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文:李守力)

 zbywsq 2016-09-06

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第十九章》引用《系辞传》以说理:“动以雷电,润以风雨,节以山川,均其寒暑。”“雷霆”径作“雷电”。叙述次序:雷电、风雨、山川,正好是伏羲先天八卦的次序:震离、(兑乾略)、巽坎、艮坤(帛书“坤”作“川”)。

霆,《释文》:“京云:霆者,雷之余气,挺生万物也。《说文》同。蜀才云:凝(疑)为电。”

孔颖达疏:鼓动之以震雷离电,滋润之以巽风坎雨,或离日坎月,运动而行,一节为寒,一节为暑。

风,巽卦,雨,坎卦。

鼓之以雷霆从先天八卦最底下坤卦顺时针,左起(东北)震而离,所谓“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从先天八卦最上边乾卦顺时针,右下(西南)巽而坎,所谓“润之以风雨”。

《系辞传》之首言乾上坤下,鼓之以震离,润之以巽坎,此只有“伏羲先天八卦”符合之。

(六)论伏羲先天八卦的“阴阳消长”:

鼓之以雷霆先天八卦最底下坤卦为纯阴,阴极则阳生,坤下一阳生为震卦,故左起(东北)震而离,所谓“鼓之以雷霆”。震卦二阳生则为兑,兑卦三阳生则为乾。

润之以风雨”,先天八卦最上边乾卦为纯阳,阳极则阴生,乾下一阴生为巽卦,故右下(西南)巽而坎,所谓“润之以风雨”。巽卦二阴生则为艮,艮卦三阴生则为坤。

 

《左氏·定公四年·正义》言:《易》云: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消、息。《汉上易传·卷八《路史·后记一注》又称郑玄《六艺论》所引伏羲十言之教乃八卦与消息,而伏羲先天八卦正是按阴阳消息法则排列,此足以相互发明也。(2012年11月8日 09:05:47

(七)伏羲先天八卦是《周易》之体,《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之经。(见:《周易诠释》“破译《序卦传》的象数规律: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

(八)伏羲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存在互借现象,这也是先天八卦存在的证据。(见:《周易诠释》:论《说卦传》的“借象”和“逸象”)

(九)战国、秦汉文献文物关于先天八卦存在的证据:

1.帛书《衷》篇曰: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

2.《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日长其类,以侵相远,或热焦沙,或寒凝水,故圣人谨慎其所积。

3.荀爽注《文言·坤》之“天玄而地黄”曰:天者阳,始于东北,故色玄也。地者阴,始于西南,故色黄也。

震为阳气之始,起于东北;巽为阴气之始,始于西南。此先天八卦也。

4.乾隆十四年开始编撰的《西清古鉴》一书录有汉代先天八卦铜洗。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学第十一论先后天之方位

《九家》注同人曰:“乾舍于离,同日而居。”夫曰“乾舍于离”,是以乾居南也。后荀爽亦曰“乾舍于离,相与同居。”夫曰“乾与离同居”,是亦以乾居南。荀爽又注“阴阳之义配日月”云:“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是不惟以乾居南,并以坤居北。又注《家人》云“离巽之中有乾坤。”是以离与乾同位,巽与坤同位,故曰“离巽之中有乾坤。”又郑玄注《月令》“季夏,国多风欬”云:“辰之气乘之也。未属巽,辰又在巽位。”按季夏为未月,巽初主丑未,故未属巽辰。又在巽位者,言未在西南,巽亦在西南,故云未在巽位。孔氏不知先天卦位,故此句不能释。……实《左传闵二年》,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所者位也,复者复其位也。离变乾,乾为父,故同复于父。乾为君,乾之所在南,离亦在南,故人之敬离位,如乾位也。又《成十六年》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夫乾为王为首,凡学易者皆知之,阳气自北射南,故离目受咎。乾亦在南,故乾首亦受咎而被射也。杜注但知离在南,故能释目象。不知乾南,故王象元象不能释也。又万裕澐云:左传如山岳则配天,风行而著于土。川壅为泽,震之离亦离之震。是艮与乾同位西北,巽与坤同位西南,坎兑同位西,震离同位东,《左氏》已备言之,故荀爽、郑玄资以注经,他若《乾凿度》,言先天义尤多也。

 

6.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的先天八卦:

大易总叙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

按:《参同契》用乾坤坎离构造宇宙模型,乾坤为天地,坎离为月日,往来于天地之间。这正是先天八卦的四个正轴卦。这个宇宙模型既适合盖天说,也适合浑天说。

圣人上观章第四

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

晦朔合符章第十八

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昴毕之上,震为出徵。阳炁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巽继其统,固际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六五坤承,结括终始。温养众子,世为类母。

按:以上两章的卦序都是震、兑、乾、巽、艮、坤,且《晦朔合符章》明言首卦震始于东北。这正是先天八卦的卦序。(2013年9月21日 19:13:29)

二、神农先天八卦

神农先天八卦是《连山易》之体,《连山易》六十四卦卦序之经,故与伏羲先天八卦存在有逻辑上的混淆,此所以孔子编辑《易传》时将其删除。

《孔子家语·执辔》子夏与孔夫子谈《易》与《山书》,《大戴礼记》谓之《易本命》,孔子从老聃亦闻之,子贡斥之“微则微矣,然则非治世之待也”,孔子曰各其所能”。此《连山易》也。孔子云:礼失而求诸野。”神农先天八卦历经4500年被彝族同胞保留至今。《水书·连山易》的八卦和日书被水族同胞代代相传4500年。“地不爱宝”,晋汲冢书已有《连山》《归藏》,辑本《归藏·初经》为《连山·初经》之误。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易》,帛书《易》六十四卦卦序也是按照神农先天八卦排列的。此地下考古文献与地上古文献二重证据遂使“神农先天八卦”大白于天下。(详见:《周易密钥》:发现纳甲与《连山》之谜——以《易本命》为中心)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一)论神农先天八卦的“阴阳递进”:

与伏羲先天八卦的“阴阳消长”不同,神农先天八卦表现为“阴阳递进”:

神农先天八卦最底下坤卦为纯阴,阴极则阳生,故左起(东北)坤下一阳生为震卦,次之坤中一阳生为坎卦,次之坤上一阳生为艮卦。

神农先天八卦最上边乾卦为纯阳,阳极则阴生,故右下(西南)乾下一阴生为巽卦,次之乾中一阴生为离卦,次之乾上一阴生为兑卦。

(二)论神农先天八卦重家庭的特征:

