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康提,英文拼写为 Kandy,其得名来源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Kandy源 于僧伽罗语中的 Kanda Uda Rata,意为“高山上的土地”。康提位于斯里兰卡的中部山区,四周群山环抱,远峰近峦,连绵起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 区位 康提地处斯里兰卡的中部地区,位于马哈韦利河的右岸,西南距科伦坡 115 千米。城区总面积为 28.53 平方千米,是中央省的省会、斯里兰卡的第二大城市和宗教文化中心,也是斯里兰卡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康提所处的中央省,北连北中央省,东接东方省和乌瓦省,西南与萨巴拉加 穆瓦省接壤,东南与西北省相邻。 历史 公元前 5 世纪时,僧迦罗人来到康提一带定居,先后历经诸多朝代,直 到 14 世纪时才发展成为一个城市。 在甘波罗王朝(Gampola Dynasty)的 Vikramabahu 三世统治时期(1357—1374 年),始建康提城。 1473 年,出身科提皇族Sena SammathaWickramabahu(1473—1511 年)以康提为国都,建立康提王国,是科提王国(Kotte Kingdom,1412—1597 年) 下属的一个半独立国家。1521 年,科提王国内部发生分裂,康提王国遂取得完全独立。 1592 年,斯里兰卡的各个沿海王国均被葡萄牙人征服,康提王国成为岛上最后的一个独立王国。当时的国王 Vimaladharmasuriya 一世(1592—1604 年在位)将象征王权的佛教极品圣物——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请到康提,康 提便从此成为斯里兰卡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成为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城。 在葡萄牙占领沿海地区期间,康提成为反抗殖民者侵略的大本营。1603年,英勇的康提军民打败了葡军的大规模进犯。1638 年,葡军血洗康提后, 遭到康提军民的沉痛打击,几乎全军覆没。 1658 年,荷兰殖民者取代葡萄牙的统治后,对沿海地区进行变本加厉 的掠夺,并试图征服康提王国,却仍未能如愿。1761 年,Kirti Sri Rajasinha 国王(1747—1782 年)几乎将荷兰人赶出斯里兰卡,当时荷兰仅剩尼甘布(Negombo)的最后一个堡垒未被攻克。1763 年荷兰人卷土重来,并于两年后成功夺取了首都康提,不过主动放弃康提是 Rajasinha 国王采取的一个以退 为进的战略,他领导军民在山区与荷军展开激烈的丛林战,使荷兰士兵疲于作战,被迫与康提王国议和。 1796 年,英国殖民者夺取荷兰人占领的沿海各省之后,开始征服康提王国。最初的几次直接进攻均遭到康提军民的顽强抵抗,以失败而告终。见武力难以取胜,英国殖民者转而借康提王国内讧之机,采取收买分化的手段, 最终于 1815 年征服了最后一个僧罗迦王国。至此,康提人民前后与葡萄牙、荷兰以及英国殖民者进行了长达 300 余年的斗争,也正由于这段光荣的抗争历史,人们把康提称为“马哈努瓦拉”(Maha Nuwara),意为“伟大的城市”。 此后,康提一直保留着它作为斯里兰卡宗教中心的地位,是佛教徒的朝拜圣地。1948 年,斯里兰卡宣布独立,康提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康提圣城自 14 世纪创建以来,积淀了人类在城市规划、建筑、雕刻、绘 画、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无上智慧,遗留下了包括佛牙寺在内的一些价值颇高的历史文化遗迹。1988 年,康提圣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地理 康提位于斯里兰卡的中部山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为 500 米左右。 康提四面被生长着稀有植物的群山所环抱,如纳克勒斯山脉、汉塔纳山脉等。马哈韦利河绕市区西侧、北侧、东侧缓缓流淌,市区中心有一处由稻田挖掘 而成的康提湖,湖泊景色秀美,湖边上长满了热带花草树木,树木郁郁葱葱, 构成天然的凉棚。 康提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长夏,终年温暖,年平均气温为 24.5℃左右; 因靠近赤道,全年温差相距不大,各月平均温度在 23.1℃—25.6℃之间。雨水 充沛,年降雨量为 1840 毫米左右,受热带季风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每年的 1—3 月为干季,降雨相对较少,但每月平均降雨量也都在 70毫米以上。每年的 4—12 月为雨季,每月的降雨天数一般都在 15 天左右,月平均降雨量为 180 毫米左右;11 月份降雨最多,平均降雨量为 300 毫米左右。 经济 康提所处的中部山区,海拔较高,日照充足,赋予了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这里是锡兰红茶的主要生产地,这里出产的高地红茶品质最高,与大吉岭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印度)和祁门红茶(中国)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除茶叶外,这里还盛产椰子、水稻、可可、香料等。 康提是斯里兰卡中部的经济中心,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纺织、家具、珠 宝、砖瓦以及信息科技等。