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洋上一滴泪:斯里兰卡行记

 晴耕雨读天 2022-10-29 发布于广西
文章图片1

一、斯里兰卡情结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读中小学的时候,中国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关系很磁。在欧洲,有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在亚洲,有朝鲜、柬埔寨和斯里兰卡等。

那时斯里兰卡是个女总理,我相信,至今我们这茬人里,很多人都能记得这位女政治家的冗长的名字——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学校曾组织我们学生一起到长安街头,列队举花,欢迎她访华。她身裹特色民族服装(这次来兰卡才知道,这服装叫“纱丽”),很是引人注目。

那次访华,她还代表斯里兰卡儿童赠给我们中国少年朋友一只小象,起名 “米杜卡”,斯里兰卡语就是“小朋友”的意思。那阵子去北京动物园的人骤增,都是为了看一看那只毛绒绒的、可爱的“米杜拉”。我记得周总理在仪式上宣布,代表‬中国儿童也回赠一对儿白唇鹿给斯里兰卡儿童。

后来,再听到有关斯里兰卡的消息,便是“泰米尔猛虎组织”反政府军的活动了。斯里兰卡内乱,心里总有种朋友家里打架,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觉。

21世纪第九个年头上,也就是2009年,斯里兰卡对立的两大民族,即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终于以自己的智慧签署了永久和平的协议。近几年,来兰卡观光旅游的客人不断增长。

既然条件具备了,我便从众多境外旅游的广告单中,首选了斯里兰卡……

二、“中国的六、七十年代”

在斯里兰卡游走了一周时间,走了它的西部省、中央省、穆沃省、南方省的一些地方。虽然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旅游景点的参观上,但每日乘车穿城越镇乡村,还是走马观花地感觉了这个海岛国家。

文章图片2

蓝线及‬箭头‬为本次兰卡游的路线指向

我们到达科伦坡班达拉奈克机场,旅行团的华人小吴(导游是土生斯里兰卡人,他不会中文,全程由小吴做翻译)用一句幽默的欢迎词开了场:“欢迎各位来斯里兰卡体验中国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她这一句话,一下子逗笑了大家。六、七十年代?中国?这被称作“印度洋上一滴眼泪”的弹丸岛国,是啥状况?小吴的形象比喻,给我们旅行团成员出了一道社会观察题。

文章图片3

翻译兼导游的华人小吴‬在欢迎我们来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后,开始介绍兰卡的国旗和历史。小吴‬是我们兰卡旅行过程中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很多内容是根据她的介绍而来,在此‬感谢小吴‬

的确,就农业和工业的比例而言,兰卡显然尚处在充满着田园风光的时代。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看,一般的规律是,从农耕文明转入工业文明,东西方的教科书几乎都会把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作为划分古代国家与近现代国家的基础性标志。资料介绍,兰卡经济主要是农业。当然,这里指的是广义的农业,包括斯里兰卡最大宗的茶叶和香料的种植生产。在兰卡,仅仅茶叶一项的收入,就占全部GDP的15%以上。斯里兰卡盛产宝石,世界上价值最高的蓝宝石就产在斯里兰卡,所以宝石生产加工也有不小的产值。

我们到了科伦坡、康提、加勒,这是GDP在兰卡排名前三的城市,即使是这样的城市,最多用几十分钟就能够完成整个城市的穿越。一路所过,车窗外连片的青绿农田、或旧或新的农宅、身穿白衣忙碌于田头的农人,连绵不断地掠过;我们与穿着拖鞋或赤脚行走在路边的当地人挨肩并行、在卖黄椰子和香蕉的摊头问价、在海边鱼市里观看各种见所未见的海鱼。望着红绿白多色衣着的采茶女们散布于茶园的半山间,突然想起了我国伟人歌颂田间农民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他老人家当家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已然不再,如今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之快,举世瞠目。

文章图片4

兰卡随处可见这样的茶山茶林

文章图片5

乡间民居,绝大多数兰卡人就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上两图:在科伦坡参观一家宝石制作机构

文章图片8

兰卡特产黄椰子,味道极好。天热,一路上不知喝了多少个

文章图片9

兰卡加勒附近海上,有在树桩上海钓的习俗,叫“高跷海钓”

