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症状一出现,血液正在变粘稠,忽视下去,血栓、冠心病准时报到

 认筝一点 2019-06-17

血液粘稠,在医学上也称为高粘稠血症,多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代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发病人群正在年轻化。

临床医学已证明,血液粘稠是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血栓、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元凶”之一。那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判断自己的血液是否变粘稠了呢?

心血管专家:5症状一出现,血液正在变粘稠,忽视下去,血栓、冠心病准时报到

1、晨起时头晕、晚饭后清醒

临床观察显示,血液粘稠度高的人,起床后会感到晕乎乎的,没有力气,没有一觉醒来精力充沛的感觉。一般吃过早饭后大脑才开始逐渐清醒,而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反而最好,也很兴奋,有的人甚至到半夜都不困,睡不着。

2、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吃完午饭后都会有困倦感,但一般能忍受,但是血液粘稠度高的人在午饭后马上就犯困,有的甚至睁不开眼,需要马上睡觉,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没精神。如果睡上一会儿,状态就会明显改善。这是由于午饭后血液循环加速,血粘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

3、下蹲时气短、呼吸困难

血液粘稠度高的人,下蹲时回流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黏稠导致血流变慢,氧气与二氧化碳无法交换,就会出现下蹲时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等缺氧症状。

4、视力突然模糊

大多数人血粘度偏高,血液循环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供给视神经,导致视神经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叫做“阵发性视力模糊”。

5、肢体麻木

血液粘稠会伤害到毛细血管,导致毛血管堵塞,并且容易引起血栓,在四肢末梢循环血管中最容易发生微循环的障碍,从而表现为四肢麻木、皮肤温度偏低、软组织水肿等症状。

如果曾经有过或者正在经历以上症状,就要高度警惕你的血液正在变得粘稠,必须及时重视治疗,尤其是生活习惯的改变。

血液变得粘稠怎么办?养成3个好习惯,稀释血液,远离血栓、冠心病

1、多吃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药食同源的食物,就有稀释血液、抑制血小板凝聚、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功能。如荞麦米、霜桑叶、枸杞子、槐米、决明子、菊花等,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摄入,如熬粥、泡水,或者搭配成食疗方来作为日常调理。

荞麦桑叶发酵液,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提纯出食物中的有效成分如芦丁、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生物碱等,来稀释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及抑制血小板凝聚,并在多种益生菌的合力下,把血管中的粘稠物、垃圾分解代谢出体外,从而稀释血液,保持血液正常循环流通,预防血栓、冠心病等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2、多喝水

预防血液粘稠度增高,最简易的方法就是多喝水,水是最天然的“稀释剂”。水对人体的作用也十分重要,血液汇总含有80%的水,谁能起到参与人体化学放映、调节血液的HP值、降低血脂、带走血管壁上的粘稠物等作用。其中,起夜时、早起时、就餐前,这三个时间段饮水,效果特别突出,一般以温开水为佳。体内水分只要充足,血液的粘稠就会得到相应改善。

3、常运动

血液黏稠的人应该多运动,有时间就多走走,动一下,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每日保持至少30分钟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等,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坚持60分钟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