与伏羲先天八卦的天地日月自然属性不同,神农先天八卦把天地日月改造为父母子女:

乾下交坤,交坤初为长男,交坤中为中男,交坤末为少男;坤上交乾,交乾初为长女,交乾中为中女,交乾末为少女。

伏羲先天八卦,效法天地,顺应日月,无为而治。神农先天八卦,效法天地,男女人伦,施与有为。

夏道《连山》,故自夏禹传位于启,“公天下”之大同蜕变为“家天下”之小康也。

(三)神农先天八卦的缺陷:

神农先天八卦出于理顺六子,将日月出入之门换位,此因家私而失天道,此缺陷一。

神农先天八卦的“阴阳递进”不符合事物阴阳消长的规律,此缺陷二。

神农先天八卦尊幼让长,不符合治家之道,此缺陷三。

此所以《连山易》六十四卦古经几乎全部失传,因《初经》有违于道,而《连山》之八卦纳甲遂为卜筮术数所用。由帛书《易》而见《连山》六十四卦序,其哲理浅显,而其主要功用亦在占卜。

(四)神农先天八卦之功绩:

《连山易》依据神农先天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别卦的结构是经卦上下相重而得,这与伏羲六十四卦的结构不同,伏羲六十四卦是自初爻按一分为二的法则依次递进形成六爻卦。譬如风泽中孚卦,伏羲六十四卦的成卦是先有初九、然后是九二、六三、六四、九五、上九。而《连山》成卦是将巽卦叠加于兑卦之上。

先儒往往会忽视这两种成卦系统,《周易》继承了这两个系统,即:因而重之的重卦系统,和兼三才而两之的互卦系统。《周易》的《大象传》是按因而重之的重卦系统演绎的,《周易》的《彖传》《小象传》是按兼三才而两之的互卦系统演绎的。

《周易》的《大象传》明显继承了《连山》上下重卦的思想,通过观上下重卦之象而领悟修身治国之道。(详见《周易密钥》:从《周易》中寻找《连山易》的踪迹)

三、黄帝先天八卦

黄帝先天八卦的实物是1962发现于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贵族墓葬五盔坟四号墓集安八卦图,另一件实物是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出土“大明隆庆吉日”八卦瓷残片。关于集安五盔墓四号坟的考古年代,《报告》推定:“其年代应相当于北朝时期,约当五世纪末六世纪初。

黄帝先天八卦图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集安八卦图可以体现《周易·说卦第四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的卦序。

在集安八卦图上体现出来的、更为直接的是《易纬·乾坤凿度》中的“大象八”八卦序列“天乾,地坤,日离,月坎,风,雷震,山,泽兑”。

卫元《元包经传》卷一首列其宫名、宫序为

太阴第一,太阳第二,少阴第三少阳第四,仲阴第五,仲阳第六,孟阴第七孟阳第八。

根据《元包经传》六十四卦卦画的组成,可定太阴相当于易卦中的坤卦,太阳为易卦中的乾卦,以下少阴为,少阳为,仲阴为离,仲阳为坎,孟阴为,孟阳为震。

先天八卦为体,没有时节方位,所以可以旋转使用。所以集安八卦图《说卦·雷以动之《易纬·乾坤凿度·大象八》《元包》八卦序四者出于同一种易学体系。

集安八卦崇尚坤卦,《周易说卦》“坤以藏之”,坤、归也,故曰归藏,黄帝又名归藏氏,故曰黄帝先天八卦。它是《归藏易》六十四卦序卦的法则。

四、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图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后天八卦载于今本《说卦传》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为《连山》《归藏》《周易》通用,东晋干宝《周礼注》引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云:“此《连山》之易也。”罗泌《路史?发挥》亦云。先儒皆知“帝出乎震”一章言《周易》后天八卦,而干宝、罗泌言其为《连山》,明指涵盖《三易》也。

相对于先天八卦简易自然的特点,后天八卦的原理则很难理解。朱熹《周易本义》《说卦传》第五章后“所推卦位之说,多未详者。”又在《语类》卷七十七指出:

“文王八卦,不可晓处多。如离南坎北,离坎却不应在南北,且做水火居南北。兑也不属金。如今只是见他底惯了,一似合当恁地相似”。“帝出乎震,万物发生,便是他主宰,从这里出。齐乎巽,晓不得。离中虚明,可以为南方之卦。坤安在西南,不成西北方无地!西方肃杀之地,如何云‘万物之所说’?乾西北,也不可晓,如何阴阳只来这里相薄?

易纬·乾凿度》对后天八卦乾坤的位置解释说:

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

(郑玄注: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故乾位在西北也。

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

(郑玄注:阴气始于,生于午,形于未,阴道卑顺,不敢据始以敌,故立于正形之位。

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林忠军在《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说:

这里的阴阳之气,不是形成天地的原初的气,而是指天地形成之后、由天地而产生的、可以形成四时变化的寒暑、冷热之气。乾为天、为阳、居西北亥位。故阳气开始于十月、西北亥位。《说文》云:“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坎居正北方,为十一月,“坎北方卦名,微阳所生”。“阳生于坎,气尚微,寒温未知”。(《易稽览图》注)故阳气产生于十一月、正北方。丑为东北方,为十二月。此地此时阳气长,物由终而始,故阳气形成于十二月、东北方。巳为四月,为东南方,此地此时阳气始盛,阴气弱而生,故阴气始于四月、东南方。午为五月,为正南方,此地此时阳气全盛,阴气动而生,故阴气产生于五月、正南方。未为六月,为西南方,此为坤位,坤为阴,故阴气形成于六月、西南方。其中乾坤是阴阳气之主,阴阳气产生形成其实就是乾坤阴阳流行转换的过程。

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解释后天八卦说

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之时也。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

邵雍的解释显然继承了《乾凿度》的思想,朱熹曾想注释邵雍的这段话,但始终“不得其说”:

……文王八卦邵子说应天时、应地方说下注脚,令覆检之,不得其说。……细详此图,若以卦画言之,则《震》以一阳居下,《兑》一阴居上而相对。《坎》以一阳居中,《离》以一阴居中,故相对。……但不知何故四隅之卦却如此相对耳。此图是说不得也。《朱熹集》卷四十四《答蔡季通》书八

