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契·杂文】传承与发展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传承与发展

——素心

走入日本的诸多原因中,有一点是因为有着古典情节的心中,一直深深地喜欢着日本文化中的中国古典素。日本文化亦如中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像一条美丽而纤长的丝带,飘舞在历史的天空中,形成一段灵动的乐曲,感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民众和国际友人,成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契合点。而对于日本来说,无论是文化、服饰还是建筑等各方面,都与中国更有着不解之缘。

日本文化之精遂以书道、茶道、武士道三种为代表,而此中没有一样可以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日本虽然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但原本是一个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据载,在公元三世纪末,日本的应神天皇之世,中国人王仁从百济渡日本,献《论语》十卷以及《千字文》一卷,从此开辟了日本文字的发展。后历经岁月变迁,文字也由日本人进行传承与发展,用中国楷书的偏旁引申出日本的片假名,又将中国草书的部首引用为平假名。再经过后世的吉备真备与弘法大师空海进行补充与总结,从而形成了日本的文字。而汉字也做为日本文字的一种,频频出现在公文与文学著作中,成为了见证中日文化共通的特殊符号。虽然日本曾经在各个时代都出现过废止汉字的运动与主张,政府也在教育体系中发表常用汉字表来制约汉字在日本的发展,但是,汉字就如一种迷迭香一样让人陶醉与难舍,不仅在日本文学界根深蒂固,也成为民众不可遗废的语言书写方式。

伴随着汉字的传入,书法也在日本行成一种艺术,做为一种汉字书写的艺术与法则,被日本喻为书道,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尊崇。奈良时代,日本还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之前,书写的便是中国的汉字,学习的是魏晋时期的二王书风。后来到了平安初期,虽然已经有了日本自己的文字假名的出现,但是上流社会所书写的依然是汉字。平安后期,日本本土文学的兴盛促使假名书写成为风气,而较为突出的以小野道风为代表的三迹书法,也是深受王羲之书法的影响,被称为羲之再现,可见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之渊源。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上古时期就有茶的传世之记载,可以说是茶的原产地,茶的故乡。在中国唐朝中期,被后世喻为茶仙的茶祖师陆羽曾著有一部巨作《茶经》,共十章,将茶的产地、制作、煮茶方法、煮茶器具等等作以详尽的阐述,将茶文化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度,使其从寺院皇家特有的饮品普及到民间,为茶的发展与兴盛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此时,日本派了大批的使者与信仰佛教的僧侣前往唐朝进行学习与交流,也借此机将中国的茶引入日本,日本的茶道从此得以发展和确立。

茶道传入日本后,吸收了禅院佛理的精华,讲求朴素、淡泊,有意将中国对于泡茶之四美即:茶美、器美、境美、人美的追求淡化,摒弃奢华,从而创立了具有禅理的日本茶道。也将饮茶由实用性、艺术性延伸为具有教育性与道德性的文化活动,流传至今。中国茶道讲求廉、美、和、敬,就是指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强调修身谦和不与人争长论短;诚肯淡泊不追求无谓的虚名假利;美善和敬不能迷失本真。而日本茶道则讲求和、敬、清、寂的精神,是要求清寂,悠闲无牵无挂,不问世事,静坐思过,静化心灵的茶禅一味的茶道观点与真谛。其最终的结果和境界虽与中国大相径庭,但归根到底终是有其异曲同工之处的,不外乎借茶道使人得以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生活与处事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而武士道精神与中国文化更是不可分离,与佛教及中国的孔孟之道渊源颇深。武士道精神是指不怕死,不畏死的精神,为了君主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已的生命,与中国的忠义如出一辙,却更多了份极端与双重性。中国古之忠义是遵循儒家思想的文士道的精神,忠君爱国,舍小我成大我,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则更严守这一道德约束,在君主与先祖面前,可以毫不留恋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而死并不是为了逃避,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对于一个武士而言,为了国家与民族去舍生忘死,并且有勇气干脆的死去,是光荣的,因为他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从这点便可以看出,其文化根底中的确有文士道的影子,只不过将其传承后又进行适当的更改,变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武士道,这也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发展吧。

