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糖化终极大法:如何“哄”身体摆脱米面糖依赖

 问茶Leo 2019-06-18

爱美的朋友,应该对最近明星热议的“抗糖化”概念并不陌生。

“糖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着急要对抗它呢?

除了能让“肌肤衰老”之外,糖化过程还对哪些常见疾病有影响呢?

本文就来介绍一下“糖化”这个重要的健康概念,并分享一个可以长期有效避免糖化的策略。

什么是“糖化”?

简单来说,糖化(Glycation)的过程,就是体内的糖份(包括葡萄糖和果糖)和蛋白质,脂肪、和DNA接触后相结合的过程。

这个结合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周到几个月时间,所产生的物质叫做糖化终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但可怕的是,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这些“终产物”它相当于坏死的组织,有一些还难以代谢到体外。它们不但不发挥作用,还有可能留在体内破坏其他正常的机能。

皮肤细胞如果被“糖化”了,就会开始产生皱纹失去弹性和光泽⋯⋯

很多糖尿病人都会失明和截肢,这也是过多的糖破坏器官功能所造成的恶果……

糖化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辅助酶,也不需要消耗能量(ATP),因此身体里的糖化程度,主要由糖的含量(葡萄糖和果糖)直接相关。

而检测人体内糖的平均含量,也利用的是糖化的原理。

当葡萄糖与红血球里面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时,会产生糖化血红蛋白(又叫糖化血色素 HbA1c)。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越高,血红蛋白就越容易糖化,累计的糖化血红蛋白就越多。

由于红血球的寿命大概是120天,所以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应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的水平。

这个指标在糖尿病、心脏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等的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很多现代慢性病的根本起因,就是血液中的糖过多。

其实,用血糖来看待糖尿病的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思路。如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请关注“下时代生活”,回复“糖尿病”。

总之,身体里的血糖,不可避免地会跟我们的身体重要器官结合,让它老化、死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糖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命指标

糖化程度越少,身体就越年轻;

糖化程度越深,身体就更衰老。

“抗糖化“,也是每一个爱美爱健康的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如何“抗糖化”?

了解完上面的机理后,按逻辑顺序,“抗糖化”应该有3种做法:

  1. 少吃产生血糖的食物(碳水化合物)

  2. 阻碍糖吸收

  3. 阻碍糖化过程

咱们先来看看第3种做法——阻碍糖化过程。

市面上有很多“抗糖化”概念的药丸,口服液,都号称可以让人照常吃米面糖,却能神奇地让葡萄糖和胶原蛋白之间的结合过程受到阻碍。

这种做法,就好比下暴雨的时候,给你第一份报纸挡挡……

就算这份报纸纸张质量真的很过硬,但面对暴雨的全方位轰炸,还是杯水车薪,不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的,若体内有大量葡萄糖进攻身体的器官,就算某个成分真的有效,在规模上也小的可怜。(何况,绝大多数这类产品的核心成分,并无证据显示对糖化有阻碍作用)

如果是想办法阻碍糖的吸收呢?(第2种做法)

其实“阻碍糖的吸收”和“少吃碳水化合物”这两种做法,难度是相当的。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少吃碳水化合物”的话,会心慌、无力,难以长期坚持。但若是这样,嘴巴吃了碳水但没吸收,对于身体细胞来说等同于没吃,一样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况且,“破坏身体功能”毕竟不是好策略——万一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需要这些功能呢?

所以,是否能长期有效的抗糖化,最关键的问题还是:

如何保持长期少吃碳水化合物,且不累不饿

  • 葡萄糖不是人体的能源吗?怎么能不吃碳水化合物呢?

  • 不吃米面,人不会觉得心慌难受没吃饱,不会觉得没力气吗?

以下的篇幅,我们就来好好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为了自己美丽,健康,建议大家耐心读完。

可选择的身体能源

说起身体的能源,大多数人只知道“葡萄糖”。

但其实,人体是一个“混合动力车”,有两类能源可以选择:

  1. 葡萄糖;

  2. 脂肪/酮体。

从人体的储存量来看:

  • 葡萄糖能源,存在血液,肌肉/肝脏的糖原里,能存2000卡路里左右;

  • 脂肪能源,存在全身的脂肪里,可以存约10万卡路里。

所以,如果把人的身体类比成运油车:

糖能源,就是下面那个小小的油罐;而脂肪能源,是后面那个巨型的油罐!

想象一下:

如果你的身体是这个油罐车,大小油罐都是用来给你自己提供能源的。而每次小罐没油了,你都会停下来给它额外加油,同时一直拖动着肥大的脂肪储存罐不用……

是不是很不合理?