朱熹多次提到自己对后天八卦的原理难于理解甚至终其一生都未能了悟

夫谓温厚之气盛于东南,严凝之气盛于西北者,礼家之说也。谓阳生于子,于卦为《复》,阴生于午,于卦为始者,历家之说也。谓《巽》位东南,《乾》位西北者,《说卦》之说也。此三家者各为一说,而礼家、历家之言犹可相通,至于《说卦》,则其卦位自为一说,而与彼二者不相谋矣。今来教乃欲合而一之,而其间又有一说之中自相乖戾者,此熹所以不能无疑也。《朱熹集》卷三十八《答袁机仲》书四

朱熹虽不明后天八卦之所以然,但他坚信圣人之说

至于文王八卦,则熹常以卦画求之,纵横反覆,竞不能得其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不敢妄为之说,非以为文王后天之学而忽之也。夫文王性与天合,乃生知之大圣,而后天之学方恨求其说而不得,熹虽至愚,亦安敢有忽视之之心耶?《朱熹集》卷三十八《答袁机仲》书七

李光地《周易折中》引用了邵雍的解释并做了引申,然始终令人一头雾水:

邵子言乾坤交而为“泰”者,释“先天”变为“后天”之指也。先天之位,乾南坤北,今变为乾北坤南,故曰“交”。然邵子乾生于子,坤生于午,今按图考之,则乾在西方,乃亥而非子,坤在西南,乃未而非午,其故何也?曰:阳自静以之动,故气肇于子。然自亥月而已联兆胚胎,故古人以亥为阳月,言天道于是始也。阴自动以之静,故功著于午。……此圣人精意,不可不表面出之者。

大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评论后天八卦图

在这个世界图式中,离为火居南方,于时为夏,坎为水,居北方,于时为冬;这跟阴阳五行家的世界图式相合。其余六卦的方位和季节,照《说卦》的解释,都很不明了,可能都是些“废话与胡说”。

故后天八卦至今尚无合乎《连山》《归藏》《周易》统一原理最佳解释,这是易学的大问题,学人不可等闲视之。


五、从大洪水看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的演变:

2013年9月22日 12:57:22

2013年10月5日 11:45:04

2014年1月22日 20:58:53

2014年1月30日 11:10:53

伏羲先天八卦

黄帝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言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雷以动之”言黄帝先天八卦,第五章“帝出乎震”言后天八卦,前人没有发现这三章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窃以为《说卦传》三、四、五章的顺序正好阐述了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演化的主干。孔子编辑《说卦传》删去了神农先天八卦,这是因为神农先天八卦位于演化主干的分支上。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言伏羲先天八卦,第四章雷以动之”言黄帝先天八卦,第五章帝出乎震”言后天八卦,前人没有发现这三章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窃以为《说卦传》三、四、五章的顺序正好阐述了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演化的主干。孔子编辑《说卦传》删去了神农先天八卦,这是因为神农先天八卦位于演化主干的分支上。

 

《尚书》引箕子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按照《尚书》记载,大禹理顺五行,遂将黄帝先天八卦顺时针旋转90°,则:离火居南,乾金居西,巽木居东。

黄帝先天八卦(旋转90°)

后天八卦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黄帝先天八卦卦序(顺时针):坤乾兑艮震巽坎离;

后天八卦连山卦序(顺时针):坤兑乾坎艮震巽离。

如果把兑、坎二卦暂时拿掉,则以上两种排序完全一致坤乾艮震巽离。由此可见黄帝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关系。

将黄帝先天八卦的兑卦移到坤乾(地天)之间,坎卦移到乾艮(天山)之间,后天八卦于是产生。兑泽、坎水,天山之间的坎水表示降雨,地天之间的兑泽表示大地被水淹没,这就是大洪水。

研究伏羲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四正卦,可以发现大洪水是先天与后天的分水岭。这与古代文献记载相符合。《孟子》: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说:尧之前,先天也。尧之天也。大洪水发生于尧,历经舜,至大禹才完成治水。

大洪水之前是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上古之人设计的天地宇宙模型,即天圆地方的盖天说。乾上坤下,天地位矣。日出东方,月升于西。东北震雷与西南巽风,乃天地之交感。西北艮山与东南兑泽,乃大地之陈列。

《周髀算经》宇宙模型:天地日月盖天图

乾天

离日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坎月

坤地

 

大洪水时期,《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叶玉森《说契》,从日巛,巛(川)乃象洪水,古人殆不忘洪水之巛故制昔字取谊于洪水之日。……甲骨文字,乃像河川中泥沙淤积堵塞之形,因而泛滥成灾。

清华简《筮法》中的后天八卦图与传本后天八卦图坎离二卦正好相反。甲骨文中的“昔”字保留了这个传统。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收录了5个“昔”字,其中上日下巛3个,上巛下日4个。

后天八卦四正卦真实再现了大洪水时期的天地景象:上离日、下坎水,左震雷、右兑泽。如果按清华简《筮法》后天八卦,左震为雷,上坎为雨,右兑为泽,离日则潜入水泽之下,更加符合大洪水景象。《淮南子·天文训》的宇宙模型与大洪水有极大的关系。

《淮南子·天文训》宇宙模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坤,帛书《易》作“川”,即“川为水。帛书《易》有《连山易》遗存,所以坤作川。大洪水之时,坤地被洪水淹没,故坤地为川水,唯有艮山为民众所居。故虞夏之《易》曰《连山》。

“洪荒”(洪巟)一词的原义即是指尧舜禹之时的大洪水。洪,大也,言洪水之大。洪,从水从共,言所有方国(万国)、部落共同遭遇之洪水。巟,从巛亡。《说文》:“巟,水廣也。从川亡聲。《易》曰:包巟用馮河。”周易古经卦爻辞“涉大川”12处,当是源于大禹治水之古语。故“涉大川”乃《连山》遗语。

 

 

(以下内容庞杂,多蠡测,读者选择阅读可也)

六、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古史蠡测:

(一)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演变的基本路径:

伏羲先天八卦对应于:孔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大同”之时,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所说“尧之前,先天也。”即伏羲、神农、黄帝时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前期)

后天八卦对应于:孔子云“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之“小康”之时,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所说“尧之天也。”即夏商周三代时期。

