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点茶”中必备的器具,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 点茶——宋朝时把对“抹茶”的调制称为点茶。在宋代经常以点茶的技艺赌胜负,所以点茶也叫做“斗茶”。 “抹茶”起源于唐朝,至宋朝时随着制茶技术和竹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唐朝的茶筷已经不能满足对“抹茶”的泡制,为了跟日益流行的“抹茶”相配,宋代的茶具种类又增加了前所未有的“茶刷”———茶筅。 茶筅一般以竹制作,将细竹丝系为一束,加柄制成。茶筅的使用要点是:“手轻筅重,指绕腕旋”,而手持茶筅拂击无力或注水过猛,都不益于茶汤泛花。 茶筅虽小,使用时也有不少讲究,必须十分当心。严格地说,茶筅是一次性消费品,但为了崇尚节约,在日常的练习中大家一般会反复使用一个茶筅。 茶筅用过后要洗干净,晾干。洗干净后,把竹丝的形状要用手指整理,可以轻轻的向外拨一下。避免竹丝都聚拢来,就会影响再次的使用,会影响抹茶泡沫的生成。 在宋代,点茶传入日本,进而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茶道,当时的点茶方式及所用器具也一并传入,如茶筅就一直沿用并发展至今。 茶道具中的“茶筅”体现了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深远影响,在一般的茶道练习中,他们也会反复使用一个茶筅,只是举行重大茶事活动时,会规定必须使用新茶筅,以“圣洁”来表示对茶事的重视、对茶人的尊敬,以及对“和、敬、清、寂”这一茶道精神的领会和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