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中,宇宙万物有这四个规律,而且层层递进

 崔竣豪 2019-06-17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庄子》这两本书是道家思想的经典,里面内容很多,无所不包。今天我们结合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来聊聊世间万物中的“道”,也就是说,在道家思想中,世间万物都有哪些道理和规律,我总结起来有四个层次。

首先,万物齐一,众生平等

《易经》说阴阳,而道家讲“道”,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道家关于宇宙生成论的一段经典描述,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一段了。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就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主要讲述了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并不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

《淮南子·天文训》是最早对道家思想哲学上的解释:“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按照《淮南子》的解释, “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阴阳”相互作用,才创生了万物,谓之“三生万物”,万物都是从道而来的,都是一样的。另外,老子在《道德经》也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都是一样的,从无而来,没有什么不一样。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底下的万物都和刍狗一样并没有被差别对待。

其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在《易经》中认为,万物都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而事物都有“阴阳”两面。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有无、好坏、难易、强弱、美丑、高下、等等完全不同的特性,只是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而已。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只是什么时候多,什么时候少而已。在《老子》的第五十八章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相倚,好坏并存,好中蕴含着坏,坏中也蕴含着好。

第三,事物的“两面性”都是相对的

万事万物除了具有两面性之外,这两面还是相对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思是说,天底下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等都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你在眼中是善的,可能在别的眼中就是恶的。

在庄子的《庄子·齐物论》中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意思是说,毛嫱、丽姬是大家眼中的大美女了,但是,鱼儿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到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赶紧逃跑。我们觉得是美的,鱼、鸟、麋鹿却避之唯恐不及,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是什么?

在庄子的《庄子·逍遥游》中,还讲述了大鸟和小鸟的故事,大鸟在天空翱翔,有它的理想和追求,而小鸟在林间有穿梭,也有它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所以,快乐和幸福也是相对的概念。

第四,万物归一,物极必反

世间万物,除了具有两面性、相对性之外,这两面还是会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这才是“道”的终极规律。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说“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在我们一般人眼里,直是好的而弯曲不好,但是在道家思想中,不管是在庄子,还是老子的思想中,他们更在乎的是事物的另外一面。

比如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论述中说,正是因为“无”的作用,才发挥了“有”的价值。比如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意思是说,旧事物的分解,意味着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意味着旧事物的毁灭。其实,从事物的本质来看,所有的事物并没有形成与毁灭的区别,它们都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只有通达事理的人,才能懂得事物的这种相通为一的道理,因此他们不用分成或成毁的观点来看问题,而是把自己的观点应用于日常的事务之中。所谓日常的事务,就是天天去应用这个观点;天天去应用这个观点,就可以做到通达事理;能做到通达事理,就会有所得,这样也就接近于道了。所谓道,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道家思想中,相对于“强”、“有”,他们更加强调“弱”、“无”的价值和意义,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但人死了反而变得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而死掉的之后就变成了僵硬的枯槁。

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句正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这里说到“反者”相对于“正者”,也有“往返”的意思;而“弱者”是相对于“强者”,有了反者才有正者,这叫做阴阳。反者道之动,“道”这里用一句非常究竟的话来说明“一阴一阳之谓道”。弱者,强者 也是阴阳。有了阴阳道才能动,才有作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形,有形生于无形。道的作用万物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返动回归,在“强弱”、“高低”、“有无”这些两极之间来回运动。任何事物生于无,最终从有返回到无,比如人未出生之前,属于无的状态,生下来之后就是有,死了回归于无。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丛生到死的过程,经历初成,长大,强壮,最终被道所弱化回归至无!同时这一过程到始终伴随,不离不弃!这一种思想与佛家的“断灭空”有相似之处,与“法性真如”的本源思想也是有共同之处。

在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有一段经常论述,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意思是说,尽力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的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万物都在蓬勃生长从而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道理。万物纷繁茂盛,最终各自又返回到它的根本。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无的过程,这里的“各复归其根”就是回到原点,是“无”也是“道”的意思。

小结以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分享了老子和庄子道家思想中对世间万物规律的四个层次的阐释,从万物平等、到万物都具有两面性、再到万物的两面性都是相对的、最后讲到了万物的两面性是会相互转化,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道家思想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说已经讲的非常透彻和清晰。除此以外,道家思想还对人性、道德、和国家治理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后续我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最后,欢迎大家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