提到日本服饰,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和服,日本叫做着物,而对于日本民族来说,和服不仅仅是为了遮体和保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一个日本传统女性,常常会因为拥有一套华丽而精致的和服而感到很满足。

而和服,追溯其根源,却依然与中国有着承启的关联。大和时代,日本倭王曾三次派使节前往中国,带回了大批的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中国的纺织技术成就了日本新的服饰文化,也将中国的服饰风格融入到了日本服饰当中。

在奈良时代,日本的遣唐使团从中国不仅带回了大量的物资,更带回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文化,促进了日本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其中,也带回了唐王赠送的大批朝服,这批朝服光鲜夺目,华贵异常,色彩亮丽,受到日本上层社会的喜爱。次年,天皇便下令,日本服饰举国上下皆仿隋唐式样。经过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和服也由唐朝的样式按照日本特有的传统习惯和审美观点加以更改,但万变不离其中,我们依然可以从日本和服中寻找到中国大唐盛世的风采。包括那振袖、围腰……甚至发式与头饰,将中国保留下来的有关唐朝人物服饰的珍贵画卷与如今日本的着物相对照,谁能说两者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日本式的建筑与庭院受中国的影响更深,如今依然可以看见中国元素的影子,甚至就是中国南方体系的建筑方式。日本的古建筑以木为构架,采用中国式的梁柱结构来建造,其外形美观典雅,其内部构造轻盈通透。并且同时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一些特点,包括斗拱、曲檐、翼角、鸱吻……等等,虽然融合了日本本民族的建筑特点,美学特点,但依然与中国古典建筑如出一则。其建筑理念以自然为主导元素,将一切自然的物资进行利用与安排,所有的布局、装饰都将天然引入其中,包括一草一石,一花一木都通过巧妙的设计,而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其用心之深,可以达到无微不至,无室不雅的境地。

居住在如此考究的建筑当中,推开门窗,当然必须有一片怡人的景色来进行搭调和配合,日本的庭院设计也是屈指一数的。高低不平的院落,似乎就如天然而未经雕琢一般,高低起伏的转折处,不规则地躺上几块鲛川石,石边斜出一枝山茶,茶树下再拥出一丛丛碧绿的水仙,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黄白花朵;或者在院落中设计一处假山池塘,小桥流水,大大小小的湖石相映成趣,间杂着各种树木与花草,精心却不造作,给人一种宁静无为的清幽之感……太多不胜枚举的设计方式,让日式的庭院成为了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化,甚至在繁华的街市中人们也不忘记装典优雅之境。而当我们静下心来,走过每一处清幽的景致时,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意味?

当然,日本的确从中国传承了许多事物和思想,但并不是完全成为继承和拿来主义的国家,而是在其本民族的重新总结与归纳下,又产生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处世哲学。如今日本经济在电子产品与汽车产业的支撑下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前沿,国民生活质量标准也成为典范,社会稳定,秩序井然。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都能够居于世界前列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平和的心态,稳步地发展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并传承。

在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日本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国家特色,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同时,中国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飞速地成长起来,并在为成为世界领先国家之一的目标而努力和发展,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尊敬。中国与日本都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国,而在根本上又有着统一的根源,这也是近年来两国之间不断增进国际交流的原因之一。如今在日本的华人据2007年统计已超过66万之多,之所以吸引大批华人来日,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有着中国情结,从日本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

中日友好不是一句漂亮的话,而是一项值得两国人民认真去做的事业,之所以说成事业,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两个国度里的人都需要用心去努力与奋斗,为事业的成功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如本国的国花牡丹一样,华贵、端庄、大气磅礴,拥有着一颗宽容的心,用她特有的情怀,包容着整个世界。而日本也如其国花樱花一样,温柔、清雅、缤纷烂漫,宁静地守望着幸福,等待美丽的时节。而国际友谊就如这春天一样,可以滋润每一朵花娇艳的盛开,也可以让所有的传承与发展变成相互的付出与给予,让一切美好的事物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发展下去,再次奏响历史华丽的新篇章。

2010-5-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