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演义】第一回 赤脚大仙酿瘟疫 嘉佑三年出妖魔

 绿野萍踪01 2019-06-18

水浒演义

第一回 赤脚大仙酿瘟疫 嘉佑三年出妖魔

《水浒传》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施耐庵到底在书中隐含了怎样的创作思想,似乎早有定论。这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的巨著,就是写梁山泊好汉揭竿而起,造反起义,然后,在宋江的带领下被朝廷招安,做了很不光彩的投降派。梁山泊108个好汉都是英雄,宋江则是一个很猥琐的阴谋家,架空晁盖,违背大多数好汉的意愿,替天行道,做了朝廷的鹰犬,一伙强盗去打另外一伙强盗。当真是这样的吗?如果细读原著文本,大概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和看法。绿野老道将从文本出发,参考《水浒传》所据蓝本,以及相关历史背景,解读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梁山故事。

《水浒传》全书大纲

读《水浒传》一定不要忽略“楔子”,这是全书的总纲。所谓“楔子”是古本,或者说,大概就是以金圣叹批点的贯华堂本的全书开篇。而现在流行的通行本,大多把“楔子”做第一回,其版本应当是容与堂刻本。而且,无论是贯华堂本还是容与堂本,现在的通行本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删改、拼接。《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这里讲不清楚,只是说明一下,本文所依据的主要是贯华堂本。

楔子所讲的内容主要是大宋仁宗朝,京师出了瘟疫,宋仁宗召集御前会议,派殿前太尉洪信前往江西龙虎山请当代张天师出山,到汴梁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这洪太尉到龙虎山后,并没有认出化作牧童的张天师,反倒在山脚下的伏魔大殿放走了地窖中前朝天师镇压的妖魔。

按照贯华堂本结构,洪太尉放出妖魔后,才“楔”出全书回目,梁山好汉随着纷纷出场,水浒大戏正式开锣。这样的结构很明确的告诉读者,梁山好汉就是“妖魔”。所以,读书首先得定位:这是一部关于妖魔的故事。

那么,施耐庵为何要写妖魔故事呢?这部书也不是神魔小说呀!因为“楔子”是全书大纲,这个问题得稍微细细的讲一讲。

赤脚大仙下凡

通行本全书是从“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连一首卷那首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诗都省掉了。但是,这还不是《水浒传》的开篇。

贯华堂本《水浒传》的开篇是一首北宋哲学家邵雍的一首七律,然后,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书中说,赵匡胤是霹雳大仙下凡,平息了五代十国之乱,天下得以太平。邵雍说:“纷纷五代离乱间,一旦云开复见天。”对宋太祖倍加赞赏。

写罢宋太祖,便直接来到宋仁宗这朝。施耐庵说,宋仁宗是天上赤脚大仙下凡。这位道家散仙原本不肯到下界做皇帝,出生时整夜啼哭。于是,上天给他派了文曲星包拯,武曲星狄青来辅佐。于是,这位赤脚大仙便不哭了。

赤脚大仙是道家散仙,用现代语言说,大概是体制外的神仙罢。而仁宗的老祖宗赵匡胤则是道家雷部正牌神仙,级别比赤脚大仙高了不知几个等级。道家认为,自然界以雷霆威力最大,雷部当然是道家最厉害的部门,从这个部门空降的干部,肯定是正宗的道家神仙。所以,施耐庵的意思是,北宋王朝已经江河日下,道家上界只派了个散仙来应付局面。所以,一切的变糟糕,就是从宋仁宗这里开始的。

到了徽宗朝,情况更不不妙。赵佶不是上界大仙,只自封道君皇帝。所以,道家需要一个“替天行道”之人,来解决以道教为国教的北宋王朝面临的问题。这便是《水浒传》的大主旨,大背景。

