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实战:一篇文章教你学会防治中风(值得收藏)!

 山东中医竹林 2019-06-18

原创: 马纯阳 庆余阁 今天

在中国古典书籍之中,一般第一篇文章都是关于风邪的,有的是关于伤风感冒的,叫做感冒门,有的是关于中风的,叫做中风门。一般认为中风的最基本原因就是因为风邪,但是到了后来的医家发现,中风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发现跟虚有关,跟痰有关,等等。

不管如何吧,这几个因素总是纠结在一起,同时出现在中风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其实中风之所以高发,跟人类的文明程度有关,人类是用脑子的动物,所以脑子运用过多,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疾病,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高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中医周易的义理来说,文明属火,是离卦,所以人类来说,心火是最重要的,如果心火不能很好的发越,就会生病,大则国家有问题,小则个人有问题。

回过头来,其实导致中风的原因很多,但是最基本的还是人体的正气虚,所以气血虚是导致中风的首要,根本原因,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后世医家在提出中风疾病的防治时,特别提出了养气血的思路。

一般在中风先兆之前,必定有几大特点出现,比如第一个就是手脚麻痹不仁,会出现突然间的手脚不受控制;第二个则是出现头晕,头晕被认为是内风鼓动的一个表现,只要出现了这个症状,就意味着离中风不远了。第三个就是人的手指大拇指不用,手足太阴经肺与脾所经过的地方麻木不仁。如果以上三个现象都出现了,就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中风了,需要提前预防。

通常来说,预防中风有两个方向,如果是阳性的肝阳上亢,出现头面红赤时,就应该滋阴潜阳,此时主要在滋阴上;如果出现的是气血亏虚,胃口不佳等现象,那就应该从健脾强胃上下文章。

肝阳上亢的患者,一般有头面红赤,四肢温暖,胃口大,每天摄入大量的食物,声音洪亮,四肢孔武有力,此时一般就按照肝肾阴虚来考虑,可以考虑使用我们熟知的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滋阴之药,吃一段时间之后,变得更加稳定,经常关注其血压,关注症状,预防发病。

如果是脾胃气虚型的患者,预防中风就必须从脾胃入手,比如出现了四肢无力,出现了四肢麻痹不仁,此时就会用一些补脾胃的药物预防,通常情况下,脾胃气虚的患者,必定还有胃口差,或者痰饮重的特点,所以用的比较多的方剂就是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还有半夏陈皮除痰理气,是一个理想的调养的方剂;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含有黄芪的方剂来治疗,比如通常知道的补中益气汤,比如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自《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组成,是治疗血痹虚劳疾病的重要方剂,主要表现就是阳脉涩,阴脉玄,导致的手脚麻痹不用,此时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打方剂,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我一般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情况就是,凡是出现了手脚麻痹,出现了手脚坐久了会麻痹的情况就使用,是预防中风非常不错的方剂,同时也是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一个好药。

另外,补充一下,在预防肝阳上亢的中风患者时,会用到三黄泻心汤,也就是黄连、黄芩、大黄汤,这个方剂的作用就是降低脑充血,能够降低血压,对于现代很多实证的肝阳上亢有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

以上是关于中风的预防,但是并不是说我们所遇到的情况都是有时间准备的,很多时候我们遇见的中风都是很严重的,可以说不给我们任何机会准备,一个医生很多时候遇见的就是一个无解的局,患者并不会给我们任何机会去准备,一上来就是各种已经积重难返的情况了,所以此时的我们能够救命才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我们能够辩证精准,在最危险的时刻用药精准,然后挽回生命。

中风在古代的书籍之中,为什么会放在第一篇,主要原因估计就是这个,一不小心就是死症,如果一个医生没有方寸,很有可能第一次行医就是给别人送终。

在中风患者中,最危险的有两类,一类是脱证,一类是闭证,所谓的脱证其实就是大汗出,大小便失禁,口开,眼开;所谓的闭证则刚好相反,两者之间的不同决定了脱证和闭证的治疗思路也不一样。明天我们继续讲如何治疗脱证,如何治疗闭证。