黄帝先天八卦对应于:先天、后天转变之时也,黄帝、帝喾、颛顼、尧、舜(龙山文化中晚期),以颛顼为中心。

(二)《乾坤凿度·上》藏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奥秘:

《乾坤凿度》题名作者是:庖牺氏先文公孙轩辕氏演古籀文苍颉修为上下二篇。按照孔子“信而好古”的标准,《乾坤凿度》成书于黄帝时期。

《乾坤凿度》第一章是序文,最后言“乾名天门”。

第二章《太古文目》言“垂皇策”(伏羲筮策)之后最早的经书是《万形经》。

第三章《古文八卦》言:“乾卦古文天字坤卦古地字巽卦古风字艮卦古山字坎卦古坎字离卦古火字震卦古雷字,今为震,兑卦古泽字,今之兑。”学人不可忽视这里的“乾坤巽艮坎离震兑”之序,这是第四章、第五章后天八卦立乾坤巽艮四立坎离震兑四正的排序。

第四章《大象八》:“地坤日离月坎风巽雷震山艮泽兑八象备万象生万象万形有形之物为象”这正是黄帝先天八卦的排序。

第五章《立乾坤巽艮四》:

为天门,圣人画为天门。万灵朝会众生成,其势高远。重三三而九,九为阳之数,亦为天。天兼坤数之成也。成而后有九。万形经曰:天门辟,元气易,始于

坤为人门(此合在坤度下文,今对文上先说),画坤为人门,万物蠢然,俱受荫育,象以此坤能,德厚迷,含和万灵,资育人伦。人之法用,万门起于地利,故曰人门。其 广厚,迷体无首,故名无疆。数生而六。六者,纯阴,怀刚,杀德,配在天。坤形无,下从其上,故曰顺承者也。

巽为风门,亦为地户。圣人曰:坤成气风行天地运动由风气成也。上阳下,顺体入也,能入万物,成万物,扶天地生散万物。风以性者,圣人居天地之间,性禀阳之道,风为性体,因风正圣人性焉。万形经曰:二阳一,无形道也。风之发泄,由地出处,故曰地户。户者,牖户,通天地之元气。天地不通,万物不蕃(案:通字原本误作道,今从范本)。

艮为鬼冥门。上圣曰:一阳二,物之生于冥昧,气之起于幽蔽。地形经曰:山者,艮也。地土之余,积阳成体。石亦通气,万灵所止。起于冥门,言鬼其归也。众物归于艮。艮者,止也,止宿诸物,大齐而出,出后至于吕申。艮静如冥,暗不显其路,故曰鬼门(案:如字范本作而,古字如而相通,今仍从原本)。

庖牺氏画四象,立四隅,以定物。发生门而后立四正。四正者,定气一,日月出没二,阳交争三,天地正四(已上四正八象,中四正于气也。正天地不差忒,定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五分秒。出没者明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交争一万八千一百六十二分秒。正四象气满)。

第六章立坎离震兑四正

月,坎也,水魄。圣人画之,二一阳,内刚外弱。坎者,水,天地脉,周流无息。坎不平,月水满而圆,水倾而昃,坎之缺也。月者,阙水道圣人究得源脉,浰沦涟,上下无息,在上曰汉,在下曰脉,潮为浍,随气曰濡,阳礡礉为雨也。月,水为天地信,顺气而潮潮者,水气来往,行险而不失其信者也(案:险字原本误作,今从范本)。

火宫,正中而明,二阳一,虚内实外,明天地之目。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日昷][日奥]行南时,大[日杀]行北时严杀顺太阳实元煖熯万物形以鸟离,烛龙四方,万物向明,承惠煦,实而迟重。圣人则象,月即轻疾,日则凝重(案:“范本亦作),天地之理然也。

雷木震,日月出入门。日出震,月入于震。震为四正德,万物不息。圣人画二一阳,不见其体,假自然之气,顺风而行成势作烈,尽时而息天气不和。震能息,万物不长,震能鼓养。万形经曰:雷,天地之性情也,情性之理自然。万形经论(案此四字疑衍文)。

泽金水兑(案:金水二字,原本误作注文今从范本),日月往来门。月出泽,日入于泽,四正之体,气正元体。圣人画之,二阳一,重上虚下实万物燥泽可及。天地怒,泽能悦万形恶,泽能美。应天顺人,承顺天者不违拒,应人者泽滋万业,以帝王法之,故曰泽润天地之和气然也。

《乾坤凿度·上》第四章与《说卦传》第四章同是黄帝先天八卦,《乾坤凿度·上》第五、六章与《说卦传》第五章同是后天八卦,二者叙述的顺序都是先黄帝先天八卦,然后是后天八卦。

《乾坤凿度》认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都是伏羲氏创立的,见于《乾坤凿度·上》第五、六章之间:

庖牺氏画四象,立四隅,以定物。发生门而后立四正。四正者,定气一,日月出没二,阳交争三,天地正四。”(《乾坤凿度·上》第五章最后一段)

庖牺氏画四象,立四隅”,这是指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的过程。先画四象,即将天地日月四象置于南北东西四正,然后把震兑巽艮按阴阳消长规律立于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隅。

发生门而后立四正”,这是指伏羲氏创立后天八卦的过程。伏羲首乾坤巽艮四”,而乾坤巽艮为后天八卦之四隅;伏羲次坎离震兑四正”,而坎离震兑为后天八卦之四正。

从《乾坤凿度》可知,后天八卦先有四门:天门、人门、风门(地户)、鬼门;后有四正:坎离言日月水火,震兑言日月出入往来。四门言天地人鬼,似与人类的生存危机有关;四正似与天文有关。根据这个思路分析先天八卦如何转变为后天八卦。

(三)先天八卦如何转变为后天八卦:

伏羲先天八卦是以大地中心为坐标画的挂图,坤、震、艮三卦除了上述伏羲先天八卦一章所言的规律外,它们还符合伏羲时期的地理观念:

1.下坤为地,代表地中昆仑,坤与昆音近假借。《淮南子·坠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此暗含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转变,说明见后。)

《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此言先天八卦)

《艺文类聚》:“昆仑山,天中柱也。”(此言先天八卦)

《论衡·道虚篇》:“如天之门在西北,升天之人,宜从昆仑上。(此言后天八卦)

2.左东北震卦,这里是阳气生发的地方,也是上古地震频发地区,上古的一个地质大断裂带。震卦初阳之气向上增长为兑卦二阳之气,离卦亦为二阳,位于东方为日,二阳之气再增长为纯阳乾天。

