳两仪,四个正面为四象,四面加上中宫为五行,四正加上四隅为八方,也即八卦,十二辰、二十八宿环绕四周成三百六十五运度。四象在方位上指东南西北,在时令上指春夏秋冬;八卦在方位上指四正四隅八方,在时令上指四立二分二至八节。四象八卦环列在鼎炉周围,以应四时八节,而人身小宇宙则与天地大宇宙有相对应的关系。如表:

人身(小宇宙)

自然(大宇宙)

四肢

四时

五脏六腑

五行(五音六律)

八脉

八节

十二经络

十二月(十二经水)

二十四椎

二十四节气

三百六十五骨节

三百六十五日

表094-1自然界鼎炉与丹道鼎炉对应表

在《灵枢·邪客》篇中有一段关于“人身应天地”的论述,如出一辙: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

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有人九窍。天有风雨,

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有人五

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

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有人肩膝。

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

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

有【月囷】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

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以上《灵枢·邪客第七十一》2/4)

“天有十日”:十日,指十天干之日。“茎垂以应之”:茎垂,阴茎、睾丸。“以抱人形”:指怀胎。“草蓂”:统指草,与后文“林木”相对,蓂音míng(二声)。《类经》注:“蓂荚,瑞草也,尧时生于庭,随月凋荣,朔后一日荚生,望后一日荚落,历得其分度,则蓂荚生。”“十二节”:左右腕、肘、肩、髀、膝、踝关节。

这段文字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我们现在看来,可能觉得其中某些叙述流于比附,但无论如何,作为天地杰作的人,确实存在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人与“五”就有许多不解之缘。手和足为什么都是五个指趾?人的躯干长出四肢和头,加起来也是五;还有五官、五脏、五液、五音等等,人为什么会长成这副模样,您有更精准的解释吗?古人云,未有天地之先,已有天地之理,只是我们人类太渺小,天地形成这么久了,许多道理还没有搞明白。

另外,《灵枢·经别》也强调:“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

让我们回到《周易参同契》。准备好了鼎炉后,在鼎内加入“药料”,在炉中燃起“炉火”,就可以“炼丹”了。所谓“药物”,在外丹是铅汞之类,在内丹以坎离(水火)二卦表示。炼丹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是掌握“火候”,即火势和时间的操控。

《周易参同契·性命根宗章》形象地描绘了生命孕育之初的状态:

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流布,因气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

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宅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

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

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

古人认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由两部分组成,即性与命。性即心性,就是人的“神”,属阳,在生命孕育之初就是先天元神。命即肉体,就是人的“形”,属阴,在生命孕育之初就是先天元精(也叫元气)。性与命合成一身,才能组成生命体。神又有阴阳之分,阳神命之曰魂,好比日光;阴神命之曰魄,好比月光。日光不灭,月光则依赖于日光。魂属阳,如焰火易飞腾;魄属阴,如流水易分散,因而魂不会随形体而消亡,魄则附着于形体而存在,形消则魄散。成语“魂飞魄散”就是这个意思。

乾属阳主动,遭遇坤体后精气流布;坤属阴主静,受纳乾之精气。“刚施而退,柔化以滋”是以人道比拟天道。“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指河图洛书的变化规律,意思是先天精气交合后转化为后天生命体。白和赤指男女天癸,指代元精和元神,白为坎中金,金以生水;赤为离中木,木以生火。“金火相拘”就是离火炼坎金。水与火是形成生命的原始物质,所谓“天一生水,地二生火”。

清代名医黄元御在《素灵微蕴·胎化解》中对天地生人有很独到的见解,兹录于下:

两精相抟,合而成形,未形之先,爰有祖气,人以气化而不以精化也。

精如果中之仁,气如仁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

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

……知天道则知人道矣。男子应坎,外阴而内阳,女子象离,外阳而内

阴,男以坎交,女以离应。离中之阴是为丁火,坎中之阳,是为壬水,阳奇

而施,阴偶而承,丁壬妙合,凝蹇而成。阴阳未判,是谓祖气,气含阴阳,

则有清浊,清者浮轻而善动,浊者沉重而善静。动静之交,是曰中皇,中皇

转运,阳中之阴,沉静而降,阴中之阳,浮动而升,升则成火,降则成水,

水旺则精凝,火旺则神发。火位于南,水位于北。阳之升也,自东而南,在

东为木,阳之在东,神未发也,而神之阳魂已具,魂藏于血,升则化神;阴

之降也,自西而北,在西为金,阴之在西,精未凝也,而精之阴魄已成,魄

藏于气,降而生精。升降之间,黄庭(中宫)四运,土中之意在焉,是曰五

神。五神既化,爰生五气,以为外卫,产五精,以为内守,结五脏,以为宫

城,开五官,以为门户。……气以煦之,血以濡之,日迁月化,潜滋默长,

形完气足,十月而生,乃成为人。

黄氏在此指出,男女构精,先化五神,而后才有五气、五精、五脏、五官。五气为外卫,五精为内守,五脏为宫城,五官为门户。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素问·宝命全形论》关于“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论断,就不难理解了。在这段文字中,有“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一句颇费思量。“人生于地”很好理解,大地孕育万物嘛。“悬命于天”即“命系于天”,此处显然不是在宣扬现代人的什么天命观,这个“命”应作“禀赋”解,即人的禀赋来自于先天。我们依然用黄元御的论述进行解读:

五行异气,情貌爰别,而人之受气,又有偏完偏实之不一,清浊厚薄之

迥异,因而性质运命,高下霄壤。推其原始,总由祖气而分。祖气不同,故

精神异其昏明,气血殊其滑涩;五脏五官,以及筋脉骨肉,皮毛爪发,胥有

美恶之辨;灵蠢寿夭,富贵贫贱,于此悬别,所谓命禀于生初也。人与天地

同气,秉赋既异,乃与天运之否泰无心而合,此气化自然之妙也。(同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