对于脱证的记载,一般偏向于脱证是虚,所以治疗上需要补,《医宗必读》:凡中风昏倒……若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如鼾肺绝,即是脱证。更有吐沫,直视,肉脱,筋骨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妆,汗出如珠,皆脱绝之证。《金匮翼·中风统论》:卒中之候,但见目合,口开,遗尿,自汗者,无论有邪无邪,总属脱证。脱则宜固,急在元气也。元气固,然后可以图邪气参附汤。

药用其毒,气取其偏,中和之体,不能治病

其实,脱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症状,所以治疗时一般都会用一个更加威猛的方剂,那就是三生饮。

三生因乌头、附子、南星,然后加入一些木香三生饮所治疗的中风之后的急诊其实不分脱证还是闭证,如果是脱证就会加入一些人参,作为主要药物,如果是闭证就会加入更多的木香,但是不管如何,都会出现痰涎涌盛的现象。

以前的乌头、附子、南星都是生用,但是生用并不是说从地理刚蒿出来就用,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炮制,比如三生饮就会用水泡七天七夜,要换很多次水,才能使用,不然的话还是有很强的毒性的。

川乌是非常毒的药物,其药力比我们通常使用的附子还堵,所以古代也会用川乌、草乌这种毒药作为捕捉猎物的帮手,在箭上涂一些川乌、草乌的汁,就能够让这些动物见血封喉,一招致命。人如果使用不正当,也会导致各种中毒,其中附子与乌头中毒是很厉害的,有一次我自己开了附子,量比较大,熬的时间相对较短,服用之后,其实并没有温暖下焦的作用,反而出现了恶寒的反应,同时头目眩晕。最后还是吃了一些肉桂之后,才缓解。当然,对于乌头的毒性,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加以缓解,比如我们知道使用远志就可以缓解,可以用甘草,还可以用肉桂。

至于天南星,记得十年前,有一个治疗肝癌的医生特别喜欢用天南星,据说治疗肝癌疗效非常好疗效,众所周知,癌症其实是痰瘀互结之后产生的病症,所以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使用可以消痰化饮的药物肯定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本草汇言说“天南星,开结闭。散风痰之药也。但其性味辛燥而烈,与半夏略同,而毒则过之。半夏之性,燥而稍缓,南星之性,燥而颇急;半夏之辛,劣而能守,南星之辛,劣而善行。若风痰湿痰,急闭涎痰,非南星不能散”,天南星与半夏都是天南星科的植物,都具有治痰的作用,所以半夏与天南星有的时候可以通用,但是天南星的性味比半夏霸道。只有有痰湿,就可以用天南星,而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痰湿之邪,所以天南星又被认为是广谱的抗癌药物。

很显然,三生饮所用的天南星,就是用的天南星豁痰燥湿的功效,天南星的性烈之气在救命的时候还是非常好用的,所以在三生饮之中,用的就是生的,烈性。

另外,三生饮还有两味药,很重要,一味是木香,木香是一味理气之品,很多时候对人体出现的气血不通导致的疼痛等症,木香有非常快的疗效,小时候因为吃错东西了,容易腹痛,这个时候只需要口含一块木香,很快痛疼就下去了,所以小孩子的方剂中,经常会用一些木香。因为,在小儿来说,气不顺是常见的事情。

气滞,其实就是脾胃气虚的一个表现,一般情况下,只要出现了气滞,就会有头脑转不过来,很多时候也会有血瘀,脑溢血或者是中风,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气滞血瘀,所以在整个方剂中加入木香,有其道理。另外,治痰先治气,必须先理气,三生饮一个最强大的作用就是瞬间将痰饮之邪赶尽杀绝,只有这样才能救回来。

另外,这个方剂还有一个重要的药物,那就是人参,关注我们公众号的朋友应该知道,人参一直以来都是很好用的,特别是急救的时候,因为中风很多时候都是出现虚证,所以大概率可以用得上人参,但不排除一些肝阳上亢的患者,因为气血太旺盛导致的中风,此时则另当别论。

安宫牛黄丸本为热证设,为何成为了防治高血压的香饽饽?

