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金缕玉衣

 七彩阳光3109 2019-06-17

细说金缕玉衣,真有那么神奇?

1

古代皇室成员(特别是皇帝),求生欲都很强。

追求长生不老、不死不灭,是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大事。

道理很简单,没有生命,怎么享受权力,怎么享受富贵生活?

寻找长生不死药、饮甘露、炼仙丹,一切目的都是为了长生。

当然,长生是没希望实现的。

因此,伴随着渴望长生的各种尝试,丧葬文化也一直长盛不衰。

在丧葬文化中,玉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人认为玉可通灵,以玉殓葬能引导逝者灵魂归于九泉,保证尸体不朽。

汉 玉覆面

既然没法长生不老,那保证我死后玉体不腐总可以吧!

于是,就出现了“神奇”的金缕玉衣。

2

金缕玉衣,又称“玉匣”“玉押”。

是汉代皇帝、诸侯王等皇室宗亲死后特有的一种殓服。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葬玉的习俗,

东周时进一步发展为“缀玉面幕”“缀玉衣服”。

西周 缀玉面幕

直白点说,就是将做成眉、眼、鼻、口形状的玉石片,按一定形状排列,辗附在织物上,再覆盖在死者面部。

到了西汉,玉衣开始逐渐流行。

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非所有人都资格穿玉衣下葬,

能够穿玉衣的必须是皇帝和高级皇室。

据史书记载,玉衣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

当时规定,皇帝和高级贵族可用金缕;

一般诸侯王、列侯可用银缕;

帝妃、皇后、长公主可用铜缕;

再往下,只能用丝缕,

绝对不能乱了规矩。

东汉 银缕玉衣

汉桓帝时,冀州官员赵忠私自仿造玉衣下葬其父,

被人告发后,官府以僭越之罪,将其父墓葬掘开,

陈尸于棺外以示严惩,

幸亏赵忠家产丰富,花了许多钱财才将老爹重新安葬。

3

作为皇室必备葬服,金缕玉衣制作起来极为繁琐。

一套完整的玉衣,

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组成,

准确的说,是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缝合,

周边用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让玉衣完全固定,

玉衣内用一层里衬贴合身体,

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

完全和人的体型相配套。

编缀玉衣所用的金丝长短粗细不一,

粗的可达5厘米,最细的直径却仅有0.35毫米。

最高端的是一种合股金线,

用十二根细如头发丝的金丝拧成,

显得极为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是金缕,玉衣的用料更为讲究。

数以千计的小玉片都需要经过磨光和钻孔,

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

既保证合身,又体现美观,

根据2000多年前的西汉手工业生产力,

且不说制作一件金缕玉衣需要花费一个技能娴熟的玉匠至少十年的时间,

就是玉衣上重达一公斤以上的金丝,

就略等于一百户中等家庭的全部家产总和,

可见这物件有多奢侈。

4

回到最初的问题,让汉代皇室们心心念念的金缕玉衣,

究竟能否让人尸骨不腐,来世再生呢?

效果有那么神奇吗?

答案是否定的。

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

将玉置于人的九窍中,可以使尸体保持在一定的温度,

所谓九窍,就是指两眼、两鼻孔、两耳孔、嘴、生殖器和肛门,

塞住九窍,人的精气就不会外泄,可使人气长存。

九窍最讲究的是用玉蝉作口含,其中有三层含义。

首先,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而不吃东西,

是一种高洁的昆虫,象征人的品性。

其次,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离开身体,

正如蝉从壳中蜕变出来时一样。

这正是《史记·屈原列传》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的寓意。

最后,古人认为蝉这种昆虫生死循环,

从蝉蜕转生而领悟再生,

死者含蝉,寓暂死之意,

就是希望死者能够复活和再生。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两汉人眼中,金缕玉衣是这世上除修仙炼丹外,

最接近永生的神奇物件。

5

然而,令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费尽心机制作的玉衣,

花了大把的玉片和金丝,

非但没能使尸体不朽,反而加速了尸体的腐朽。

这倒不是金缕玉衣质量不好,

而是金缕玉衣价格昂贵,被众多盗墓贼紧紧盯上了,

特别是两汉之交,陵墓管理松弛,

给了盗墓贼绝好的机会盗取金缕玉衣。

只不过,他们看重的不是金缕玉衣这物件,

而是编制玉衣所用的金丝。

一件玉衣一公斤金丝,多大的油水啊!

于是,大量盗墓者将汉代帝陵、王陵大肆盗掘,

更可气的是,盗墓贼们可没闲工夫再给墓主人拆线,

毕竟时间很紧,而且由于金缕玉衣太过合身,固定得很牢,

想直接脱下来是不可能的。

他们往往都是把尸体从棺木中拖出来,

然后直接焚烧,把尸骨化掉以后,就能把玉衣顺利取出。

有鉴于此,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金缕玉衣下葬,

毕竟成本高,没效果,白白便宜了盗墓贼,

想想实在不划算。

从此,金缕玉衣就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6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

其中,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是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金缕玉衣。

而徐州博物馆珍藏的那件,发掘于狮子山楚王陵,

属于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

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

楚王刘戊金缕玉衣

刘戊身上用1576克金丝连缀的4248块玉片,

都是质地最好的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

这等规格和造价,绝对可称为稀世珍宝。

其实,金缕玉衣并不神奇,

因为当考古工作者打开这些幸运躲过盗墓贼“光临”的诸侯墓葬时,

这二十余位身着金缕玉衣,企求“金身不灭”的墓主人,

早已化为尘埃,

只剩下一具具精美绝伦的玉衣,

仿佛在向人们讲述那段两千年前的历史秘密。

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现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