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神奇效果 ——浅谈高中生物的教学体会 摘要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比喻教学以及比喻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具体实例。 关键词 比喻教学 高中生物 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特点是:术语化、抽象化、微观性妙、宏观性广、科学性强,给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增加了一定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知识的枯燥和难以理解,从而降低了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基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比喻手段进行生物教学,不但能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而且还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比喻教学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学生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教学,可以很好地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微观世界等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完成对某些概念、规律从短暂记忆向长久记忆的转化,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爱因斯坦说:“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解的正确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由此可见,理解生物的特点及其活动的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智力品质,理解是获得系统的巩固的知识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笔者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一直坚持用比喻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下面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1 比喻教学使微观生物知识宏观化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微观知识,既看不见(有的有模式图),又摸不着,学生很难理解。如在讲叶绿体结构时,就用重叠的月饼(讲课时在中秋节前后)来比喻叶绿体基粒,一个薄薄的月饼代表一层基粒片层薄膜,一封月饼(10个以上)重叠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基粒;或用化工厂的多层合成塔来比喻基粒。又如,在讲细胞有丝分裂时,用“演戏”来比喻。间期:时间最长,主要是在进行幕后准备,如演员化妆、布景、道具准备等等(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前期:幕布拉开(核膜解体),演员按各自的姿势手拉手出现(出现散乱分布复制后的染色体);中期:演员移动,整齐有序排列(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演员分手,均等地分成两组,移向舞台两侧(着丝点分裂,形成两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拉上幕布,演员解散(核膜重新出现,染色体解螺旋变成细丝状染色质)。再如,在讲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时,把火车的钢轨比喻成包裹DNA分子的蛋白质,长长的一列火车比喻成一个DNA分子,把一节车箱比喻成一个DNA片段,其中载有人或装有货物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车箱就是基因,这样就很容易解释清楚染色体的组成,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位置和呈线性排列等。通过这些比喻,使许多微观世界变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学生就易理解,易掌握,易记住。 2 比喻教学使不易看见的运动变成易见的动态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其实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但却难以观察,不易给学生讲清、讲懂。如在讲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主要方式主动运输时,将载体喻为轮船,船装载的货物喻为进出细胞的物质,船从下游到上游(低浓度到高浓度),必需要燃烧燃料来产生动力(需能量ATP),于则,学生很容易理解主动运输一般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载体协助,能量推动。又如讲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将其DNA注入细菌内比喻成打针,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相当于注射器,DNA相当于药液,打针时只有药液打入生物体内(只有DNA进入细菌内),注射器只能留在外面,即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一比喻,学生就能理解到只有DNA进入细菌内起了遗传物质作用,而蛋白质没有参与遗传。 3 比喻教学使学生产生联想 比喻是生活知识精巧的联想,在教学中运用比喻教学,发挥学生联想,才能将不易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变成学生易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在讲高级神经中枢调节时,将人的大脑比喻为计算机的芯片(CPU),且是最先进的芯片,信息要到芯片处汇总才能发出命令,故大脑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将大脑皮层的功能区比喻成计算机硬盘的分区(C、D、E盘等),各自贮存和管理自己的信息,若某一扇磁盘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现代学生非常熟悉计算机,通过比喻,学生很快就理解和记住了大脑的功能和各个功能区及功能区损伤的相关障碍。在讲蛋白质代谢时将脱氨基作用和转氨基作用分别比喻成现代社会体制改革中工作岗位的下岗(脱氨基是氨基下岗)和再就业(转氨基是氨基再就业),学生很容易联想到他们父母亲的工作岗位变动而理解脱氨基作用和转氨基作用。 4 比喻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肢体语言 人是最灵巧的动物,能产生许多肢体运动,是生物教学的好素材。如在讲减数分裂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同源染体分离时,将一个人比喻成一条染色体,选两个一样高的人作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最好选两对),联会时一样高的人慢慢靠拢,然后又慢慢张开四肢,形成“四分体”,最后一样高的人又慢慢分开(同源染体分离)。又如讲植物的向光性时,植物的向光弯曲运动过程难以看见,就将一个苗条的人比喻成一棵幼苗,高举的手喻为幼苗尖端,另一人拿手电筒从一侧照射其手,就能看见幼苗(人)慢慢地弯向光源,而照射其它部位不出现弯曲生长。再如讲染色体组时,将每人的一双手比喻成五对同源染色体,其中的一只手(五个手指大小、长短不同)表示一个染色体组。这样,用人体的肢体加以比喻,并结合学生的表演,上课就会显得生动活泼而又切合实际,学生能永久记住所学知识。 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随时都可以采撷一些客观现象和事物与生物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在丰富学生表象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一些枯燥和难以理解的生物学知识,变得易学易记,降低了学习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书是上瘾的药(2005.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