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类学习干货|扫除“划分词性、填空组词、缩句”等障碍!

 雪花飘无声 2019-06-18

词类学习干货,学习语法,玩转语文基础题和阅读!本文阅读估计5分钟!

尽管现在中小学已淡化语法的学习,但关键时刻就明白了它的基础性、工具性。词类就是很基础的知识,不论你现在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学好它,你就多了一把打开语言的钥匙。

请看相关试题:

注:可能就要问:什么是量词?有什么作用?

“的”字前面填空题,最好能填形容词,因为“的”字后面用了名词。

的得地的用法口诀

·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

这里也涉及名动形三大实词知识,才能用好“的”、“地'、”得“三个助词。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可以理解为总结句子意思的意思。

如何操作:

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前面的词语,得后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

1、例: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培育更美、更新奇的太空花卉。

科学家培育太空花卉。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

改为 :

缩句最后保留下来的成分基本上就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也都涉及到词性语法知识。(注:关于缩句,可参看头条文章:《缩句,让你不再难!认真学习5分钟》)

还有阅读题也有类似词性辨析题,如2017嘉兴四上绿色评价卷:

26.下面句子中,作者运用了4个连续动作,把包项链的过程写具体了,写得真好!

店主从柜子内取出了那条项链,小心翼翼地装在一个小礼盒里,用一张漂亮的粉红色包装纸将礼盒包好又在盒子外面 系上了一条绿色的丝带。

(1)请你用“O”在句子中圈出这些动词。

(2)收到妹妹的礼物时,姐姐可能会做什么呢?请你学习这样的写法,发挥想象写一写(至少用上三个连续动词)。

考情分析:有的同学词性不分,把“小心翼翼”和“包装纸”也划为动词一类了。当然也有不理解词意造成错误的。第二小题用动词遣词造句。这些都涉及了动词的区分与使用。

中学语文考对联知识,不是也要强调词性相同这一基本要求吗?还有病句修改中,词性不分也是用词错误的一种常见类型吗?如:你很智慧。应说:你很聪明。

看来,词性语法知识题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中,是无法回避的知识点,中学更强化词性知识的运用。只有学习它,运用自如,方能在语文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词性,也叫词类,是指作为划分词类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中词按照词性来划分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今天我们就词性的划分方法和技巧做了个归类。希望对大家学习语文知识有所帮助。

具体词性与举例,如下图:

小学语文主要掌握词性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如何辨析,风中语声郑老师有妙招!记笔记!敲黑板喽!

给您两块试金石:副词“不”和“很”。

名词不能用“不”和“很”修饰,如:学生是名词。就没有“”不学生”、“很学生”的说法。

动词一般能用“不”修饰,但不能用“很”修饰。如:跑是动词,可以说“不跑”,不能说“很跑”。

形容词都能用“不”和“很”修饰,如:”淘气“是形容词,“不淘气”和“很淘气”,都能说得通。

注意: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如:想念是动词,可以说“不想念”,也可说“很想念”,它就不是形容词。

注意: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语法都是总结出来的条条框框,而且又很抽象,小孩子弄不懂的。也有老师认为考试也没有具体考语法的,再说教学语法枯燥无味,不强调学更好!

其实不然,小学语文虽不强调语法知识的概念,但在基础知识和阅读考查中,用“连续动作的词”来代替动词的表述,最后又在考题表述为“用上三个连续动词”,不也是强调要用到词性等语法知识吗?与其遮遮掩掩地说,不如光明正大地说出来,孩子不懂没关系,到了中学老师再教深些、具体些,相信孩子们也能不掌握好语法知识,运用好祖国的语言。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专家认为,即使在小学阶段,孩子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帮助他们牢固地、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语法教法。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中的必不可缺的内容。

语法知识,不论考与不考,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能渗透一些就渗透一些吧!中小学衔接,就从语法知识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