作为斯里兰卡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闻名的宗 教圣地,康提的旅游业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文化 2016 年,康提的人口数量达到 11.17 万①。其中,僧迦罗人占到 70% 左 右,摩尔人占 14% 左右,泰米尔人约占 13%,其他人口包括伯格人、马来人 等。在语言方面,僧迦罗人使用僧迦罗语,泰米尔人使用泰米尔语,摩尔人 和马来人使用的语言以泰米尔语为主,也使用僧伽罗语,伯格人使用英语。在宗教信仰方面,多数居民信仰佛教,其余居民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伊斯 兰教等。 康提的节庆活动比较丰富,最为闻名的节日是为期 10 天的佛牙节,其英 文拼写为 Esala Perahera,其中 Esala 是“八月份”的专有名称,Perahera 意为“游 行”,因此佛牙节又被称作埃萨拉游行。此游行最始于公元前 3 世纪,原本是求神降雨的宗教仪式,直到 18 世纪中期以后,Kirti SriRajasinha 国王才请佛牙加入一年一度的游行,让普通民众也能够一睹佛牙的神采。随着佛牙的加 入,埃萨拉游行名气倍增,现已发展成为斯里兰卡国内最盛大的节日、世界 上规模最大的佛教“嘉年华”,届时会有数十万计的国内外佛教信徒和旅游者参加这一盛典。节日期间,每晚都有大象游行和歌舞表演,其中以月圆节这 晚的场面最为壮观。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由上百头大象和数千名演员(如长 鞭表演者、杂技演员、乐手、鼓手、舞蹈演员等)组成,队伍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佛牙寺的一头“圣象”,披金戴银,珠光宝气,装饰最为华丽,背 上驮负着安放佛牙的金龛。圣象以及佛牙所到之处,虔诚的人们都会双手合 十,向其顶礼膜拜。 康提舞是僧伽罗族传统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派别,也是僧伽罗族 的文化标志之一。因起源于古代康提王国的中央山地地区,故又称为高地 舞。康提舞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两大类,其中古典舞以瓦纳姆舞最为著名。它主要通过模拟各种禽兽的姿态,来表现诸神的奇幻和以神话故事为主的 内容。民间舞则多表现世俗生活和劳动场景,如收割舞、采茶舞、汲水舞、 棍棒舞等。 康提是斯里兰卡中部地区的教育中心,拥有一所国内非常著名的佩拉德尼亚大学。该大学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被称为“斯里兰卡的清华”,拥有东南亚最好的佛学院。校内古木参天,环境优美,马哈韦利河自南向北穿过校区。学校完全开放,不但没有围墙,甚至铁路也从校园 中间穿过。康提比较注重与国外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10 年,与印度的索拉普(Solapur)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旅游 康提的旅游景点,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具有非常高的品质。佛牙寺是市内最著名的景点,以供奉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佛教信徒重要的朝 圣之地。寺内大殿是供奉佛牙之所,内有石雕、木雕、象牙雕、金银饰、铜饰、赤陶等各种装饰,墙壁、梁柱、天花板上布满了精美的彩绘,堪称康提的艺术博物馆。佩拉德尼亚植物园又称皇家植物园,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植物 园,也是亚洲最大的植物园之一,东、西、北三面为马哈韦利河所环绕,园 内种植着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共 4000 多种,其中不乏珍奇花木,如檀香、红木、智利松、澳洲柳等。园中有一棵紫薇树,树上挂有一木牌,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于 1957 年2 月 1 日种植”的字样,是中斯两国友谊的良好见证。此外,康提市内的著名景点还包括康提湖、国家公园、花园寺、马山寺等。 康提的文化娱乐设施较为齐全,娱乐项目较为丰富。在康提,游客可以到康提博物馆(原为康提王国的王宫)了解康提王国的历史,可以去茶叶博 物馆免费品茶、学习茶叶相关知识,可以乘坐从康提到埃拉的“山地火车”欣赏沿途的茶园美景,可以到大象孤儿院与大象进行亲密接触,也可以到康 提湖俱乐部等场馆观看精彩纷呈的康提舞。 康提的特色商品种类多样,主要有锡兰红茶、宝石、木雕、漆器、铜器、 蜡染、香料、大象粪便笔记本等。购物场所较多,既有大型的购物商场、超 级市场,又有集贸市场、特色纪念品商店,主要包括康提购物中心、Main 市 场、康堤艺术协会文化中心等。 康提深受斯里兰卡饮食文化的影响,游客可以在此品尝到各种具有本土 风味的特色美食,如咖喱饭、炒饼、薄饼、煎饼、椰子煲鸡汤等。另外,这 里也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拥有许多印度餐厅、中餐厅、穆斯林餐厅以及各种西式餐厅。 康提的住宿设施相当齐全,既有奢华的五星级饭店,也有条件简陋的经济型饭店,可满足各层次游客的住宿需求。不过,世界知名酒店品牌的连锁酒店数量不多,只有丽晶等少数品牌在此设立连锁酒店。在高档星级饭店中,具有斯里兰卡本土风格的康提阿马亚山酒店最为著名,它是康提最好的酒店, 也是斯里兰卡国内最好的酒店之一,酒店坐落于山腰之间,号称“空中宫 殿”“天堂花园”,在此可饱览康提全景。 康提为斯里兰卡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市区内有火车站和 Goods Shed 长途汽车站。市内交通工具主要有出租车、公交车、嘟嘟车等。 |
|
来自: 陆一2 > 《世界国家地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