既然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后,人类形成这样的糖/脂肪能源储存比例,就意味着我们应该绝大多数时间使用脂肪能源,极少的时间使用糖能源

这个合理的比例,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都是自然发生的;只是近百年,食物开始普遍富足,人类体力劳动大幅下降,才变得要特别关注。

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使用脂肪/酮能源,相对使用葡萄糖来说,会产生更少的氧化自由基,不容易慢性发炎,大脑表现好,肌肉乳酸恢复更快……使用了过多比例的糖能源,可能是现代人有许多“现代病”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那如何让身体尽可能多的燃烧脂肪呢?

如何打开身体燃烧脂肪的开关

前面讲过,过多的糖对身体是有害的。我们身体也有对这个情况的保护机能。

  • 当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后(米、面、根茎类蔬菜、糖等),消化系统会把他们分解成葡萄糖,造成血糖上升;

  • 身体的胰脏会分泌胰岛素,迅速将血液里过多的血糖分发到各个细胞里使用;

  • 胰岛素同时会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将不能立刻使用掉的糖,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里;

  • 经过一段时间后,血糖降到合理水平,胰岛素停止分泌;

  • 低胰岛素的环境下,之前储存的脂肪开始燃烧代谢,为身体供能;脂肪在肝脏中转变成酮体,酮体除了可以给身体细胞供能之外,还可以给大脑供能。

胰岛素的高低,是决定脂肪是否燃烧的关键。

血糖过高会给身体带来系统性风险,所以身体在有多余血糖的时候,一定要先处理血糖,这才有助于人的生存。处理的过程中会引起胰岛素上升,脂肪燃烧就关闭了

听到这里很多人有些疑惑了🤔:

“我自己身上脂肪很多呀,那为什么我几个小时没吃碳水后,会觉得很饿,没觉得脂肪在给我提供能量呀?”

这个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 血糖大幅波动所造成的假饥饿

因为碳水化合物会造成血糖的急剧上升,因此身体要突然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应对。这个过程会让血糖急剧下降,甚至经常会降的过多,造成短期低血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吃过午饭后,1-2小时候就会感觉到“饭困“(如果吃了甜品,这个感觉会更强烈)。

而很多人以发现自己低血糖,就想赶紧吃个饼干,喝个甜饮料对付一下。这种做法又会让血糖迅速上升,身体又要大量分泌胰岛素——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 燃烧脂肪的系统长期不用,效率变差。

脂肪/酮体能源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代谢。

长期不使用脂肪/酮体能源,可能会让线粒体状态受损,对脂肪的使用率打折扣。

所以,就算你的脂肪已经开始代谢,血液里已经有脂肪酸/酮体了,因为它们产生能量的效率比较低,你可能还会感觉到没力气、没精神。

三. 胰岛素阻抗

胰岛素阻抗,是指需要用比通常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降下来的代谢亚健康状态。也叫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由于长期吃过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身体需要储存大量由血糖转变来的多余脂肪。当储存能力到达上限的时候,身体就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将脂肪强行塞进皮下脂肪、肌肉和内脏中。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你已经断食好几个小时,血糖已经在稳定水平,但胰岛素仍然不低。只要胰岛素不能达到足够低,脂肪代谢就不能顺利启动。

想检查自己有没有严重的胰岛素阻抗,可以通过测清晨空腹的血酮。如果测出来由0.3mmol/L以上,那就证明,经过一晚的断食,身体的胰岛素已经可以足够低到启动脂肪,产生一定量的酮体。也可以用尿酮试纸,如果看到浅粉色,也证明有酮体产生。

从上面三种状况可以看出,碳水吃的过多,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碳水吃太多 -> 身体更不适合燃烧脂肪 -> 脂肪能源不能代替糖能源 -> 对糖能源的依赖更大 -> 吃更多的碳水

那该怎么破呢?

如何“哄”身体摆脱米面糖依赖?

