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克少女”今年78:小学教师跃升时尚巨头,只因她走了这三步

 图志轩 2019-06-17

流行时尚往往是社会文化的体现。

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朋克”风潮。

破洞、拉链、鼻钉、极具冲击力的Logo……

这种不羁的时尚风,至今仍影响着潮流,在时尚领域自成一派。

而这一激荡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在流行前端的风尚,与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关系密切。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在杂志封面上

这个女子,就是被称为“西太后”的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正是这位非凡女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创了独有的“朋克”时尚,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在时尚界影响力巨大。她因此被称为“朋克教母”。

今年已78岁的她,仍活跃在时尚界,坐镇朋克帝国。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维维安的一生堪称传奇,算是一部女屌丝逆袭史。

她从小家境一般,大学毕业后,在郊区做了小学教师,为自己的前途迷惘忧虑。

那么,从一位普通的女子,跃升为“朋克教母”,她到底经历了哪些传奇呢?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她的逆袭之路,大致有三个步骤:

1.天赋加努力

维维安出生于英国柴郡的一个村庄里,父亲卖过蔬菜水果,曾在香肠厂打工,当过仓库管理员;母亲则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女子。

维维安的童年,物质比较匮乏。据说,她7岁才第一次吃香蕉,几乎很少有新衣服穿。

不过,维维安的童年,仍是丰富多彩的。

她和母亲、阿姨们学编织,自己设计了一些小花样。她还喜欢做手工,收集一些坚果壳,在上面画上图案,巧手制作花朵头饰。

年轻时的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她还学会了废物利用,将一些旧衣服修修补补,改成自己喜欢的样式。

维维安很聪明,也很有天赋。她上学时成绩不错,做手工也充满创意。

她十几岁时,随家人搬到伦敦哈罗区,后来考入哈罗艺术学院,学习银饰品制作。

虽然很喜欢学手工艺,可此时的她却十分迷惘。

她说:“我不知道,我这样一个贫寒之家出身的女孩,今后怎样才能在艺术界谋生。”

于是,她只上了一个学期,就辍学开始找工作。

她开始在工厂打工,积攒了一点学费,便进入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了郊区的一名小学教师。

21岁的维维安(左)与父母

20岁时,她结识了工厂学徒德里克·韦斯特伍德。像那个年代许多普通女孩一样,她在该结婚的年纪结了婚,只不过婚纱是她自己设计制作的。

婚后,她生下了儿子本杰明,过起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的日子。

为了贴补一些家用,她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一些小饰品,在街边摆摊售卖。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到目前为止,她依然是一个灰姑娘,平凡坚忍如同草芥。

不过,她一直在努力改善生活,对未来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按部就班的日子,让她深藏的潜能沉睡了,她的才华如同蒙尘的宝石,等待被唤醒的时刻。

2. 灵魂催化剂

如果没在恰当的时候,遇到灵魂的催化剂,维维安的一生,或许会永远这样庸常下去。

丈夫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与热爱艺术的维维安产生分歧,认为她不该把做家务的时间,都“浪费”在画画上,二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就在这段时间,维维安结识了马尔科姆·麦克拉伦。这位影响了她一生的男子,是未来的朋克之父。

马尔科姆·麦克拉伦

马尔科姆比维维安小5岁,当时是摇滚乐的狂热爱好者。他看到了街边卖首饰的维维安,为她设计的银饰而着迷,同时发现了她深藏的才华。

在马尔科姆的影响下,维维安接触了朋克一族,心灵仿佛瞬间打开了大门,灵魂找到了安放之所。

维维安和马尔科姆

朋克风格: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经济低迷等原因,英国底层青年人中,失业者和辍学学生们,成为反传统的一类人。他们用特立独行的装束来彰显自己,形成了另类流行风格。