纯阳乾天之气下降,消减为巽卦一阴之气,坎卦亦为一阴,位于西方为月,一阴之气再消减为二阴之气艮卦,西北艮卦为不周山,二阴之气再消减为纯阴坤地。

3.右西北艮卦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上古音皆文部见纽,艮与昆的今古文字字形相近。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处,因名云。”   

《大荒西经》:又云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4.昆仑之丘神圣地位的打破代表了先天阶段原始大同的破产:

刘锡诚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说:

百神所居的昆仑之丘,乃是上接天下通地的天柱。灵异之人如巫咸等十巫者可援昆仑山天柱而升降,将人间之情况上达于天,再将上天的指令下达于地。他们的角色是充当人神两界的中介。……昆仑天柱使天地宇宙处于一种稳定平衡的原始状态,群巫可以沿着山体天柱自由上下,沟通信息。后来,“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天文训》)这被“折”的“天柱”,指的自然是“百神所居”的昆仑之丘,但这里所包含的文化象征意义,可能意味着昆仑之丘的至高无上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总之,旧的宇宙秩序遭到了破坏。于是,才出现了“绝地天通”的神话。

昆仑之丘神圣地位的打破代表了先天阶段原始大同的破产,但期间至少经历了多次反复,每次破坏先天制度都是共工氏头触不周山,最重要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女娲时期(约6400年前):

司马贞《三皇本纪》:(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显然,先天制度的第一次破坏很快被女娲修补了。“不周山”代表原始大同制度的宗教神权,“四极”代表先天八卦,虽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但“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女娲平定了共工部落给大同制度带来的威胁。由于大地震,共工部落修建的水库垮坝,于是滔水淫水)倾泻到下游的女娲城。共工氏是土木建筑的祖师,以兴修水利而著称,这次事故显示出原始工业文明的危害,女娲率领民众把共工部落造成的溃坝洪灾治理好以后,人们更加不接受共工部落先进的科学理念,仍然信奉先天制度,这就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但是过了1600年以后,颛顼时期(约4800年前)先天制度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5.后天八卦的形成,立四门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描述的可能是颛顼“绝地天通”以后先天八卦历法向后天八卦历法转变的重大科学体系改革事件伊世同星象考原——中国星象的原始和演变》说:“岁差现象古人在未发现之前也是有所感觉的这大概也是神话传说中所谓“天倾西北”的真正原因之—冯时《〈周易〉乾坤卦爻辞研究》说:“天倾西北的神话是以真实的天象作为立说基础的。根据岁差的计算表明,公元前三千年前,真天极的位置恰好位于紫微垣宫门的左枢(天龙座ι)和右枢(天龙座α)两星之间,这意味着当时的赤道圈确实向着西北倾斜。古人对于天体现象的这一古老认识显然对乾象天文而主西北的易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乾卦从先天八卦的南方(上方)倾移到西北,坤卦随之从位于先天位的北方(下方)陷落到东南。而后来的后天八卦坤却在西南,西南的先天卦是巽卦,故巽卦与坤卦互借。

坤与巽的互换从古音可以得到印证:坤与巽古音相近假借(坤巛,文部溪纽,巽:文部心纽)。

坤与巽的互换从十二辰的六合关系也可以得到印证:坤从申,巽从巳,巳申六合。

坤为顺,巽为逊。坤卦初六《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至其道,至坚冰也。《文言·坤》: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帛书《衷》篇曰:《易》曰:履霜,坚冰至。子曰:孙(逊)从之胃(谓)也。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驯、顺、逊,其义相近,故坤与巽可互借。

古人以为东南方大地因陷落产生了风口,于是称东南为地户,故乾为天门,巽为地户。

《素问·五运行大论》引《太始天元册》云:“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门地户也。”天门在戍亥之间,奎壁之分;地户在辰巳之间,角轸之分。奎壁临乾,当戊土之位;角轸临巽,当己土之位。

郑玄、贾公彦《周礼疏》引《河图括地象》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

《乾坤凿度·曰:乾为天门,……坤为人门……故曰顺承者也。巽为风门,亦为地户。……上阳下阴,顺体入也。……《万形经》曰:二阳一阴,无形道也。风之发泄,由地出处,故曰地户。”坤为顺承,巽为顺体,坤与巽二者皆有顺德,故可互借。

后天八卦先立四门,四门之中先立天门乾和地户巽,黄帝先天八卦图上为乾下巽也。(笔者对黄帝先天八卦的破译尚不全面,故只做简单论述。)

《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

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昆仑者,地之中”是说先天八卦,“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是说后天八卦

以上后天八卦已经确立了四门中的三门(乾巽坤),下边论述艮卦自西北迁到东北的奥妙:

昆仑之丘神圣地位的打破了,先天制度于是破产,人门心目中的圣山逐渐被泰山所代替。泰山位于中原的东北,故艮卦迁到东北。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说:“尧之前,先天也。尧之天也。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孟子》: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洪水淹没了陆地,泰山成为最大的栖息地,当时幸存的中原百姓主要集结在泰山上。后世帝王封禅泰山,当与古人栖息泰山有关。

幸存者们望着泰山下,看着山下“洪水荡荡”,尸体重叠,不由得毛骨悚然,古来以泰山底下为地狱,当源于此也。故艮为鬼冥门。

2011年11月16日

汉王充《论衡·订鬼》:“《山海经》又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史记集解》引古本《山海经·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6.濮阳西水坡45号墓见证伏羲创立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四正:

先天八卦原理简易自然,伏羲创立先天八卦符合上古人类的思维特征,而《乾坤凿度》认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都是伏羲氏创立的,这得到了距今6500年的濮阳西水坡45号墓青龙白虎蚌塑图的印证(属于伏羲初期)。

濮阳西水坡M45号墓龙虎蚌图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濮阳西水坡M45号墓是模拟“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宇宙论布置的,由墓主人的葬卧方向可知,墓内的布局是按照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方位设计的,这与我国早期的天文图和地图的方位是一致的。南半部模拟天穹作三曲弓形穹窿状,墓室顶部即南部代表天顶,东西两侧的弧形表示东方天与西方天墓室的北半部作方形,表示方形的大地。

