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廉价超市ALDI在中国开实体分店,摇身变“轻奢”,冲击海外代购市场?

 Lesley_cc 2019-06-17

听到奥乐齐(Aldi)即将在中国开分店的消息,小编其实并不吃惊,因为早在一年前,奥乐齐就开启了其在中国的线上业务,即顾客可在中国下单,德国方面直接发货。

奥乐齐在经过过去一年的网上试运营之后(其选择的合作伙伴是淘宝网旗下的天猫旗舰店),决定把实体店开到中国,以便把更多的产品行销到中国,实现在中国市场真正的超市化。

不过实体店的开业并不代表着奥乐齐的线上业务就会就此中断,奥乐齐的市场部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表示,他们将会继续集中精力在奥尔齐的线上业务,争取把更多高质量的商品带给中国客户。

奥乐齐此次拓展中国市场的野心不容小觑,由于已经充分了解了中国市场的特性和中国的市场管理经验,奥乐齐打算在未来三年能落实五十家中国分店的计划。

ALDI走起“轻奢”路线

在德国本土市场以'廉价'著称的超市连锁,到了中国市场'摇身一变',改走'轻奢'路线,主打的目标群体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追求生活品质,愿意为了优质安全的食品和日用品而掏腰包的中国城市中产阶层。

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近期指出,虽然在德国消费者心目中,Aldi作为廉价超市(Discounter)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但是毕竟中国远在万里之外,而且只要强调是德国企业,就会立刻令中国消费者肃然起敬,再给产品加上'源自德国'的标签--中国消费者都会为此买单。

不过'源自德国'这个说法其实值得推敲--它和'产自德国'(Made in Germany)不同。浏览Aldi'奥乐齐'中国官方网页就会发现,不少食品比如牛奶、坚果等其实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还有美式花生酱是从美国进口的。即使是从德国进口的产品,其价位也从德国本土的'廉价'上升到了'轻奢'级别。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中国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德国品质'买单。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中国的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近年来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中国消费者难以对本土食品行业建立信心。况且,尤其涉及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国的父母常常不惜花费高价买一个放心。他们对于外国奶粉的巨大需求,曾经带动了'奶粉代购业'的蓬勃发展。为了防止货架上的奶粉被代购一抢而空,德国一些超市甚至一度采取'限购'政策。而带有一定权威性的德国零售商在电商平台正式落户之后,这些在海外以代购奶粉等母婴用品赚取利润的华人群体受到了冲击。

《商报》指出,这一举措可能隐藏风险。其它德国零售企业比如电子产品销售商Media Markt和建材家装用品店Obi的类似计划都遭遇了失败。不过Aldi在美国市场也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才站稳脚跟,如今美国是该企业在德国以外销售额最大的市场。至于中国是否会成为Aldi下一个最大的海外市场,就要看中国的消费者够不够'给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