文章图片10

我指着这条鱼,钓鱼‬人‬以为我想要,便递给我,我摆手,他便继续捧着给让游客‬看

文章图片11

马特勒海边的一个鱼市

文章图片12

就地取材,蚌壳代替砖石作为挡墙,体现了岛国风味

文章图片13

旅游景点附近,多有这种销售本地产品的店

文章图片14

街头随拍

文章图片15

市内随拍

文章图片16

在兰卡,在旅行团停歇的地方,经常会遇到生活不如意的人,也不一定乞讨,但给他们一些印度卢比,他们还是接受并合十致谢的

文章图片17

兰卡人主食吃大米为主,咖喱也是常备。这是某一日团餐的主食

斯里兰卡几乎没有重工业,工业主要是纺织、服装、皮革、食品、饮料、烟草、造纸、木材、化工、石油加工、橡胶、塑料和金属加工及机器装配等,即便这不多的工业,也大多集中于科伦坡地区。

查百度,2015年的统计数字:斯里兰卡的GDP总值是822.92亿美元,人均3925美元。记得我国改革开放前,也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人均国民收入是250美元左右,尚不如现今的斯里兰卡。近些年,斯里兰卡政府采取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对外开放的力度也在增大。兰卡不能生产更多的工业品和其他商品,那就靠进口。斯里兰卡导游高速我们,一辆三轮摩托(就是中国的汽油三轮摩托车,也叫“摩的”的那种)在兰卡要卖到近3万元人民币,而在中国,却只售几千元。为什么会这样呢?导游说因为超过300%的关税到了兰卡国家和政府手中。一辆进口三轮摩托的价格都可以高到如此,更不要说汽车了。

文章图片18

照片中这种三轮小摩托,一辆价值3万人民币。不是成本高,是进口税高

我们乘车沿着海岸从雅勒去加勒的途中,远远看看左手海边的汉班托塔港,《参考消息》报道斯里兰卡政府与中国政府很快要正式签订长期租用港口区域的协议,这应是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一个具体点位吧!小吴介绍,斯里兰卡反对党反对,近期正举行示威活动,因此,我们不能进港观看。

文章图片19

没有去港里,就寻一张汉班托塔港图示,地理位置很有价值


三、鸦片战争,英军舰队在锡兰重编

斯里兰卡原来叫锡兰,1505年葡萄牙人最先发现并在此殖民。百多年后,荷兰人赶走葡萄牙人(加勒现在还保留着完整的荷兰占领时期的城市建筑和风貌,成为今日旅游者必到的地方),18世纪英国人再度取代荷兰,成为锡兰的殖民者。所以这个国家有着很深的殖民地烙印,特别是英国的遗风。

文章图片20

兰卡西南角的加勒海边,殖民时代的灯塔

文章图片21

加勒海边殖民时代的建筑

文章图片22

加勒海边。相似的环境使英国、葡萄牙等海洋殖民国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人侵入到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共来了两万多人,竟然使大清帝国签了城下之盟,由此中国也开始了近代。上学读近代史专业,记得有资料记载,英国的军舰南下大西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在锡兰重新整顿编队,甚至吸收了一些锡兰人作为雇佣军,便浩浩荡荡地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兵临广州城下。但除了英国人外,我还没有看到过锡兰人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如何作战的资料。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就说斯里兰卡曾经侵略我们。

四、斯里兰卡的茶叶

斯里兰卡茶叶世界著名。

但有一点值得强调,斯里兰卡的茶叶,特别是著名的锡兰红茶,却是从中国引种过来的。当然,这也是英国人干的。爱喝红茶的英国人发现,兰卡许多地方的地理环境极为有利于种植茶叶。

在透着英国风味的高原小城努沃勒埃利耶,我们参观了一个历史悠久的茶叶加工厂。厂内介绍说,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引种茶叶到锡兰的那个英国人,叫汤姆斯.立顿,是个爵士。

无论在哪个酒店落宿,我们天天都会喝到免费提供的红茶和其他类别的茶叶。团里有个懂一些的年轻人告诉我说:回去的时候你就买Dilmah这个品牌的红茶,这在斯里兰卡最著名。