后世使用这个三生饮,主要还是因为脱证,而闭证则刚好相反,因为闭证是一片实相,所以治疗时也需要重点在活血化瘀,开窍上下功夫。证见卒然口噤目张,两手握固,痰壅气塞。闭证宜开,用苏合香丸、牛黄丸、至宝丹、活命丹之类。

牛黄丸的使用,《温病条辨》说“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其实牛黄丸治疗的神昏谵语,很多都是因为发烧之后,气血上居于头部,所以神昏谵语,是非常明显的实证,这个跟闭证有很大的类似点。

安宫牛黄丸的成分主要还是由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变化而来,从方药组成来说,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从立方之意来说,就是一回事。“牛黄(一两) 郁金(一两) 犀角(一两) 黄连(一两) 朱砂(一两) 梅片(二钱五分) 麝香(二钱五分) 真珠(五钱) 山栀(一两) 雄黄(一两) 金箔衣 黄芩(一两)”,吴鞠通解释说“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方也”,现代的高血压患者,其实都是实证,大多数都是因为营养过剩导致了高血压,导致了中风,也类似于温病的温邪在上,神昏谵语。

牛黄是牛的胆囊结石,其实按照中医吃啥补啥的理论,牛黄最能治疗的就是肝胆之热,所以相火上炎之心火旺盛证,都可以考虑使用牛黄,而中风大多数还是算肝阳上亢,所以从一开始,安宫牛黄丸就是为肝阳上亢而设立的,你说这个方不是治疗中风的,会是治疗什么的?

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跟升麻一样,都是非常好的清热解毒之药,在治疗温病的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所谓的邪鬼瘴气,就是因为心神受扰,导致的神志不清,比如谵语呀,比如说胡话之类的。通常情况下,犀角都是犀牛的角,但是真的不多,很多人会用水牛角代替。

其实,犀牛与水牛的生活习惯是类似的,都是泡在水中生活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共通的,是可以替代的。

在安宫牛黄丸中的一个重要的药物就是珍珠,珍珠是河蚌的内涵物,一般来说可以看成是跟牡蛎类似的药物,但是珍珠更加阴性一些,特别是治疗情志疾病时,还是不一样的。古人认为真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珍珠这种东西很特殊,我做过一次试验,就是将买来的珍珠放在水中养,然后半年后,看一下被子的壁,发现其光滑程度比另外一个没有放珍珠的被子要光滑很多。从这个试验可以看出,珍珠真的可以附着在皮肤上,使皮肤更加光滑,另外也表明其实珍珠是阴性的药物。

另外,安宫牛黄丸之中还有郁金,郁金是疏肝理气的,冰片也是类似的作用,其实安宫牛黄丸与其说是安宫(心),不如说就是治疗肝阳上亢证的药物,因为主要的药物都是入肝经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此之外的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朱砂补心体,泻心用,这些都是从心火旺盛入手的,也可以说是安宫的。

明白了这些道理,其实治疗高血压就很简单了,比如我们现代被医疗界吹得很牛的黄连据说是三高的杀手,三黄泻心汤就是专门治疗脑溢血的好药。而有某个中医界的名家治疗糖尿病,一上来就是60克黄连,每次我跟某个专家聊天,他都会批判这种用药方法。

小续命汤,那才是真正救命的方

在中风的治疗过程中,有一个方是常用的,那就是小续命汤,这个方出现在很多地方,比如我们通常知道的《金匮要略》中有这个方的记载,就连一般的史书上都有这个方的记载,比如我们知道的《晋书》中也有记载。

当时的南方有孙恩,卢循反叛,而刘裕作为政府军,跟他们一直在斗争,孙恩他们给刘裕送了一包粽子,里面有益智仁,其实就是暗示着,你个傻帽,赶紧学习吧,智商不够用。

而刘裕他们则送他们一包小续命汤,意思就是说,你就是一个要死的人了,赶紧吃药吧,药不能停。这个就好比前几年,韩寒在一个发布会上,用一个优盘的USB接口指示别人,从这个可以看出来,小续命汤就是非常常用的药物了。