他们像两股游荡的电流,一旦相遇便瞬间爆燃彼此。尤其是维维安,在马尔科姆身上,找到了她渴望的自由。

反抗传统,蔑视虚伪,发出真实的呐喊,直抒灵魂的呼声……

那时,马尔科姆在组建乐队,认识了很多摇滚青年。在他的鼓励下,她开始为他们设计服装。

一旦灵魂深处的自由,从禁锢的牢笼中释放,便产生了巨大的光芒。

那种向往自由的精神,深远地刺激、影响着维维安,让她的才华瞬间爆发。

这样的相遇太过耀眼,也促使维维安与丈夫离婚,成了马尔科姆的女朋友。

他们在一起生活,创造出了很多奇迹,并生下了儿子约瑟夫。

维维安和马尔科姆

马尔科姆是位营销高手,他组建了离经叛道的Sex Pistols乐队,并短时间内让该乐队声名鹊起。

而乐队的服装,全部由维维安设计。

她以西方叛逆青年群体“特迪哥们儿”为灵感,将朋克精神和理念,大胆融入到服装设计中——

将粗布甚至橡胶等材质,以粗暴的方式进行组合;

把高贵的布料,肆意放在脚下蹂躏,以达到一种破旧感;

将紧身T恤撕开口子,让袖口布满毛边;

不对称的袖子、夸张的狗链……

这些在传统的英国人看来,简直在糟蹋服装艺术的设计,反而受到叛逆青年们的追捧。

特迪哥们儿:即Teddy Boy,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青年群体,受爱德华时代时装的启发,喜欢穿着宽松随意的服装。同义词有阿飞、古惑仔。

1971年,二人开设了“Let It Rock”精品店,立即成了摇滚青年聚集地。

但两个人对赚钱不太热衷,他们更奉行摇滚精神——小店往往夜里八点才开业,营业时间只有两小时。

一些摇滚爱好者来买东西,只能忍者耐性来等待,或者干脆一遍又一遍地砸门。

小店几经关店,不断改名:从Let It Rock,到Sex,到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直到World's End。

而位于伦敦国王路的这家店,也成为著名的朋克风景线。

维维安的设计,就这样走红了。

然而,主流人群还并不认可。

在1989年的时装秀上,当模特们穿着维维安设计的服装走上T台时,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觉得这像是一出滑稽戏。

1985年,维维安与马尔科姆,身后模特穿着她设计的服装

广播转播的过程中,这笑声贯穿始终,甚至连主持人都忍不住笑场。

不过,朋克风服装的登场,却产生了震撼的效果,成了青年们关注的焦点。

维维安早期的设计

3.紧跟时代

潮流如果固守,则成为另一种陈腐。

维维安显现出超凡智慧,她深知这一点,因此从未故步自封。

在朋克文化盛行的时代,她的设计极尽夸张,从而一炮走红。

而随着朋克成为时尚,她试着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日常穿着中。

她开始从传统风格取经,比如将英格兰格纹、束胸衣、厚底鞋等,再加入一些朋克元素,适应人们日常穿着,却又在日常穿着中,突显出独特的个性。

2015米兰时装周上维维安的作品

她采撷18世纪传统服饰里的一些元素,将其以独特的手法,将街头流行,成功带入时尚领域。

嘲笑的声音越来越少,喝彩的音量却不断增强,维维安成功进入时尚圈,将边缘时尚打造为主流。

甚至,连保守的英国皇室,都对她的成就赞赏有加,褒奖了她对时尚行业的贡献。

1992年,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2006年被授予女爵士勋章。

她还在2006年,两次获得英国年度设计师奖。

虽然已经78岁高龄,在业界也有了显赫地位,维维安却依然是个叛逆不羁的少女。

为了支持环境保护,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她时常做出惊人之举。

比如,她突然剪掉了标志性的金色头发,只留了一头银色板寸,就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气候变暖的重视。

再比如为了抗议开采页岩,她甚至将坦克开到街上。

剪了“板寸”的维维安

虽然她现在是个商人,但她却一个劲呼吁:“与其买6样东西,不如买一件你真正喜欢的。”

这位78岁天真叛逆的“少女”,并非只关注局限于自我的世界。

就像她说的那样:“我可能是个叛逆者,但我不是局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