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侵华时,为啥将劳工叫做“浮浪”?原来和清朝一个学者有关

 江山携手 2019-06-18

日本侵华时,征用了大量的劳工,据相关资料显示,合计人数约1648万。但是,在这些劳工中,日本侵略者管部分劳工叫做“浮浪”,这是为什么呢?

(日本人在抓劳工)

日本入侵中国后,以伪满洲国名义夺取的原东北官方和部分民资庞杂的工矿交通企业需要运转,以及为巩固其侵略东北的成果修筑铁路、公路等工程、边境要塞等军事工程,开始征用劳工。

起初,这些劳工来自于东北本地,但是后来由于在东北修建的各种工程太多,所以开始征集其他区域的劳工。资料显示, 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前,每年都有数十万劳工从华北进入东北,人数最多的1927年高达104万余人。

根据统计,日本在侵华期间, 在东北所奴役的中国劳工数量达到1648万。

(中国劳工)

劳工群在矿山、重要工程和军事工程中从事着极其艰苦的劳动,承受着殖民统治下非人的奴役和压榨。劳工挤出来的是血,吃的却是只能维持活命的粗劣饭食,而且常常食不果腹。所住的包围在水沟、铁丝网内的工棚也多是不成样子的,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却难以御寒,许多劳工在睡梦中冻死。

为了防寒,过量地烧火,劳工被烟呛死,被火烫伤的事故常常发生。无数中国劳工在伤病面前倒下了,在频繁的事故中倒下了,在侵略者的刀枪、棍棒下倒下了。

日本帝国主义以中国劳工的血泪、中国劳工的尸骨作为投资和代价,进行着所谓的“满洲开发”,掠取数额庞大的战略物资。

(中国劳工)

1942年2月9日和3月1日,伪满政府先后推出《劳动人紧急就劳规则》和《关于劳动人紧急就劳实施要件》,规定“在公共事业或国策事业有紧急必要之时,可向民生部大臣提出申请配置所需之劳动人数”,如伪民生部大臣认为有配置的必要就“命省长或新京特别市长工出所需劳动人”,而伪省长接到供出命令后,指令市县旗执行,伪市县旗长则“就该地区内之居住者中指定就劳者,命其就劳”,要件中规定凡18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子,只要不是军人、学生和公务人员,均将被指定为“就劳者”,不得逃避。

这种劳务派工的差事,日伪称作“行政供出”,被摊派的劳工多数是贫困农民和一般市民。由于这种劳工的差事越来越多,“派”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多从事极其艰苦又危险的劳动,待遇也特别低下,所以劳工逃跑或躲避派劳工者日益增多,于是常常抓劳工,被抓的多为无辜贫民。

日本人管这种抓劳工的方式叫做抓“浮浪”。

(胡祖德)

为何把民工叫做“浮浪”呢?其实,这是日本故意贬低中国劳工。

清朝学者胡祖德(1860~1939)在《沪谚外编·新词典》中对流氓的定义是这样的,浮浪为事者,犹日本谓浪人,北京谓土混混,杭州谓光棍,扬州谓青皮。”

换句话说,浮浪也就是流氓。当日本侵略者抓普通居民做劳工后,害怕引起国际影响,所以故意说抓来的是流氓,让他们接受改造。但是,流氓必定不好听,所以他们就用“浮浪”两字代替。(参考材料,《东北抗日联军 》、《清史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