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维,你真的懂了吗?

 伟天英 2019-08-24

01

《秋水》是《庄子》的第十七篇,也是外篇的其中一篇,但是这一篇的重要性和思想内涵,甚至可以与著名的《庄子·齐物论》相提并论。为什么这一篇《秋水》这么重要,因为它深刻地阐释了道家思想的“辩证法”。它是如何阐释的呢?跟我们普通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呢?希望今天能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维,你真的懂了吗?

我们都知道,道家思想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辩证思维”,什么是辩证思维?简而言之,就是拥有观察和分析事物的不同视角,看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的美丑、善恶、有无、长短、高下等等都是相对出现的。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恶就没有善。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没什么了不起,尤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不是很普遍的思维吗?

在这一篇《秋水》中,庄子通过几个故事来进一步阐释了道家的这种辩证思维,请接着往下读。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维,你真的懂了吗?

02

第一个故事:黄河与大海

秋天的雨水多,随着季节的来临,小河溪流的水流入了黄河,黄河的水面很宽广,从河的这边看对岸,连对面的牛马都分辨不清楚。于是黄河之神“河伯”就的得意洋洋,以为天下所有的美好都全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水流一路向东到了大海,朝东面看过去,却看不到水的尽头。河伯的脸色瞬间就变了,望着大海对北海之神感慨说,俗话说“听了很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句话说的就是我呀。而且我曾经鄙视孔子的见识,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总是目睹了你难以穷尽的广大。我要是不到你这里来就糟糕了,我可能永远会被有道之士看笑话。

其实每次读道家思想,我都有不同的感悟,每次都能够获得新的认知。如果问你一个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都具有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这意味着什么?

03

我有一个朋友,早年在深圳一家公司做技术工作,人很聪明,能力也很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利用公司的一个业务漏掉,可以为自己赚钱。当然,他就开始慢慢利用这个机会赚钱,越来越多。因为赚钱很容易,久而久之,他也不做其他了,专门做这个业务,赚了不少钱,甚至还私下开了自己的公司,成了周围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过了几年,市场环境变了,他的这项技术不管用了。你也可能知道,他还是依然只会这个东西,于是慢慢地被社会淘汰,自己的财富也慢慢耗尽了。

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这样的朋友,这些人聪明,少年得志,善于发现和抓住机会,但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成功所蒙蔽,而忽视风险。其实我想说的是,不仅是善恶美丑是相对的,风险和机会也是相对相生的,是硬币的正反两面。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抓住了机遇一路顺风顺水的时候,可能这个时候,更大的风险正在如影随形。而且这种风险和机遇是一定相伴的。你可能以为找到了一条捷径,但其实前面是一个大坑。

04

我们都知道风险和机遇并存的道理,甚至听起来有点鸡汤,但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我们其实很难察觉,风险正在逼近。举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各行各业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这些正是互联网带给我们好的影响。

但是,这两年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正在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比如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普通人变得越来越浅薄,越来越愚笨,不懂就问百度,吃饭就叫外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让我们生活工作快捷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慢慢失去了思考力和行动力。

现在,很多专家学者也开始意识到风险,人工智能可能替代大部分人类的角色,甚至有一天这个新物质可能会完全替代人类。这也许就是事物的正反两面,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当我们正在享受阳光沐浴的时候,更大暴风雨正在酝酿。所以,懂得事物的两面性,具有这种辩证思维,会让我们懂得“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因为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是矛盾统一的共同体。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对我们中华文明产生了几千年的影响。

有点说远了,让我们还是回到《庄子·秋水》这一篇的内容来,我们继续聊聊庄子是如何阐释“相对性”的。

05

第二个故事:井底之蛙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维,你真的懂了吗?

北海之神说,我们不能和井底之蛙谈大海,因为它受到了空间的限制;我们不能和夏天的虫谈论冰雪,因为它受到了时间的限制;我们不能和偏袒之人谈论道,因为他们受到了礼教的束缚。所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 道者,束于教也”。

北海之神继续和河伯说: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渺小,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像小米粒存在于大谷仓,世间万物有千万种,人只是其中一种,每个人和万物比起来,就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义之士所忧虑的,侠义之士所劳苦的,全都是可以由此看透。伯夷辞让爵位以获得了名声;孔子讲述六经以显得渊博,这些都自以为了不起,但其实就像江河较之于大海一样,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维,你真的懂了吗?

这里庄子通过对比的手法来阐释了万事万物的局限性。天地之大,是我们所不能了解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非常渺小的。这两个故事说明了,我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看待世界的全貌。但接下来,庄子继续通过河伯和北海之神的对话,来阐述了,大小之分也其实没有必要。就像《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说的,大鹏鸟可以飞上九千里高,而小鸟只是在林中穿梭,不过他们都有各自的快乐和幸福。接下来,庄子继续用辩证思维来阐述了这种视觉的转换。

06

第三个故事: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河伯问北海之神说:我把天地看成大,把毫毛看成小,可以吗?北海之神说:这样也不好,对于万物来说,体积大小,各有其道理,有大智慧的人,可以看得清远处和近处,所以体积小的不以为少,体积大的而不以为大,他知道体积各有大小,就像寿命各有长短,得失也各有忧愁和欢喜一样。对生死看得透彻,所以,活着不以为是快乐,死了时候也不会觉得是灾难,因为他们知道,生死和始终都没有真正的开端。

这就是所谓的:“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河伯继续问:如何从事物的内在和外在来分辨事物的大小和贵贱呢?北海之神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从道的立场来看,万物并没有贵贱之分。从世俗的角度看,贵贱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从事物大的一面看,所有事物没有不大的;从小的一面看,所有事物都没有不小的。大小只是每个人主观的意向而已。从功用的角度去看,如果顺着事物有用的方向去看,万物都有用;如果顺着事物无用的方向去看,那么万物都没什么用。顺着事物肯定去加以肯定,那么万物没有不受肯定的;顺着事物否定的去加以否定,那么万物没有不被否定的。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具有这些深刻的领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维,你真的懂了吗?

07

庄子还举了例子说:之前尧帝、舜帝用禅让的方式来传承帝位;燕王哙、子之却因为禅让而导致亡国(这里说的是燕王哙让位于子之,三年就发生内乱而亡国了);商汤、周武王靠争夺而称王,楚国白公却因为争夺而死亡。从这些例子看,争夺和禅让,有的受人尊敬,而有的却遭人唾弃,所以,高低贵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杀一人是罪犯,而杀千万人,则是将军,就是这个道理。

庄子和老子的这种以辩证的方式看世界的思维,在现代心理学中也有很多体现,比如“确认偏误”:说的就是,我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我们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去看,会得到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并没有所谓的仁慈,对待万物都一视同仁;而圣人也是一样,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就像庄子说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谓的高低、贵贱、大小都是每个人从自己角度看待世界的样子而已。就像哲学家叔本华和康德所说的“世界是我的表象”。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你觉得是这样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