其实小续命汤是非常好用的,而习惯是,很多人看到里面有麻黄,就不敢用了,因为麻黄是性烈之药,很多人都不敢直接使用。但是,只要有过临床的人,其实都可以证明麻黄这味药是非常不错的,只要是肺部的问题,用麻黄的疗效是立竿见影的。

一般来说,我们教科书上说麻黄主要用以表寒,但是实际上,只需要有寒邪,或者经脉不是很通常,就可以用麻黄。《本草》中记载的麻黄的用法是非常多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可以说从外感疾病,到内在的咳嗽,到因为久而久之导致的积聚,还有就是腠理不通的毛病,都可以使用,甚至可以用来美容美颜。有的时候,麻黄还是很好的止血之药,比如《子母秘录》治产后腹痛及血下不尽。麻黄去节杵末,酒服方寸匕,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止。

   可见,麻黄是可以帮助人体止血,活血化瘀的。一般来说,使用麻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寒象,所谓的寒象,其实就是脉有点紧,而且是浮脉。其实,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只需要一出汗,血压就会降低,所以麻黄作为发汗的药物,只要人体的津液允许,或多或少发一点汗,就可以减轻人体的血压问题,脉象就会由原来的玄紧变为柔和一些。

小续命汤组成其实是从麻黄汤改过来的,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四味药俱全。然后再加入一些活血的药物,加入一些补气的药物,稍微再中和一下,就成了千古名方了。除此之外,还有附子、人参、芍药、防风、黄芩、防己,古人认为“六经风中此方通”,其实所谓的六经中风,就是几乎所有的中风,不管是哪种,只要不是脱证或者闭证,就可以用这个方剂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小续命汤治疗所谓的刚痉柔痉,就是我们现代的脑膜炎,破伤风等疾病,也可以治疗因为风湿导致的肢节疼痛,治疗因为风湿重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总之小续命汤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剂。

但是,不管如何,这个方子的主要思路还是在中风疾病上,只要机理差不多,就可以适当的使用,比如我们现代的高血压,都可以参照这个思路来治疗。方中的芍药用的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的芍药都是用来 柔肝的,对于肝阳上亢的患者,芍药的使用可以很快的减轻症状。

其中的防风,也是非常好用的药物,一般来说,防风的用处都在治疗风病上,所谓的风病,很多都表现在头部疾病,只要有头部的不适,中医一般都会看成是风病,所以风药可以达头,只有风药才能够的着。我们知道的脑血管疾病,其实很多都有头晕,头痛的症状,这就是典型的风疾,此时就需要用防风。

还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风必须要用附子,而且同时还要用黄芩,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作用的药物,众所周知的附子是治疗少阴疾病的,一般针对的就是精神萎靡的症状,而黄芩则主要针对的是因为少阳相火上炎,导致的各种炎症。黄芩与附子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方向性逆反,为什么还要一起使用呢?因为,只要出现了中风现象的人,一般都有一个现象,那就是上盛下虚,头部的血脉怒张,气血都涌到头顶了,但是下焦很弱,所以肾阳虚会很明显,此时就需要将上焦的火气下降,下焦火气不足,所以要用附子温阳。

而附子对于一些有下焦虚的患者,可以用到。比如我们通常知道的引火下行,就是利用了附子的这个特性,可以补下焦。我们经常用的真武汤就有一个现象,那就是脚底如踩棉花,整个人是头重脚轻。一般,中风病患者都会有这种现象,所以用附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黄芩的泄相火,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止血,比如我们通常知道的肠道出血,知道的眼睛出血,还有肺部出血,胃部出血,凡是血症都或多或少可以用黄芩止血,中风其实在原理上就是内部出血,从这点上来说,我们古人的经验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古人不知道中风是脑出血,但是在用药上已经有所体现了。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黄芩降相火,其实就是肝胆之火下降,用黄芩降火,肝胆之气下降,就会带动整个阳明气血下降,这个比半夏、生姜之类的降更有意思。

