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菊花VS野菊花

 快乐英平 2019-06-18
《本草纲目》记载:“王子乔变白增年方:用甘菊,三月采苗,六月采叶。九月采花,十二月采根茎。四味阴干,等分,捣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次。百日身轻润泽;一年发白变黑;二年,齿落再生;五年,八十老翁变为儿童也。”这个故事说明,菊花能使人健康长寿。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念“博”读音)菊”、“滁(念“除”读音)菊”、“贡菊”、“杭菊”。

性状

干燥头状花序,外层为数层舌状花,呈扁平花瓣状,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总苞,系由3~4层苞片组成。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者为佳。

各种菊花商品,其性状互有差异:

1. 亳菊

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另有怀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也属同类,但质量较次。

2. 滁菊

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

3. 贡菊

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

4. 杭菊

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浙江。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1.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本品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于疏散风热,故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桑叶、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

2.用于目赤昏花。本品功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多与桑叶、决明子、龙胆草、夏枯草等同用,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共收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功。

3.用于眩晕惊风。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故与石决明、珍珠母、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配羚羊角、钩藤、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痉厥抽搐实肝风证,如羚角钩藤汤。

4.用于疔疮肿毒。本品甘寒益阴,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常配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

菊花VS野菊花,傻傻分不清楚

菊花与野菊花为同属近缘植物,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生长环境差异:

菊花均系栽培物,因产地不同可分为杭菊花、滁菊花、亳菊花等。

野菊花为野生,多长于路边、丘陵、荒地、山坡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形色差异:

菊花呈圆锥形或扁球形,花直径1.5厘米~3厘米,花色多样,如有黄色、棕色、白色等。

野菊花呈类球形,花直径0.3厘米~1厘米,花色多棕黄色,少量为褐色。

功效差异: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桑菊饮),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羚羊钩藤汤),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杞菊地黄丸)等。现代研究表明,菊花能降压、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故还能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

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疔疮、目赤、瘰疠、天疱疮、湿疹等。由于清热解毒之力胜于菊花,故擅长治疗各类疔疮痈肿之疾(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此外,野菊花与菊花一样,也具有抗炎、抗病毒、降压、降脂等作用。

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菊花既是中药,也是食品,能当保健品食用,毒副作用极小。而野菊花性苦寒,“气味苦辛惨烈”(李时珍语),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时,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都不宜用。因此,菊花与野菊花在临床应用上不应混淆,且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特别提醒

菊花无毒,但是脾胃虚寒,常有胃痛、腹痛、便稀的病人常用、多用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症状。平时怕冷的人也不宜常用、多用菊花。【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