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有些字很好看却不能称为书法?关键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李杨葫天瓠地记 2019-06-17

最近许多朋友留言,谈到了一个问题,说为什么有些人的字写得很好看,却不能称之为书法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答,你只需要明白“写字”跟“书法”之间的关系就行了。但若是要明白这里面深层次的技法跟艺术内核,却非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

那么“写字”跟“书法”是怎样的关系呢?

《兰亭序》中的“永”字

简言之,书法是在写字,写字并不一定是书法。书法中有两个要素,一是汉字,二是法度,用一定的法度将汉字写出来,并能体现艺术之美,就能称之为书法。

我们看百度百科是怎样对书法定义的: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很多人的字写得很好看,却不能称之为书法的原因,其实就是没有按照一定的法度去写。

评价一件作品是不是书法以及这件作品优劣的标准并不是好不好看,而是通过一定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等书法技术所体现的艺术层次的高低!

尽管人人都会写字,但对于书法而言,却是需要门槛的,这种门槛建立在一定的专业书法技法之上的,不懂书法的技法,不懂书法的艺术表达,直观地以好不好看去评价一件书法作品其实是虚妄的。

关于一件作品有没有运用一定的书法技法,能不能体现一定的艺术之美,只有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的人才能去判断。

我们看下面这件两件作品:

这两件作品有很多人喜欢,认为写的很好看,有粗有细,有轻有重,有大有小,错落有致。难道这不是好的书法作品么?答案是否定的,岂止不是好的书法作品,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书法。

首先,这件作品没有“法”,是没有按照书法的法度所写,属于“自成一派”的江湖体。

那么什么是书法的法呢?

我们前面讲过一段书论,是张彦远在其书论《法书要录》中谈到的:

原文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这里讲的就是书法中的法,蔡邕从神人出获得,显然是有一种迷信色彩,不足为信。但在元明之前,流传于豪绅巨贾或者达官显贵之中的笔法秘要,却是外人很难获得的。书法本就不是一个下里巴人的东西,在元明之前,只有在上流社会的人门才有资格谈论,才懂什么是书法。

书法从甲骨文、金文、再到后来的大篆、小篆,慢慢演化成了草书、楷书、行书等等多种书体,每一种书体都有其固定的法度,篆隶有篆隶之法,草书有草书之法,行书有行书之法,楷书有楷书之法。

李阳冰的篆书

如果创作一件作品没有用到书法的笔法,书法的结体规则,书法的章法技巧等等方面,那么这件作品就不能称之为一件书法作品。

我们随便找出古人的几件作品,这些作品也曾被普通人大为诟病。

徐渭的草书竖幅

许多没有经过专业书法训练的朋友,看到这幅字一般会以为是鬼画符,胡涂乱抹。形成这种想法毫不奇怪,因为没有一定的书法专业基础是看不出这幅字好在哪里的。

从专业角度上来看,这件草书作品极为精彩,气势磅礴,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极度的自信,所以下笔果断。从取法上来看,徐渭的作品取法王羲之不多,反倒是米芾的东西比较多,徐渭是将米芾的笔意学到精髓的一个人。

王铎的草行书竖幅

没有对二王有深入研究的人是看不懂王铎的作品,王铎的作品中那种线条的质量以及对于墨法的领悟,不是一般的书法家所能达到了。

很多人看了这件作品会以为写的乱七八糟简直太丑了,这就是不懂笔法、墨法、章法的缘故。要知道,王铎被世人称为“神笔王觉思”,在日本,王铎是被誉为书圣的一个人物,比王羲之的地位还要高。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看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没有书法基础的朋友一看这件作品,肯定大呼辣眼睛,涂涂抹抹的作品居然能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实这件作品地位何止天下第二行书,若是颜真卿活在王羲之之前,这件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不为过。

那么这件作品好在哪里呢?

好在不经意间的情绪抒发,好在用笔、用墨、结体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可以从每一个的笔法与结体入手分析出许许多多的优点出来,但对于一件经典的艺术品来说,这只是末技。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其精神内核,在于笔为情动,有意无意的出神入化之境!

所以说,判断一件书法作品的优劣,非得一定的专业知识不可,不然会有失偏颇,贻笑大方。并不是所有好看的字都能称之为书法,也并不是所有看起来不漂亮的作品就不是书法。

杨维桢书法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技术与艺术两个维度,在这两个维度中也有着境界的高度,对于境界的认知会随着其对这门艺术的理解而逐步递增。

许多初学书法的朋友一见到王羲之的字,并不觉得有多好,但当其书法境界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就会发现,王羲之书法用笔之妙,简直就是出神入化,后世学书者无不以其为宗,所以几乎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知,即:二王之法即书法之法。其实这样说过于绝对,但懂得书法的朋友一定明白其中的内涵。只有不断地在传统的书法中学习摸索,不断地继承,才能有所阐发和创新,没有继承就谈创新,就想自成一体,其实并不可取。

当你发现自己越学越觉得书法高深莫测的时候,说明你正在进步的过程当中,书法门槛的高低在于你懂传统的书法技法领悟的深浅,领悟的深看到的就多,没有领悟就几乎看不懂。

孔夫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理固宜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