更关键的是,古代的人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还会加入一味防己,防己大家都知道是一味非常好的利尿药物,其实利尿药物不管是哪种,都可以降低血压,而防己是我们通常用来治疗风湿的重要药物,在治疗中风的时候,加入防己,确实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但是古人就是加入了,而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在不能理解古人为什么加的时候,就按照原方取用,这是我临床一贯的原则。

除此之外,还有人参,人参这味药是很常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病都是虚弱的,大家从一开始学阴阳的时候就有所知,但是事实上是否如此呢?在治疗中风的时候,用人参,是否有其他的考量?我认为,人参的使用,还是主要因为虚,虽然很多中风患者刚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虚证,但是事实上已经有虚的基础了。

中风如感冒,当从上部治之大秦艽汤

小续命汤是治疗中风的通用方剂,但是古人总是喜欢自己发明一些好的药方,小续命汤有一个比较致命的缺陷,可能当时也有人发现了,只是后人将这个缺陷放大了而已。

因为麻黄的性烈,很多体内津液不足的患者,特别是经常出汗的患者,有的心液不足,吃点含有麻黄的药物就会出现心悸,会出现各种不适。所以古人在治疗风寒感冒的时候,另辟蹊径,那就是另外一个方剂,叫做九味羌活汤。主要组成就是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 甘草,这跟我们接下来要解的大秦艽汤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秦艽汤主要组成跟这个方剂很类似,主要是在这个方剂的基础上,记录了石膏、当归、白芍、熟地、白术等药,减去了细辛。

所以说,大秦艽汤其实就是一个九味羌活汤的加减,而加减的药物只是原来的药味中加入了补气血的药物,所以从小续命汤与大秦艽汤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治疗中风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治疗风寒感冒的基础上加入补气血的药物,即可。

要理解大秦艽汤,从九味羌活汤中加以分析,就可以得出结果来。一般来说,九味羌活汤治疗的感冒也跟麻黄汤类似,但是麻黄汤治疗的主要是寒湿为主的感冒,所以脉象上一般都是浮紧脉,而且有腰部疼痛,全身酸痛的主要症状,但是看一下麻黄汤针对的舌象,就知道,不会有内热证,而且麻黄汤针对的是风寒感冒才开始,津液还没有丧失,如果是津液丧失了,再用麻黄汤,那就很不好了。

而九味羌活汤,其实治疗的与麻黄汤类似,但是九味羌活汤之中加了两位药,这两位药很特殊,那就是黄芩加生地。一般来说,外感疾病是不能用滋阴的药物的,但是为什么不用麻黄,而用了滋阴的药物呢,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知道的津液丧失太多,还有就是中焦有热,此时用黄芩,很有必要。但是,为什么用生地呢,主要还是因为津液丧失太过,一般来说津液丧失太过,很多人会出现鱼际脉,此时如果纯用上头的风药,估计很多人就受不了了,麻黄汤此时是不能用的,所以要用生地这种药降一下,鱼际脉才会消停一下。

大秦艽汤组成:秦艽三两,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各二两(各,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细辛半两。

一般来说,用大秦艽汤的契机就是人体有心脏问题,还有心烦口渴的内热现象,此时再用大秦艽汤就比小续命汤更加有力了,但是一般来说,小续命汤有时也会加入石膏,但是毕竟麻黄的刺激性太大,有的时候还是必须考虑大秦艽汤。

一般来说,脑中风的患者多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心脏都不太好,此时如果不用大秦艽汤,也有点说不过去。

肾虚中风多难言,地黄饮子解人语

在患者中风之后的几天内,一般都可以按照外风的思路辨证论治,但是日久则会出现内虚,比如肾虚,就需要从虚入手来治疗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从肾治疗,不管我们要解的地黄饮子还是后面的资寿解语汤,都是从肾的角度加以辨证论治。

地黄饮子是刘河间发明的方剂,一看方名就知道此方以地黄为君药,是治疗中风的常用方剂。其实这个方剂出来之后,后来的治疗中风的方剂貌似都有类似的特点,那就是从内部找原因,不把外风当成中风的主要因素了。这也是宋代的哲学发展之后必然出现的结果,而且《内经》早就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明训。