文章图片23

兰卡许多地方的地理环境极有利于种植茶叶

文章图片24

努沃勒埃利耶一座历史悠久的红茶制作车间,至今仍在运行

文章图片25

Dilmah:兰卡最著名的红茶品牌

五、僧伽罗与泰米尔

斯里兰卡岛隔着一段很窄的保克海峡,与北面的印度大陆相望。来兰卡前做功课,读了社科院王兰研究员所编写的《斯里兰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本学术性著作告诉读者,斯里兰卡岛上的人,均来自印度大陆;只不过是过来的有早有晚、过来的人或多或少而已。最早过来的,应该是达维人,现在这个种族已经很少很少了。过来最多的是僧加罗人,现在僧加罗人占斯里兰卡人口的七成以上。僧伽罗人到岛上几百年后,又来了泰米尔人。从此,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就在这个岛上繁衍发展。僧加罗人普遍信奉佛教,阿努拉德普勒、波隆那鲁沃、康提等一些城市曾是僧加罗人的中心,佛牙舍利是僧加罗人心中的圣物,佛牙现在保存在康提的佛牙寺里,成为斯里兰卡的神圣之地。泰米尔人主要集中在岛北部,贾夫纳是他们的中心。泰米尔人信奉的是印度教。

历史上这两大民族矛盾着、也融合着。时间最近的矛盾激化时期,就是1983年到2009年两族之间的冲突,突出表现就是:以僧伽罗人为主体的政府与以激进的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的武装对抗。最终,泰米尔猛虎组织放弃在北部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家的要求,与政府达成和解。目前,虽然和平大局已定,但旅游机构还是不组织旅游团去北部的地区。导游讲,北部地区也正在渐渐恢复战争的创伤,修建公路及市政设施。再过若干年后,北部也一样可以来的。

文章图片26

网上的兰卡僧伽罗族人照片

文章图片27

网上的泰米尔族人照片

文章图片28

在加勒拍到的斯里兰卡人观看演出的照片。导游说,其实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在外貌上并无太大区别

六、现世佛国

斯里兰卡的主要民族僧伽罗人信奉佛教,由来已久。自从印度阿育王派儿子来兰卡岛传布佛教之后,加之后来佛牙的传入及其辗转保存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来佛教和佛事已经渗入这个岛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印度教与佛教也有近亲关系,二者并不存在根本冲突,所以佛教被兰卡尊为国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西藏,我看到过全民信奉喇嘛教的境况,到斯里兰卡,同样看到处处佛教的痕迹。附带说明一下,斯里兰卡人信奉的佛教,与中国国内信奉的大乘佛教不同,属于小乘佛教。

首先是各地寺庙林立,寺庙里供奉着非常漂亮的佛像,更为令人清爽的是,这里的寺庙没有中国内陆佛教寺庙里的熏人烟火,而是用朵朵鲜花作为供物,寄托信众的愿望。在斯里兰卡街头和街心,常常摆放着一尊白色的佛像,大多还要套上一幅洁净的玻璃罩子以避风雨。平民百姓家里也摆供着佛像和佛教饰物,透着日常的神圣。

我们这次参观的丹不勒金寺、锡吉里耶的狮子岩古城、康提佛牙寺等,都是历史上沿传下来的著名佛教景点。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上两图:在兰卡,进入几乎所有的寺庙,第一件事就是脱鞋,方可赤足而入

文章图片31

团里这位,来前探听了消息,了解到允许穿一种特殊的袜套,便从国内备好带出来,这次在金寺里派上了用场

文章图片32

丹不勒金寺内的卧佛

文章图片33

丹不勒金寺一窟内的坐佛(部分)

文章图片34

锡吉里耶的狮子岩古城,身后是狮子爪

文章图片35

网上寻到的狮子岩整体图,爬到顶上就是一座古城寺庙

文章图片36

与兰卡人一道,爬上古城顶

文章图片37

丹布拉大金佛

文章图片38

兰卡一座小山顶上的白坐佛

文章图片39

店内摆放的金佛像

康提的佛牙寺,堪称兰卡最著名的寺院。在康提的佛牙寺参观,巧遇一个重大的佛教节日,信众们静静地排起长队,手鞠淡紫色的鲜花,为的是在盛放佛牙的殿堂里面献上真诚的心意。据说,斯里兰卡人把一生中能够到佛牙寺朝拜看做人生的最大幸事,就像藏民希望自己一生中能够去一趟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一样。我们参观佛牙寺这一天,警卫级别增高,进门严格安检。这一方面是有前车之鉴,猛虎组织曾经在冲突的年代炸损了佛牙寺;另一个就是,今天斯里兰卡总统也要来参加仪式。

