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最佳功能成像:胸腹部灌注临床应用2/2

 火星上的云2030 2019-06-18

灌注成像是建立在流动效应基础上成像方法,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液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CT灌注成像主要通过造影剂增强方法来动态地研究器官,组织或病灶区微血管灌注情况,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

2 西门子双源CT全新软硬件结合超越探测器宽度的动态摇篮床技术及常规70kV、80kV成像,同时满足大范围脏器(最大可达80cm)和超低剂量的灌注检查,并且获得高质量诊断图像,让CT功能成像得以常规化使用,甚至可以取代腹部三期。源于需求,需要动态观察畸形血管血流流动情况,判断血管瘤血管状态,甚至可指导介入栓塞治疗,动态摇篮床技术,采集超越探测器宽度的患者容积数据,重建出最真是的血流动态视频,数据分析得出最准确的灌注结果。

病例4

脾动脉畸形

男性54岁患者腹痛半年余

同时获取肺部功能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双能量信息补充灌注缺失的信息。双能量灌注联合扫描,一次检查即可获得肺肿瘤患者肺部和肿瘤的所有信息,避免了患者多次做CT扫描,节省了检查时间,提高了治疗的效率。

病例5

腹主动脉瘤动态血管

病例6

肾癌复发,灌注成像评估药物治疗疗效

46岁男性病人,肾癌术后复发行TKI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一周后行灌注CT对肿瘤药物疗效的进行早期评价。治疗后,肿物血供明显减少,提示治疗有效。

治疗前

治疗后

源于需求,需要治疗前后观察肿物的供血情况,评估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动态摇篮床技术,采集超越探测器宽度的患者容积数据,可提供病灶的血流、血容量、时间密度曲线、通透性等灌注参数,治疗前后对比灌注参数,可对治疗疗效做出评估。

病例7

全腹灌注成像病例

灌注范围远远大于16cm。

宽体CT仅16cm的探测器覆盖范围,远远不能满足现今临床对患者检查的需求。

动脉期最佳时相

从灌注信息中提取最佳动脉期信息,做出最完美的CTA图像。

门脉期最佳时相

从灌注信息中提取最佳门脉期信息,做出最好的门静脉图像。

常规腹部三期增强由于对目标血管时相的捕捉时机不准,往往无法准确把各种血管清晰无干扰的显影。CT灌注成像技术单次扫描记录着造影剂进入动脉前到静脉留出整个过程,我们即可从中选出腹部动脉、肝门静脉、腹部静脉的最佳时相的图像进行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