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27),26-26+28 探索中国汉服文化对日本传统服饰的影响摘 要: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不仅在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加深,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和服是日本传统服饰, 而和服的样式设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汉服的传统特色和设计, 具有特色的儒家文化, 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一大特色之处。我国古代汉服具有独特的魅力, 并且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近来逐渐被国人重视起来。本文通过对汉服文化和和服文化的比较研究, 来探索两种服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挖掘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并且, 研究还通过总结汉服的历史影响, 探究和服传承至今的原因, 探索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唐雯倩 (1996-) , 女, 江苏如皋人, 本科, 研究方向:日本语; 基金:中国汉服文化对日本传统服饰的影响;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和服是日本传统服饰, 而和服的样式设计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汉服的传统特色和设计。具有特色的儒家文化特点, 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一大特色之处。我们中国古代的汉服具有独特的魅力, 并且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也在近来逐渐被国人重视起来。本文通过对汉服文化和和服文化的比较研究, 来探索两种服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来挖掘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并且, 研究还通过总结汉服的历史影响, 探究和服传承至今的原因, 探索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发展脉络。 在当前的中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 研究中华文化对外国文化的影响,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1 中国汉服文化1.1 汉服的定义汉服, 是中华汉族传统民族服装的简称, 也是我国各民族服饰中历时最为悠久的, 影响范围广大的一种民族服装。汉服具有4000年历史, 并且在华夏民族的不断发展中, 以华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历史演化而具有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气息。 1.2 汉服的特点据有关研究表明, 传统的汉服装是最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 其舒适程度大于现在所有的服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衣扣, 束缚力小。汉服高雅华贵或潇洒飘逸。汉服是包括衣, 冠, 发式, 面饰, 鞋, 饰物等。汉服可以分为官服和民服, 官服和民服也可分为礼服和常服。 1.3 汉服的种类较常见的款式: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 以下列举2种典型汉服, 其与日本传统服饰有相似点: 直裾—于秦汉时期较为盛行, 之后又出现了多种款式。日本和服从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此款款式。 高腰襦裙—隋唐流行时装, 并且同期流行的钗钿大礼衣, 就是现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 2 日本传统服饰2.1 和服的定义和服, 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饰。和服在日本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名字, 并且和服的款式也有着细微的差别。在江户时代以前的和服是指吴服, 语出《古事记》 (1) , 那个时代的服饰还没有被称为和服, 服饰是由日本本土的弥生服饰和东吴服饰相结合而形成的, 在德川家康时期才被正式称为了和服。在被称为和服之前, 日本的服饰被称为“着物”, 而上述所提到的江户时期的“吴服”也是“着物”的一种, “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狩衣、马乘袴、肩衣袴、大纹等。这些都不是来自吴服, 而是源自日本本土的弥生服饰, 这些服饰属于一种古老的服饰。“十二单”则是在结合了弥生服饰、吴服、唐服、鲜卑服饰的优点之后, 并在后期改良之后而形成的。和服可分为武家着物和公家着物。在德川幕府时期“着物”、“吴服”被改称为和服, 成为了日本的传统民族服饰。 2.2 和服的特点和服的特点就是整体美, 各个细节都无不体现着这个特点。其是通过平面裁剪而做成的, 服装几乎由直线构成, 即通过直线来表现和服的整体美。在和服的裁剪中极少会用到曲线, 只是在领窝的地方开了一个较小的口子, 上领将多余的部分重叠在一起。如果将和服拆开, 可以看到用来制作和服的材质, 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由于这个整体美的这个特点, 和服在制作方面会比较方便。所以在制作和服时, 对于穿衣者体型的要求并不严格, 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 也不会给人带来衣不合体的印象。因为它具有很大的可调节性。和服基本上是由直线构成的, 虽然不能展现人体的曲线美, 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华贵, 很符合日本人的气质。不仅如此, 和服也适用日本的自然环境:由于日本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因此日本人会比较看重通气性。由于和服宽松, 衣服上的透气孔多, 并且和服的袖、襟、裾可以自由开合, 所以适合日本的自然气候。 2.3 和服的种类访问和服、浴衣、小纹和服、留袖和服、海老茶袴、花嫁和服、丧服、男式和服、振袖和服 日本在弥生时代没有留下实物, 因此难以下论断,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一时期, 日本出现了纺织物。 当时纺织物的织布方法, 是最原始的平织法。一般线的密度在一平方寸里有经线40根或50根, 纬线30根左右。线的材料是苎麻等树皮草茎植物。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2) 中曾经记载, 倭女王国派到魏或带方郡的使者高达4次, 魏使去倭女王国2次。在这6次交往的记载中, 就出现了大量的纺织服饰品。从以知的文献记载中分析, 238年, 倭女王献给魏帝的有倭国唯一生产的土布—斑布, 而在这5年后, 243年, 在倭国来使贡献的物品中, 有了倭锦、绛青缣、棉衣、帛布, 到倭女王之女即位的时候, 织锦水平又有了新的进步, 所贡献的纺织品又有了各种纹样的异文杂锦。倭国的纺织技术在5年之间发展的如此之快, 这与借鉴和学习中国的纺织技术是分不开的, 这是他们对中国秦汉时期先进文化学习的成果。 在秦汉文化的影响下, 工艺发达, 制作体现专业化, 有了向社会生产分工转变的倾向。纺织工艺的水平大大提高, 出现了植物纤维抽线织布, 用于纺线的石制或陶制的圆形纺锤也有出土, 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 促进了日本和服多样化的变化, 让当时的日本在和服的制作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3 汉服对日本服饰的历史影响3.1 中华文化对和服传承的影响之所以和服能传承, 原因如下: (1) 唐代的繁盛, 中日服饰文化交流频繁, 日本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 也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2) 和服蕴含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并设立联盟, 议员在参加活动的时候通过穿和服表现对和服的传承意识。 (3) 中华文化源源不断传入日本, 汉服的各种样式也不断更新, 使得和服能够传承下来。 在唐代以及随后很长一段时期, 由于日本文化受到中华文明的深深影响, 因此在儒学等方面也借鉴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使得和服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3.2 传承发展汉服的主要措施(1) 中华文化其实体现在其内在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同化民族。汉服作为汉文化的载体, 它的传承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传播。汉服与传统文化相关联, 展现的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文化, 汉服对于汉民族而言, 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要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汉服的传承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不管是国家还是政府还是个人, 都需要有珍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意识这个意识, 并且付诸行动, 让这个意识成为现实。 总之, 在当时汉先进文化的影响下,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 我们要看到传统中华文化在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和丰富内涵, 更好地传承及传播中华文化。对于我们中国民族, 在接受现代文化知识的同时, 勿忘传统文化, 能够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
|
来自: 故城宜遥思 > 《汉服与和服韩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