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C记录片给父母的启示:看小孩7岁的样子,能看到他的成年

 文豪学者 2019-06-18

这几天在刷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

这是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根据 'Give me a child unitil he is seven,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即'七岁看大'这句英国寓言拍摄的一部跨世纪纪录片。

1964年的时候,节目组选择了14名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大的英国孩子,跨越49年,跟拍和记录了他们的7岁、14岁、21岁……直至56岁7个阶段的人生轨迹。

'看小孩7岁的样子,能看到他的成年。'

或许,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已经超越拍摄者的初衷,这14个孩子的成长变化,才是更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

01阶层重要,努力也很关键

父母的阶层决定了孩子接受的教育,而教育又决定了孩子以后的眼界和高度。

约翰(John)、布鲁斯(Andrew)、查尔斯(Charles)是精英阶层的三兄弟,被人戏称'沙发三人组'。

这3个孩子都在私立学校读书,从7岁开始就对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当别的小朋友还在打架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他们有着规律的作息,明确知道自己会读什么中学,考牛津、剑桥。

阶级壁垒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这三兄弟都如自己所愿,最终考取了心目中的大学,读了牛津,有了不错的职业,一直跻身上流社会。

但正如影片中约翰说的那样,这样的拍摄,存在局限性。

镜头下的他们,很容易被人误解为自己从一出生,与生俱来就具备一种别人无法超越的权利。实际上,富人家的孩子也是很努力的。

镜头之外的约翰9岁失去父亲,妈妈为了供孩子们读书,只能出去工作,而他自己也通过努力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奖学金。

而且,富人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鲁,在镜头前说:'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物,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直接影响了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但这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命运有时候也有漏网之鱼。

尼克(Nick)就是那个幸运儿。

出生在乡村的尼克,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7岁的时候,当问到他的理想的时候,他说想知道月亮的所有事。

尼克说他是被迫长大的,因为他没有选择权。他不想和父亲一样选择做农民,生活在底层的他,比任何人都要努力。

当一个人拥有了知识,他的视野就变得开阔,也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他可以轻松地发现,限制他的天花板,也就只有方寸大,向前走一段,头顶就是广阔的天空。

教育最终改变了他,他考入牛津大学,在28岁的时候移民美国,结婚生子,人生一帆风顺。

无论富人还是穷人,要想改变命运,读书是最容易的一个捷径。

02父母给子女最好的成长礼物是陪伴

原生家庭在孩童时期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孩子在7-14岁这个年龄段,父母婚姻的质量和对孩子幼年的陪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56岁的时候,彼得(peter)曾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孩子是需要花时间去陪伴的。

男孩布鲁斯(Brucc),5岁的时候开始在全日制寄宿学校读书,人生最大的渴望是见到6千英里以外的父亲。

正是因为小时候亲情的缺失,当他自己做了父亲后,才更能体会陪伴的重要性。

布鲁斯平时很注重对孩子的陪伴,他经常带孩子参加野营,和孩子们同宿在一个帐篷里。他认为这样的互动,可以加深父子关系。

他把自己缺失的那份父爱,加倍补偿给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陪孩子做各种事,带孩子参加聚会,并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认清是非对错。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两个儿子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大学,而且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

影片中唯一的黑人小孩,西蒙(Symon)在福利院生活了很多年,他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才把他接回到了自己身边。

成年后的西蒙深知亲情的重要性。在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后,两个人参加了收养孩子的资格培训,收养了不少孤儿。

虽然他们生活不富裕,但却很知足,他的妻子经常这样教育被收养的孩子'不要嫉妒他们,你有我们的爱'。

父母的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是孩子通向光明之路的指示牌。

03性格是影响人生走向的关键因素

片子中的尼尔(Neil),从小被父母过度宠溺,他的父母对他有着强烈的控制欲。

他回忆说,身为教师的父母早早就给他做了职业规划,成为大学讲师或者银行经理,而除此之外,父母并没有把他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也没有教他任何学习以外的社会性的知识。

在父母的打压下,原本活泼开朗的他变得自卑、压抑、焦虑。进入社会,失去了父母的保护后,他完全无法应对眼前的生活和工作。

21岁他在工地做事,梦想从政;28岁他无家可归,四处流浪,靠政府救济金生活。

他也存在情感障碍,几次恋爱都以失败告终。到了最后,他甚至觉得自己不配生小孩,怕孩子遗传自己的失败。

而另一个孩子托尼(Tony), 虽然出身底层社会,但却有着乐观坚强的心态。

托尼是一个敢于冒险的孩子,人生阅历也非常丰富,7岁的时候想要当骑师,14岁就当了学徒,15岁辍学,做过赛手,开过出租车。

托尼虽然出身贫寒,但性格乐观、积极、向上,而且还是个务实的人。

他曾经对导演说,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他不认为这会成为他追求幸福的障碍。28岁时,他开上了出租车,有了3个孩子;56岁时,已经儿孙满堂,他对自己的人生很是满意。

乐观积极、热情阳光的人可以改变生活。

一颗乐观、坚毅、从容的心是家长能留给孩子的宝贵财富之一。

04婚姻不是女人的全部,独立才是

婚姻对女性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女人的第二条生命。

生活在富人家里的女孩苏西(Suzy),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婚,性格曾一度叛逆。21岁的她,活得像个小太妹,烟不离手,谈到婚姻一脸茫然,曾怀疑自己不会结婚。

但28岁那年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结婚后整个人就跟变了一样。

婚姻改变了苏西的性格,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找到真爱的她,回归家庭,安心在家做着一个幸福的小女人,活得知足而快乐。

除了苏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叫苏(Sue)的女孩。

苏14岁时候说不想结婚,想要充分地体会人生。

苏经历了结婚、生子、离婚,再结婚这样一个过程。但,苏是有梦想的人,她并不认为婚姻是女人的全部。

哪怕在人生低谷,她都怀着一颗乐观的心态从容处之,她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同时也积极寻找机会提升自己。

年轻的时候,家庭的原因让她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通过努力苏找到了大学管理员的职位。

56岁的时候,她还实现了少年时候的梦想,利用业余时间在剧团演出。

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的性格,让她平凡的人生闪亮着耀眼的光彩。她靠自己买了房,买了车,而且在56岁的时候,还成为了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一个学科的负责人。

婚姻对女性来说非常重要,但却不是全部。

相对于婚姻,独立才是一个女人应该保持的姿态。

一部纪录片,无法诠释什么叫成功,然而对于父母而言,成功就是看着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如他所愿的生活,就是上天最好的恩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