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就会三缄其口,不再和别人争辩

 悟空之悟道者空 2019-06-17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真正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事物,就忘记管住自己的嘴巴。

常言道,沉默是金。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就会三缄其口,不再和别人争辩。

人天生都带着自我成见。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刚开始都是懵懂无知的,随着心智的增长,慢慢形成一套我们认知世界的观念,称之为:心智。

每个人的心智,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对父母养育,同一个地方长大,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其心智也不一样。

心智,带领我们认知世界,判断人情是非,从而产生自我成见。

自我成见,是一个中性词,是指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为什么自我成见,后来慢慢变成贬义词?因为一个人的看法是主观的,往往带着自己的偏见。

放下自我成见,才能看见事物的本质。

庄子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

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成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那么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理。

事实上,并非如此。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本来就存在,事情的发展,也有自然的来龙去脉,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成见而改变。你看它,或者不看它,它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有觉悟的人,认识到这个本质,就会放下自我成见,不戴着有色眼镜看东西,也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样的人,是有大智的。

有大智的人,不和别人争辩,保持自然真性。

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一根直的棍子,横着看,是“一”;竖着看,是“1”;侧面看,是 “。”,像一个小圆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看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则各不相同。世人对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大家都认为自己对,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都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大智者知其然,所以无争,三缄其口,修行吾身。

庄子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大智者广博,小智者琐碎;高论者盛气凌人,争论者辩论不休。与他人争辩,是在消耗自己的真性,就像秋冬的萧杀一样,人的真性也会随着争辩不休而日渐消耗。所以,智者三缄其口,修行在吾身。

悟到一个道理,在于每日实践,然后在实践中,慢慢提升自己。而不是听过就忘记。不去实践,看了等于没看,听了等于没听,日复一日,原地踏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