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长生十二宫的思考

 山里的小桥流水 2019-06-18

 

  古人对天干长生十二宫有精确描述,但现在运用的人不多,尤其对阴干的十二宫不理解,本人结合大自然对十二宫有一定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妥请指正。

先说丙火,丙火长生在寅,我们以一天为期,观察十二宫的状态,当然也可以以一年为期,观察十二宫的状态,道理是一样的。丙火我认为是代表地球接受太阳的热量,即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地面要开始接受太阳热量了,故长生在寅。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日出一般是指太阳由东方的地平线徐徐升起的时间,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刚从地平线出现的一刹那,而非整个日面离开地平线,古人认为日出为卯,全国各地日出时间不一致,所以我们应该以日出时间确定卯时。古人认为日出扶桑,

《十洲记》记载:“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太阳在海面中冉冉升起,好像沐浴一样,故沐浴在卯。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地面接受太阳的热量更多了。故冠带在辰。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地面接受太阳的热量更多了,故临官在巳。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此时太阳直射地面,是一天中距离地面最近的时候,地面接受太阳热量达到极致,故帝旺在午。这里再次看出,午时是一天中太阳距离地面最近的时候,所以全国各地午时不一样,古人是以太阳出现的位置来定位时辰的,明显的三个位置是日出为卯,日中为午,日落为酉。以北京时间定位全国时辰是不精确的,只有以太阳位置定位才能准确反映出当地当时接受太阳能量的大小。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太阳西斜,地面接受太阳的能量开始变小,故衰在未。太阳辐射是指地球接受太阳的能量,所以地面温度最高在未时。光照强度和太阳辐射是不同的慨念。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地面接受太阳的能量继续变小,故病在申。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日落是指太阳徐徐降下至西方的地平缐下的过程,亦即是夕阳时分,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完全没入地平缐下的时间。太阳西沉,完全没入地平面,故死在酉。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这段时间狗开始守门口。地面接受太阳的能量继续变小,故墓在戌。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地面接受太阳的能量很小了,故绝在亥。
   【子时】在历法上,子时指一天中离天阳最远的时段,即23:00~01:00,正子时为0:00,相对于 正午时12:00。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十二点,为一日之始。正子时后,太阳距离地面从最远点开始向近点靠近,以阴到极点,不能再阴了,阳气开始酝酿,(正)子时一阳生,故胎在子。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地面接受太阳能量近一步增加,故养在丑。
   综上所述,丙火代表地面接受太阳的热量即光照强度,在全天全年,以十二时辰,十二个月为期,古人以十二个状态从小到大描述了地面接受太阳的热量的大小。
   丁火,我认为是太阳的光线,百度日落,可知日落的颜色往往较日出的颜色亮丽,这是因为大气层受到了太阳光照射了整天之故,大气层和云被太阳曝晒一天,比早晨更薄,光线更容易透过大气层和云,显得更亮,故长生在酉。有人认为丁火长生在酉是因为太阳下山了,该点烛光的时间了,按这个逻辑,丁火应该是天越黑火越亮,能量越高,帝旺在丑,而不是在巳。所以丁火不应该是烛光,而是太阳光线,这样才能解释丁火越到中午越亮的状态,才符合十二宫的排序。理论上讲,午时太阳离地面最近,太阳光线散射损耗最小,应该最亮,但实际上我肉眼观察不出巳时午时太阳光线的区别,这点存疑吧。
   壬水,一天的跨度太短,我们以一年为期,更可以观察出壬水的变化,壬水我认为是寒气,与丙火代表的热量正相反,午月夏至后太阳离地面最近,随后开始远离地球,太阳给予地球的热量开始减少,正所谓夏至一阴生,阴气开始酝酿,所以胎在午。随着秋季冬季的来临,壬水养,长生,沐浴,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就好解释了,总之是寒气从小到大再到小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能量大小变化的一个循环过程。
    癸水,应该是和壬水寒气相匹配的东西,就好像太阳的热量与光线是一对双胞胎,相互映衬的不可隔裂的。癸水我认为应该是露水,霜,冰,它反映寒气的程度,但并不与寒气同步,有时间上的滞后性,百度可知,惊蛰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由此可知立秋时全国温度比惊蛰高,露水,霜在惊蛰月普遍可见,在立秋时普遍不可见,所以癸水长生在卯,而不是长生在申,而是死在申,癸水其它的十个状态就好解释了。
    戊己土,古人认为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
《三命通会》认为:“土主于中央,兼位西南,应于长夏。土之为言吐也,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为万物家,故长于夏末,火所生也。土或胜水,水乃反土,自然之义也。”

这股气是中土之气,它是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土气。如果从这个四运之时,那么在六月,阳历来讲就是七月,相当于是夏秋之交,湿气,相当于我们说这个桑拿天,湿气最重的时候,那是中气。土枢四象,四运五行,这就是黄远御先生从他理解的土枢四象的角度来讲的五行,综上所述,土位居中央,大的中央就是阴阳的中央,即木火与金水的中央(未土),小的中央即木与火(辰土),金与水(戌土),水与木(丑土)的中央,土调节金木水火的升降,所以土即位居中央,又散布四方,所以我认为戊土应该代表大地,它随着太阳的升起温度升高,随着太阳的落下温度降低,所以戊土应与水火同宫,黎明的时候与火同宫,傍晚的时候与水同宫,故在寅月寅时长生,在申月申时长生,所以戊土有两个长生,两个十二宫状态。
    己土,我认为是云,它同步反映了太阳光线的变化,故长生在酉。夜晚无太阳光线,所以与丁火一样,处于死墓绝的状态。
    甲木代表生气,庚金代表肃杀之气,这两个十二宫状态好解释,但乙木,辛金在自然界我找不到对应物,无法解释其十二宫状态,有高手给予解释好吗?
    总之,古人是观察大自然总结了十个天干十二个能量大小排布的状态,在算命中,我们就可以根据这十二个状态算出人的财官印食能量大小,定出富贵贫贱的程度才有了依据,正因为大自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依次循环,天干能量依次变化,所以吉凶祸福就有了推算依据,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吸纳日月之精华,秉天地之灵气,算命就有了根据,算命就不是迷信,而是古人观察大自然总结出来的一整套算命规则,正所谓天命难违,只能顺应天命,顺天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