墓室南部的大弧形代表天穹,是乾卦,墓室北方的方形代表大地,是坤卦。东西两侧的小弧形代表日月运行的曲线,正是离坎二卦。濮阳西水坡M45号墓中东、西两侧殉人的方向,大致与墓主相同,基本上为南北方向,因为离日、坎月、乾天都在头顶上,而北方殉人的方向则迥然不同,为头朝东南,脚朝西北;经测量,头向为北偏东130度,即东偏南约40度。冯时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角度”,经测算,他的头向相当准确地指向冬至时的日出方向。冬至是太阳光照最短的一天,即阴气最盛之时,坤为纯阴,故北方殉人对应坤卦,天圆地方,故北方殉人所在区域呈方形。由此可见M45号墓的外圈正是先天八卦的四正。

墓内埋葬四人,墓主人头南脚北,仰身直肢,安卧在墓室居中偏南弧形苍穹内,男性,身高1.84米。墓主人的东侧有蚌壳堆塑的龙,蚌龙东侧的弧形龛内陪葬一孩童。墓主人西侧有蚌壳堆塑的虎,蚌虎西侧的弧形龛内也陪葬一孩童,女性兑为少女。墓室北部的方形龛内也陪葬一孩童。相当墓室中央部位,用蚌壳堆塑北斗图案,斗柄用两根人胫骨组成,表示围绕着北天极旋转的北斗七星。实际上,东龙、西虎与北斗星都围绕着墓主人旋转,由此知墓主人具有北极帝星的神格(因此,墓主人可能就是伏羲)

关于东龙西虎与北斗星组成的天象,在《公羊传·昭公十七年》中有记载:

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

“大火”,星名,东宫苍龙的心宿二,表示龙心。“伐”,星名,西宫白虎的参伐。“北辰亦为大辰”,指中央天区的北极星与围绕着北极旋转的北斗星。

《史记·天官书》说: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 ……东宫苍龙,房、心。……西宫咸池,曰天五潢。……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

濮阳西水坡M45号墓蚌塑图为后天八卦四正的建立提供了最早的理论支持。苍龙对应春季,二月春分龙抬头,即《周易》乾卦九二见龙在田礼记·月令:“仲春雷乃发声”,震为雷,震卦帛书《易》作“辰”,地支辰在东,故震卦当指苍龙。白虎对应秋季,兑为泽,西宫咸池也,兑三星在白虎,故兑卦当指白虎。

45号墓南端20米处分布着第二组遗迹,由蚌壳堆塑的龙、虎、鹿(麒麟)、鸟和蜘蛛组成。四宫的北宫玄武最初是麒麟,约6700年前的小山陶尊已有鸟和鹿,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上村岭虢国铜龙、雀、虎、鹿四象,公元前5世纪的曾侯乙墓北宫为鹿,公元前3世纪中《吕氏春秋》北宫始为玄武,麒麟被安置于中宫。公元前2世纪中《淮南子》中宫代之于黄龙。公元前1世纪初《史记·天官书》四宫为龙、咸池、鸟、玄武。

《吕氏春秋·圜道》说:“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论衡·谈天》说:“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矣。邮亭著地,亦如星舍著天也。”《四宫二十八宿是一个体系,显然四宫是最初简单的划分,也是日月的“行宫”。

四宫即四象,以鸟兽命名。《周易·系辞传》曰: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当我们结合濮阳西水坡M45号墓蚌塑图看这段话时,会有更深的领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有昼日和夜晚之分,昼日仰观圆形天穹与圆日、圆月,俯视方形的大地,这一“盖天”理论正好组成了M45号墓的外形,这即是先天八卦的四正:乾天、坤地、离日、坎月。

“俯则观法于地”是指地面立表测影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就是为墓主殉葬的少年代表四个节气的四神(夏至之神在最南端31号墓少年,M45号墓北斗胫骨的主人),战国中晚期的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甲篇》说:“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娶女娲,伏羲、女娲二神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然,老四叫墨干。

文中的“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从前后行文、语法逻辑来看,应该是对“观天法地”具体内容做出的进一步解释。《周易集解》陆绩注:“谓朱鸟、白虎、苍龙、玄武四方二十八宿经纬之文”。今刘大钧先生《周易传文白话解·系辞下》注解云:“由上下文义读之,似指天上四象,即朱雀、白虎、苍龙、玄武。”按照伏羲时期,春分之夜观天象,龙位于东宫,鸟位于南宫,虎位于西宫,鹿位于北宫。龙、虎、鹿,皆兽也,故曰“鸟兽”。“与地之宜”是指四宫鸟兽与地面上测得的四个节气相对应:龙对应春分,鸟对应夏至,虎对应秋分,鹿对应冬至联系伏羲女娲的四个儿子代表四时的四神,老大青干即青龙,老二朱四单即朱鸟,老三白大然即白虎,老四墨干即玄武。古人以四宫、四象、四神视为伏羲女娲的儿子,说明四宫为伏羲女娲所创立。而四宫即四时,正是后天八卦的四正。此所以《乾凿度》言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皆为伏羲所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果针对阳西水坡M45号墓,是就近取少年人殉组成四时,远取蚌壳组成四宫。于是始作八卦”,以此做出八卦图。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在濮阳西水坡M45号墓的分布是:

最外层的墓璧外形是先天八卦的四正:乾天圆、坤地方、离日圆、坎月圆。所以为先天者,皆自然之形。

墓主人周围的蚌塑是后天八卦的四宫之青龙、白虎二宫。

蚌塑外围的少年人殉是后天八卦的四时:春夏秋冬。

后天八卦的四正起源就在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四宫、四时所以为后天者,皆人为设立。天地自然,先天也;人为设立,后天也。后天效法于先天而为之。

震为东宫苍龙,故震为龙。《史记·天官书》说东宫苍龙,房、心。……房为府,曰天驷。其阴,右骖。……房南众星曰骑官。《周礼·夏官·廋人》云: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石氏星经》“房宿:房四星名天府管四方,一名天旗,二名天驷,三名天龙,四名天马,五名天衡,六为明堂,是火星。”《公羊传·隐公元年》注:“天子马曰龙,高七尺以上;诸侯曰马,高六尺以上;卿大夫、士曰驹,高五尺以上。”古以龙与马同类,故震为龙,震为马。屯卦六二六四上六乘马,班如”,贲卦六四白马,翰如”,大畜卦九三良马逐”,《系辞传》“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皆以震为马。