文章图片40

康提佛牙寺外,兰卡当地人拍照留影

文章图片41

康提佛牙寺院中等待朝拜的礼佛者

文章图片42

康提佛牙寺内的礼佛者

文章图片43

寺僧礼佛

文章图片44

寺院内燃蜡烛礼佛

文章图片45

兰卡小学生集体来佛牙寺礼拜

文章图片46

佛牙就保存在这个寺中殿里,正式祭拜前,往里送供品

文章图片47

佛牙寺内一厅里的佛像

文章图片48

傍晚,兰卡总统将在佛牙寺院参拜并在这里发表讲话

七、松散随性而纯朴

也许由于信奉佛教的原因,斯里兰卡人都是比较随性而平和的。人们都是不紧不慢地走在街头乡间,也从未见到有冲突和争吵发生。

小吴翻译说,僧加罗人很是率性,总是凭感觉做事处世。她还说,你们不信就观察一下。果然,我就亲历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雅勒的宾馆里,服务员给了我房间的钥匙,是一个精巧的木牌。到了房间门前,拿着这“钥匙”,怎么也找不到插入的插口,我便找回服务台。原来,是服务员把原本栓在木牌上的钥匙掉在服务台后面的地下了。他把钥匙捡起来,交到我手里,一句“sorry”,一个坏笑,小伙子算是打发我了。

这些随意和松散是善意的。有一天,在努沃埃利耶逛街,我和旅伴迷路了。心里着急,便用蹩脚的英文问当地人,当地人会仔仔细细地倾听,然后操着僧伽罗味道的英文,连说带比划地给我们指明方向。他们的认真和热情,大大舒缓了我们的紧张心情。松散和随性,也会与热情平和、与与世无争连在一起的。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上两图:一对儿兰卡情人在我们落宿的酒店举行婚礼

文章图片51

在加勒,一群将要参加演出的小姑娘们

文章图片52

一会儿,上面那些小姑娘就要登台演出了

文章图片53

凌晨,这位兰卡老兄就在我们落宿酒店后面的海滩检石头,以防伤客人脚。语言不通,我也要表示谢意并合影留念

文章图片54

在草坪上玩耍的孩子们

文章图片55

在草坪上聚餐的中学生

文章图片56

管理花草的园丁

文章图片57

一丝不苟的环保检查员(世界自然遗产霍顿平原公园“世界尽头”景区)

文章图片58

闲适的一家

文章图片59

酒店里的厨师

文章图片60

卖椰子的女摊主

文章图片61

母与子(从科伦坡到丹不勒途中休息时所拍)

文章图片62

来加勒海滨游玩的兰卡人

八、斯里兰卡的小火车

按照游览计划,有乘坐斯里兰卡小火车的项目。计划书里特意强调:斯里兰卡火车是不关门的,提示我们游客千万要注意安全。

我们共乘了两次小火车。一次是在斯里兰卡中南部的高原上,火车穿越茶园。另一次是沿着岛的最南部海岸线,乘车从加勒到科伦坡附近。这被称作世界最美的火车游览项目。果然名不虚传,这火车沿途的景色其美无比,无论是穿行在碧绿的茶园还是沿着蓝色的大海突突前行,都是在国内所见不到的景象。

除了风景,最有趣的还是这火车。火车是比我们中国绿皮车还有历史沧桑感的车,首先火车老旧,开起来像喘着粗气的累汉。我们在安贝韦勒站上车,本该9点到的火车,晚了1个多小时,传来的消息是,火车头在前方坏了,正在修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中国游客大多起急,惟有兰卡人,不紧不慢,悠然地在站台边等待。

火车速度的确不很快,也就60—70公里左右的速度,但在这样的速度下,不关车门也是个危险的事情。但确实不关门,门边还坐着乘客,把脚丫子耷拉在车外,整个火车的侧面上挂着许多大腿。与我同车厢的一个欧洲女孩儿,肯定也是游客,从开车到下车,就生生在门上坐了一个多小时,而且没有停止拍照。也许趣味就在于此,倘若换成了整点且封闭式的高铁,那就另是一番滋味了。