地黄饮子主要的还是从补的角度来治疗因为中风导致的“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我们现代都知道了中风其实就是因为脑血管破裂之后,在脑部形成了淤血,所以阻滞一些神经发生作用,所以治疗的时候,很多都是从活血化瘀的角度来治疗,比如我们知道的补阳还五汤。

但是,在中医的另外一个理论中,就是脑与骨髓相通,而肾是主髓的,此时就有必要从肾虚的角度论治了。整个地黄饮子,主要的药物就是在补肾,比如熟地、山萸肉、石斛、麦冬、五味、石菖蒲、远志、茯苓、内苁蓉、官桂、附子(炮)、巴戟等分,每服五钱,加薄荷少许煎。

论者以为:熟地以滋根本之肾,桂、附、苁蓉、巴戟以返真元之火,山茱、石斛平胃温肝,志、苓、菖蒲补心通肾,麦、味保肺以滋水源,水火既交,风火自息矣。其实,其中有一位药发挥着重要的祛风作用,那就是巴戟天,巴戟天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唯一两味药物有“去大风”疗效的药物,所以一般补肾的时候会用巴戟天,还有就是中风的时候会用巴戟天,再一个就是我们认为的皮肤病,有的也是大风导致的。

很多中风的患者,其实就是一个肝风内动,或者肝阳上亢,治疗上就是重镇即可,所谓的肝阳上亢表现出来的症状,很多就是头面红赤,所以在治疗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套路就是滋水涵木,这个方子跟后世的镇肝熄风汤有意思。

刘河间曰∶中风,非外中之风,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故卒倒无知也。治宜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医贯》曰∶痰涎上涌者,水不归元也;面赤烦渴者,火不归元也。惟桂、附能引火归元,火归水中,则水能生木,木不生风,而风自息矣。

地黄饮子的用药有几个特点,一个是补肾的,比如熟地,比如肉苁蓉,比如山茱萸,还有石斛,这些都是很明显的滋阴作用的药物,再有就是麦门冬、五味子,这些药物其实主要还是滋肺阴的,在这里用这几个,有一些特别的含义。麦门冬比较特别,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其通绝脉的功能,也就是补肺阴能够达到的效果,同时也有通心的作用,所以在脑中分之后用这个药,有特殊的含义。

另外,本方中的一个附子和肉桂具有特殊含义,因为古人其实也观察到了中风患者的头面红赤,如果是一味的滋阴,很有可能出现腻隔,加入一些肉桂和附子,能够引火下行。当然,这种情况必须先确认,那就是下焦是虚寒的,上焦是热性的,如此才能用附子和肉桂两位药。

总体来说,地黄饮子治疗的就是肾虚导致的手足偏废不能用,出现了的嘴巴不能说话,但一定要确认,这种是虚性的中风后遗症,而不是实性的中风后遗症。

资寿解语汤,竹沥清凉滋阴妙

下面我们继续讲资寿解语汤,这个方剂是比较特殊的,在古代治疗中风有的时候有很多非常便捷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我小时候就经常帮我把烧竹沥,竹沥是一味非常好的滋阴降火的药,一般都是用来润燥的。

古人解资寿解语汤,首先就来一句,“资寿特名解语汤,专需竹沥佐些姜”,一般中风了,不能说话,很多时候就可以用竹沥一大盆,慢慢饮,几次下肚,中风不能言的症状就可以改善。

资寿解语汤的组成比较特别,有的是外感用药,来自于小续命汤的思路,比如羌活防风,也有桂枝附子引火下行的用法,所以加入了肉桂、附子,还有的思路就是后世的肝风内动的病因,所以用了酸枣仁、天麻,羚羊角,然后才是甘草之类的药物,甘草炙竹沥生姜汁调服

所以资寿解语汤是一个综合了内风,外风因素而后综合治疗的方法,外风则从羌活、防风入手,可以引药入癫顶,内风则是从羚羊角、天麻入手,再加一些滋阴的竹沥,还有生姜汁。羚羊角这味药比较特殊,一般我们都不用,或者主要还是在温病的后期,发烧神昏谵语时才会用到,其实中风也是脑部的问题,也可以用羚羊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