离为南宫朱鸟,离古文从鸟,离为鸟。《史记·天官书》说南宫朱鸟,权、衡。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旅卦上九鸟焚其巢”;解卦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隼,恶鸟,六三也,六三处互体离卦之中;中孚九二鸣鹤在阴”,中孚互大。此皆以离为鸟。

兑为西宫白虎,《史记·天官书》说西宫咸池,曰天五潢。……参为白虎。……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故兑为泽,为虎。传本《说卦中虽无“兑为虎”,然天泽履卦“履虎尾”,泽火革九五“大人虎变”皆以兑为虎也

坎为北宫麒麟(鹿),《史记·天官书》说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虚为哭泣之事。北宫存在着麒麟玄武的演变,《周易》不以麒麟、玄武象,而主要以“虚、危”二宿取象。虚为哭泣之事”,故坎卦《说卦传》“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从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星图(北宫为双鹿)中北斗的指向来看,危宿为北宫的主宿,“危为盖屋”,危宿的星图十分象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地穴式房屋,而地穴即坎(欿)。《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坎为穴。《周礼·冬官考工记》以“冬官”为分管工程部门,可追根溯源至伏羲时期。

《乾坤凿度·古文八卦》言:“坎卦古坎字”,古坎字为“”,人在臼上,坎卦卦符之上下阴爻为坑坎,中一阳为人。坎,熹平石经《周易》作欿kǎn),坎之古字。《释文》:坎,本亦作埳,京、刘作欿。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凵》:“凵,象坎陷之形,乃坎之初文。”

臽(xiàn),的本字。臽,《说文》小阱也。从人在臼上。《周易·系辞传》掘地为臼,臼犹坑也。

kǎn臼、臽、陷、埳、欿为坎,坎为坑。

坎为臼,《史记·天官书》杵臼四星,在危南。杵臼是离北宫主宿危宿最近的星座,小过卦为大坎卦,故小过卦有杵臼之象:《周易·系辞传》“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坎为坑,又引申之为墓穴。《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南史·刘传》:“敛讫,载以露车,归于旧山,随得一地,地足为坎,坎足容棺。”据冯时先生考证,北宫麒麟(鹿》形象是危、坟墓诸星组成的。坎卦有坟墓之象,大过是大坎卦,《周易·系辞传》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第六章:星象考源319页)

7.颛顼继承濮阳西水坡M45号墓的科学成果,行后天八卦之道于天下:

河南濮阳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墟“帝丘”的所在地,有学者认为濮阳西水坡M45号墓的主人是颛顼,然而年代不符合,颛顼是黄帝之孙,晚了1600年。但颛顼必得地利,仰望伏羲之德而继承祖先文化,发扬广大后天八卦。这一高深的文化已非当时人人可以掌握,只能由高智慧的巫师掌管,此所谓“绝地天通”“人神相隔”也。

8.后天八卦四门的传承:

后天八卦由四门和四正两个系统组成。

《乾坤凿度·曰:乾为天门,……坤为人门……故曰顺承者也。巽为风门,亦为地户。……上阳下阴,顺体入也。……《万形经》曰:二阳一阴,无形道也。风之发泄,由地出处,故曰地户。

《素问·五运行大论》引《太始天元册》云:“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门地户也。”天门在戍亥之间,奎壁之分;地户在辰巳之间,角轸之分。奎壁临乾,当戊土之位;角轸临巽,当己土之位。

郑玄、贾公彦《周礼疏》引《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

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汉王充《论衡·订鬼》:“《山海经》又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史记集解》引古本《山海经·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曰:“西北立龙飞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

《越绝书》范蠡说“天运历纪,千岁一至。黄帝之元,执辰破巳。霸王之气见于地户。”又说“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

何琳仪司夜鼎考释》(《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收录有关“四门”的传世和出土六壬式盘

①荆门左塚漆梮(战国)——“天几”、“鬼几”、“乱(地)吾(户)”、“人几”(注:黄凤春、刘国胜:《记荆门左塚楚墓漆梮》,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2003年),第502页。)。

②阜阳双古堆漆木式(西汉)——“天豦(居)己”、“鬼月戊”、“土(地)斗戊”、“人日己”(注:安徽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县文化局:《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8期,第30页图24。)。

③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铜式(东汉)——“戊天门”、“己鬼门”、“戊土(地)门”、“己人门”(注:罗福颐:《汉栻盘小考》,《古文字研究》第11辑,1985年。)。

④上海博物馆藏铜式(六朝)——“西北天门乾”、“东北鬼门艮”、“东南地户巽”、“西南人门坤”(注:罗福颐:《汉栻盘小考》,《古文字研究》第11辑,1985年。)。

北宋的《景祐六年神定经释造式内讲“造式中作斗杓,天罡,次作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

9.后天八卦四正的传承:

胡厚宣先生曾最先论述过,甲骨文四方之名和风名,与《山海经》四方名、风名,《尧典》之“宅嵎夷,厥民析;宅南交,厥民因;宅西,厥民夷;宅朔方,厥民隩”,以及其他先秦古籍中有关风名的记载,多相契合。后杨树达先生进而申论,此四方名皆为神名,职司草木,分主四季而配于四方。陈梦家先生又认为,不啻四方之名即四方之神名,且四方风名亦为风神之名,四方风应为四方之神的使者。

连劭名先生《商代的四方风名与八卦》(《文物》1988年第11期)指出,甲骨文中的四方神名与卦图中的四仲卦名相合,二者殊名同义,是研究古代文明与八卦起源的重要线索,说明卦图的出现可能追溯到商代。“商代的四方风名实际上就是四象,而天地即两仪。八卦的起源很早,可上推至原始社会的末期,八卦相重而变为六十四卦的时间也不会很晚。相传夏、商均有卦书……”、“四方神名与后天卦位中的四仲卦名相合的事实,说明卦图的出现有可能追溯到商代”。

连劭名先生在《长沙楚帛书与卦气说》(1990年《考古》第9期)中说:“如以坎、震、离、兑配于四季的思想可溯源于商代。甲骨刻辞中有四方神名,东方曰析,南方曰微,西方曰夷,北方曰伏,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尚书·尧典》与《山海经》。析即震,微即离,夷即兑,坎即伏。”

徐锡台先生《考古发现历代器物上刻铸八卦方位图(《文博》1993年第5期)考证商代四正方位符合《说卦传》后天八卦四正卦。

刘大钧先生《“卦气”溯源》(《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解释说:

我们看,所谓“东方曰析”,古“析”、“震”同义:《释名·释天》:“震战也。所击辄破,若攻战也,又曰辟历,辟,析也,所历皆破析也。”在后天八卦方位中,震卦主东方。所谓“南方曰微”,《广雅·释诂》:“微,离也。”在后天八卦方位中,离为南方之卦。所谓“西方曰夷”。古“夷”“兑”同义,《尔雅·释言》:“夷,悦也。”在后天八卦方位中,兑卦主西方。所谓“北方曰伏”。坎卦为隐伏,此见之《说卦》,在后天八卦方位中,坎卦主北方。由后天八卦方位与武丁时代四方风名相同思之,后天八卦方位起码源于商代无疑(笔者按:应该说:后天八卦四正卦的出现可追溯到商代)。

 

 

(2012.3.24后补:)

 

10.“参伍以变”与夏代《连山易》后天八卦的诞生:

后天八卦出自《说卦传》“帝出乎震”章。朱彝尊《经义考》引干宝之言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此《连山》之易也。”

《连山》为古三《易》之夏易,郑玄、桓谭、姚信、皇甫谧、孔颖达诸儒皆信从。《连山易》纯艮为首历以寅月一年之首,寅位在艮《说卦传》在解说“成言乎艮”时说“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说卦》这段内容,与以艮为首的《连山》、与以艮寅为首的夏历有同一知识背景,干宝之言确有见地。故后天八卦夏代已有。商代继承了《连山易》后天八卦,所以甲骨文中商代四正方位与《说卦传》后天八卦四正卦相同。

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的基本区别是,后天八卦渗入了五行元素。虞夏之前是黄帝、颛顼世系。根据古代文献,五行之说始于黄帝。《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集解王肃曰:“五行之气。”索隐谓春甲乙木气,夏丙丁火气之属,是五气也。汉刘熙《释名·释天》云:“五行者,五气也,于其方各施行也。”《史记·历书》云“盖闻昔者黄帝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集解》应劭曰:“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孟康曰:“五部,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五行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黄帝问: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鬼臾区……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

前边已经论述了伏羲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间是黄帝先天八卦,颛顼“绝地天通”先天向后天转变,黄帝先天八卦已有五个卦的排序与后天八卦相同。

五行说到黄帝时期业已成为科学体系,于是五行便参与到八卦的演化中,原来的先天八卦是阴阳三才说,五行参与后,就变成了“参伍以变”,参即三,为三才(三极),伍即五,为五行。五行火南水北,故后天卦离南坎北,五行木东金西,而后天卦巽东南,乾西北。

关于“参伍以变”,朱熹《周易本义》说:

参者,三数之也。伍者,五数之也。既参以变,又伍以变,一先一后,更相考核,以审其多寡之实也。……参伍、错综,皆古语,而参伍尤难晓。按《荀子》云:“窥敌制变,欲伍以参。”《韩非》曰:“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又曰:“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参。”《史记》曰:“必参而伍之。”又曰:“参伍不失。”《汉书》曰:“参伍其贾,以类相准。”此足以相发明矣。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五行东为木、西为金,为什么巽木不在正东,乾金不在正西,从黄帝先天八卦图顺时针转90°看,已与后天八卦基本符合,这时巽在正东、乾在正西,后来出于前述原因震置于东、兑置于西了。震为雷、兑为泽,《说卦传》“帝出乎震”是指何意?班固《汉书·郊祀志》说“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芒,木神。唐司马贞《三皇本纪》也说伏羲为木德: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犧氏。养犧牲以庖厨。故曰庖犧。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

五行说始于黄帝,黄帝尚土德,土色黄,故称黄帝,邹衍不是五行说的创立者,他只是继承和发扬了五行理论。《世本·作篇》、《鹖冠子·近迭》、《吕氏春秋·君守》、李斯《仓颉篇》 、《淮南子·修务训》、《淮南子·本经训》、纬书《春秋元命苞》、《春秋演孔图》、《汉书·古今人表》、《说文解字·序》、《帝王世纪》皆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记载,《仓圣鸟迹书碑》二十八字首句为“戊己甲乙”,戊己土,言黄帝以土德治天下也,木德之后为甲乙木德,故《史记·封禅书》引五行家邹衍之徒齐人言:“自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鸟之符。”

今本《说卦传》曰:“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朱震《易丛说》、罗苹《路史注》引《归藏·说卦》“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严可均曰:“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

《说卦传》为三《易》所共有,“乾为天、为君”,乾卦代表天子君主,“乾为禾”,“夏得木德”也;“乾为金”,“殷得金德”也;“乾为大赤”,“周得火德”也。

七十年代末,在距今约4000年的夏文化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口衔嘉禾”图案陶盘,这类龙盘仅见于大型墓葬,每墓且仅出一件,故它是祭祀重器。蟠龙形象卷曲如勾,冯时教授认为是“句龙”,顾颉刚早年曾指出,禹为社神,或即句龙,童书业、杨宽、丁山也有同识。句龙为共工氏之子,“共工”实乃“鲧”之缓读,“鲧”是“共工”的急音,故二者实本一人。故禹与勾龙无别。“禹”字古文作龙蛇形,正是蟠龙的形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社,《说文》“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社神。’《周礼二十五家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说文》介绍了三个“社”的古文,第一个是在“土”字上加“木”字,第二个是在“土”字上加“水”字,第三个是“田”上加“水”字。加“水”字是为了说明社神大禹治水之功,“木”字即嘉禾,乾为禾,大禹以木德治天下也。

《史记》引五行家所说“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正对应后天八卦的震卦,震为青龙,为草木也。至此我们得知“帝出乎震”既是指伏羲,又是指大禹,大禹秉承了伏羲文化,大禹与伏羲皆是木德;禹字从虫,《说文》“禹,虫也。”伏羲,风姓,《大戴礼记·易本命》风主虫”;大禹为句龙,伏羲蛇身人首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震为雷而兑为泽,大禹治水也正符合后天八卦震雷与兑泽相对,大水是兑卦;陆贾《新语》云“大禹出于西羌”,羌、羲、皆从羊。正是基于伏羲与大禹的共同文化属性,后天八卦将震卦置于正东,兑卦置于正西,于是巽木移到东南,乾金移到西北,先震而后巽,木气生发,草在木先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