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掌握选书、读书、记书的技能?

 lj0279 2019-06-17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之余阅读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了。

我爱读书,以前读书是消遣,现在读书是成长。并不是所有书籍都会让我们成长,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去选择书籍,并掌握阅读的技能,如何能够实现这一切呢?

一、选书

如果你想读书用来消遣,那任何一本你想读的书籍都可以,但如果你想要通过阅读实现提升自己的目的,你可以这样做,就是列清单!

就像我们买衣服一样并不是特意去买衣服就能买到好看的,往往是逛街,或者无意中看到某家店里的某件衣服很好看就买下来了。选书也是如此。

我们要在平时养成留心的习惯,遇到喜欢的书籍,想买的书籍就可以记在专门的本子上,或者记在手机备忘录,这样提前做好清单做有什么好处呢?

1.选的都是想读的,提高书籍的利用率。
2.掌握选书的主动性,可以保证带着目的去读书。
3.平时积累书籍名称,更容易发现好书,而不是在想要购书的时候盲目的选择。

换句话说,好书都是平时积累下来的,可能是公众号的推荐,也可能是你看名家的作品当中的介绍等等。平时做一个留心纪录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候让积累发挥最大的效益。

(图片来自网络)

二、读书

选择一本合适的书籍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阅读了,问答上有关阅读书籍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结合我的阅读经验,总结了最关键的三点:

1.读最重要的内容。

传统的读书方法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那是因为我们在学生时代读书时,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内容,甚至每一个标注对我们来说都是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每个字都仔细读,甚至还要背诵。

但成年以后的书籍没有人帮我们选择,我们要通过自己去判断一本书最有价值的内容在哪里。

好书太多,将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仔细读,读细致,对于不重要的内容略读甚至不读,才是最正确也最有限的读书方法。

2.实在读不下去的书可以不读。

有的人开始的时候选择了一本书,但读着读着发现自己理解不了,或者干脆“没有感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是强迫自己读下去还是选择放弃?

当然是放弃!!!

实在读不下去的书籍,如果不是必须的,比如你的教科书,或者你必须要完成的书评作业的书籍,那么你就可以选择放弃。

有的时候等你过一段时间心境变了,会重新喜欢上这本书,也有可能干脆就是读不下去。强迫自己去读自己不愿意读的书籍,最后只能让你对读书本身产生厌烦,或者是花了很多时间但什么都没有掌握。还是那句话,好书那么多,不差这一本!

3.一次只读一本书。

最后给你的一个建议是,一次只读一本书,而且是只要你开始读某一本书了,那就请你使出所有业余时间只读这一本,等完全读完了,再休息做其他事。

当你不断的在重复某一个主题的时候,大脑会接受到讯息,帮助你迅速进入状态,甚至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极大的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如果你能够掌握以上三点技能, 那读书对你而言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三、记书。

所谓的记书,就是做读书笔记。这是一定要的。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籍,还能帮助我们整理和记忆书中精彩的部分,未来我们在查阅内容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查阅笔记,而不是书籍,极大程度的帮我们节约的了搜索的麻烦。那同样我也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了一些要点:

1.想些什么写什么。

读书笔记本身就是记录下自己读书时的所思所想,所以想写什么写什么。

2.不要顾及读书笔记是不是写的精彩。

读书笔记是自己阅读时当下的感受,或者是结合书籍内容作出的深度思考。所以任何内容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千万不要去评价自己的读书笔记,是不是精彩,是不是程度深?

因为随着你当下心境和经验的不同,你在阅读书籍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你太在意好不好,才是真正有可能将当下最有价值内容删去了。

我经常回过头看自己的笔记的时候惊讶,当时觉得写得不好,但是现在看来却写得非常有深度,甚至觉得现在的我写不出当时的文字。但如果当时删掉了,可能现在就不会收获这样的惊喜了。

3.随时复习。

读书笔记是要随时拿起来复习的。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会随着他接受信息越来越多,而忘记一些内容,只有常常的复习,才能够保证常看常新,才能真正的将学到的知识牢牢的记忆在脑海中,才能够需要他的时候,随时跳出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读书笔记说难,很难,如果你用名家写读书笔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距离确实很远,但如果只是奔着,对自己有用,那读书笔记就挺简单的,只要写就可以。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一下,以上三点,就是我在选书、读书、记住这三个方面给出的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建议。当然,最后我还是想补充一点,任何的学习都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调整,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在江南的一座小城,看书、弹琴、写字,专注于分享阅读和写作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感兴趣,快来关注我吧,或者私信我,我都会仔细阅读和仔细回复哒。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