在讲具体应对策略的时候,我要重申一点: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态是不一样的。

因此,不存在一个标准策略,对所有人都是最适合的。

我下面会给大家几个步骤,按照这个顺序去尝试,你会了解你的代谢状态在哪里,从而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1. 尝试断碳水

我们可以首先从尝试“断碳水”开始——杜绝米、面、糖、水果、土豆/莲藕等根茎类蔬菜……总之,如果能查到这类食品有净碳水(不包括纤维素),就不要吃。

多吃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如肉类,鱼类,绿叶菜等。同时注意补充大量水分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进食量要吃够,不要吃撑,也不要饿肚子。

如果你身体的代谢比较健康,经过几天的时间,你就会觉得精力比以前更好(脂肪能量开始燃烧)。如果是这种感觉的话,那恭喜你,以后就这么吃,会持续让身体保持不饿、不容易胖、且精力充沛的健康状态。一段时间后,你也会留意到皮肤的变化。

之后,在确保自己状态没有变差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入少量碳水,慢慢找到自己每天碳水的上限。如果你喜欢吃甜品/面包,也可以买一些低碳版本的“低碳面包”、“生酮蛋糕”等替代。

但如果在断碳水/多喝水/多补充电解质之后,感觉到心慌、无力、情绪低落、头疼……这说明体内燃烧脂肪的机制(胰岛素阻抗、线粒体健康度等)并不好,那就建议采用下面的方法。

2. 先补充酮体

哄孩子的时候,如果想让她心甘情愿地放下手里的危险物品,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一个更好的玩具跟她

而对于身体来说,比葡萄糖更好,会让人心甘情愿的能源,就是酮体(β-羥基丁酸)。

如果身体代谢健康良好,通过断碳水 吃好脂肪(生酮饮食法),身体就会较快产生酮体。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尝试了第1步,就能感觉到好状态。

但对于脂肪代谢供能不足的人,就需要靠意志力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感受到效果——这又回到了老大难的问题:如果要靠意志力坚持去对抗“饿”和“累”,绝大多数人都不能长期坚持,很快就会反弹。

好在,2015年已经有民用的酮补充已经推出市场。冲水喝完一个小时后,就能够在血液中检测到酮体上升。(可以看以下亲测的视频)

酮体上升后,会感觉到以下的效果:

  • 酮体给大脑供能的效率更高,大脑会明显觉得更清晰,更有精力;

  • 酮体本身会协助降糖,提升胰岛素敏感度(参考上面的测试视频);

  • 如果锻炼前喝,会感觉到力量体力更好,第二天起来酸痛感会轻很多;

  • 对于脑力劳动者,会觉得饥饿感下降

只是喝酮体,对于降糖的效果的确是有一些的。但酮体补充更重要的意义,是先给你一个“不饿不累”的状态,来你之后心甘情愿减少碳水的可能性。

如果你已经感觉到“不饿不累”,那就可以在保持良好状态的情况下,慢慢减碳水。从平时吃一碗饭,到半碗,到1/4碗。随着身体慢慢适应,减糖、塑身、精力充沛的效果会更好。

同样的,多吃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如肉类,鱼类,绿叶菜等。同时注意补充大量水分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进食量要吃够,不要吃撑,也不要饿肚子。

这种做法可以给人们一个“台阶式”的改变策略,相比较第1种“断崖式”的方法,会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坚持,也降低了出现身体不适反应的几率。

3. 间歇性断食

当你通过前面两种方式,已经明显感到饥饿感下降之后,可以尝试用间歇性断食的方法增强效果。

什么是间歇性断食呢?

如果你平时早上8点吃早餐,12点吃午餐,晚8点吃完晚餐,那么你一天进食的时间是12个小时,断食的时间也是12个小时(12/12)。

如果你早起不饿(身体有酮体),上午10点才吃早餐,中午2点午餐,晚上8点吃完晚餐,那么你的进食时间是10个小时,断食时间是14个小时(10/14)。

如果中午12点才刚开始饿,吃第一餐,晚上8点吃完晚餐,那么就是8/16。

当我们慢慢从12/12调整到8/16的时候,身体就有更多的时间来修复。就算你吃了碳水,那么一天也有66%的时间,让身体血糖降下来,胰岛素降下来,让脂肪燃烧的更久一点。

每个人的作息不一样,所以这个时间窗口的安排也可以因人而异。只要尽可能给身体更多的休息/修复时间,不要过频地施加食物压力,身体就会状态更好。

总 结

抗糖对于保持皮肤状态、保持全身健康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根本的抗糖方法,是要长期保持较低的血糖状态,尽可能多用脂肪能源。

对于身体代谢健康良好的人,可以这样做:

  1. 断碳水;

  2. 饥饿感下降后,间歇性断食。

而对米、面、糖有依赖的人,可以这样做:

  1. 补充酮体;

  2. 饥饿感下降后,逐渐减碳水;

  3. 间歇性断食。

同时,要保持吃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和水分。

整个过程要在“不饿不累”的范围内调整,这样才能让身体找到一个可以长期保持的状态。

上述的建议,跟您已了解过的健康知识对比,有哪些出入比较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