文章图片63

等待

文章图片64

晚点

文章图片65

途中上客

文章图片66

这就是那位欧洲女孩儿,美腿根本就没进过车厢内

文章图片67

车外挂着大长腿

文章图片68

来个自拍

文章图片69

车内,几个老外

文章图片70

车内多是游客

文章图片71

兰卡人,何等开心

文章图片72

再拍个车内的

文章图片73

这位美女也够嗨

文章图片74

车过乡村

文章图片75

车沿大海

九、锡兰大象

斯里兰卡有大象,这尽人皆知。

这次来斯里兰卡,一是见识了一座大象孤儿院——“品纳维拉大象孤儿院”。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座大象慈善机构,后来多象的肯尼亚也照此搞了一个。被母亲遗弃的、伤残的大象,被政府和慈善机构收留在这里。现在有80多头大象在这里生活。我们看到了例行的大象洗澡、大象进餐和小象喝奶等表演。大象已经明显地有了人工驯化的痕迹,野生的本能越来越少。

文章图片76

大象孤儿院里的部分大象,在水里玩耍

文章图片77

大象孤儿院志愿者为幼象喂奶,瞬间喝下一瓶

在雅勒国家公园,我们见到了真正的野生大象,它们就在我们密封的观察车边自由自在地玩耍。我有些担心,万一大象怒了呢?园里野生动物除大象外,还看到很多种,比如野牛、野鹿、鳄鱼等。

文章图片78

在雅勒野生动物园中,参观者拍一头大象

文章图片79

两头野牛从我们的观览车前抢行。放野牛的照片,抢了大象的主题,但雅勒野生公园毕竟不是大象的独有家园。至于拍到的其他动物,就不放了。

斯里兰卡大象也叫锡兰象,是亚洲象的一个亚种。导游介绍,锡兰象有两个特点:一是鼻子和耳朵上有粉色的斑点,二是百分之九十的锡兰象没有象牙。包括我在内的游客大多头一次听闻,便都拍大象的鼻子。

文章图片80

在大象孤儿院里,包括我在内的游客多是头一次听闻,便都拍大象的鼻子特写。

大象也是佛教中的神物。据说,每年佛牙节到来,数百头大象集体出动,由那头最著名的叫什么名字的功勋大象驮着佛牙游街庆贺,其场景蔚为可观。以大象为题材的绘画、雕塑、建筑等,俯拾即是,与比比皆是的佛像合为斯里兰卡的象征。

文章图片81
文章图片82

上两图:兰卡店内和街头的大象造型

文章图片83
文章图片84

上两图:落宿的两家宾馆内摆放的精美大象制品

十、锡兰与斯里兰卡

来兰卡前,以为锡兰和斯里兰卡不过是音译的不同。经斯里兰卡导游讲解,方才知道,这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词汇。从锡兰改为斯里兰卡,这里还有民族主义的意义在里面。

锡兰(Ceylon),是欧美国家根据欧美发音,于近代所起的名字。1948年锡兰独立时还是依旧叫这个名字,虽然独立了,但锡兰仍属于英联邦所属国。1972年,国会议会通过宪法,改名斯里兰卡(Sirlanka),宣布斯里兰卡是一个自由、独立和主权的共和国。而此时,正好是班达拉奈克夫人做总理的时候。去殖民化和寻求国家的真正独立,是改名的根本原因。后来,斯里兰卡许多留有殖民色彩的名字,都有更改。我们在科伦坡,导游告诉我们:原来城市中最大的公园叫维多利亚公园,而现在,它已经被改成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僧伽罗语的名字。

文章图片85

斯里兰卡国旗含义:左边框内是绿色和橙色的两个竖长方形;右侧为咖啡色长方形,中间是一头紧握战刀的黄色狮子,长方形的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树叶。咖啡色代表僧伽罗族,占全国人口的72%;橙、绿色代表少数民族;黄色边框象征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菩提树叶表示对佛教的信仰,而其形状又和该国国土轮廓相似;狮子图案标志着该国的古称“狮子国”,也象征刚强和勇敢。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201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