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之谜

这一天的五更三点,宋仁宗召集群臣商议祈禳京城瘟疫问题。首先,仁宗采纳了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的建议,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此祈禳天灾,救济万民。但是,仁宗皇帝按照这个建议施行,瘟疫不但没有得以祈禳,反倒转甚。仁宗便再次召集大臣商议,此时,已经死去六年的范仲淹出班奏请“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为什么施耐庵把已经去世的范文正公请出来呢?这个话题留待下文再讲。当时,仁宗采纳了范仲淹的建议,钦点殿前太尉洪信前往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出山。

宋仁宗在位时间长达42年,为何施耐庵要选嘉佑三年的三月初三作为全书的开篇呢?这其中大有文章。

嘉佑三年这一年,王安石调任朝廷度支通判,大致相当于财政部长,还有监督朝廷收支,密奏皇帝的权力。王安石此年上万言书,建议朝廷改革。到熙宁年间,改革正式执行。这场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

那么,嘉佑三年的任何一天似乎都可以作为全书的开篇吗,为什么偏偏又是三月初三呢?因为这一天,是道家封为始祖的轩辕帝诞生日。这其中便是以三月初三作为道家符号,因为这一年发轫熙宁变法,朝政便急转直下,直至最后的灭亡。因为,宋太祖是道家下派的神仙,当然,北宋王朝也就是道家的王朝。因为变法,便乱了道,失了道。所以,《水浒传》选定这一天开篇全书。这条信息,后来在九天玄女庙又出现过一次,以此照应仁宗朝的妖魔兴起。

范仲淹为什么穿越

范文正公是后世人所敬仰的古人典范,却在《水浒传》中穿越了。这是因为,范仲淹曾经主持庆历新政,也是一位著名的改革家。而在范仲淹先出班启奏的赵哲、文彦博这两个大臣中,赵哲是虚构的人物,而文彦博则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此公年少时做了一件非常聪明的事情,就是往树洞里灌水,取出落进洞里的球。

文彦博历仕四朝,出将入相,直到徽宗朝才去世,是坚定的改革反对派。书中把他与范仲淹放在同一个时空之中对写,是作者以此揭示北宋党争之祸也由熙宁变法兴起,这是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又一大原因。所以,《水浒传》以宋江造反的故事为线索,暗伏北宋灭亡的大背景,就远非造反、招安、以贼击贼那么简单了。

历史上对熙宁变法评价并不高,甚至批判的观点是主流。但是这场变法,引发了朝廷新党、旧党之间激烈的党争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不评价两大阵营之间的争斗谁是谁非,而是探索《水浒传》这部文学作品所旨的思想内涵。施耐庵认为,无休止的朝廷党争,是朝政失道而大宋变坏的根源。

范仲淹与王安石同是宋朝的改革家,庆历新政遭到了失败的命运,熙宁新法也是同样的结局。以范仲淹隐王安石,而范仲淹又是主张去龙虎山请张天师,这件事情导致妖魔误走。所以,施耐庵绕了一大圈,打了诸多哑谜,真实意图却深深隐藏在文字的背后。

替天行道的含义

因为朝政的失道,道家便要干预,便要有人“替天行道”。而龙虎山地窖中的妖魔是道家封禁的,宋仁宗肇始党争之祸,等于放出了妖魔,到徽宗朝便开始作乱了。

但是,道家要对此负责,九天玄女便点化宋江,让嘉佑三年逃走的妖魔“还道”。受到九天玄女点化的宋江,从此便坚定不移的在梁山聚集一同逃出来的“妖魔”,通过不断做大梁山,实现了招安的愿望。续书《征四寇》还讲到,宋江等人招安后,灭掉辽国,佂剿田虎、王庆、方腊四寇,也完成了九天玄女“辅国安民”的任务。关于九天玄女的事情,容在后面的文字中再做详细解读,此处搁下不讲。

从“楔子”中可以读到,道家的一位散仙启用王安石,从而引发熙宁变法。而熙宁变法又揭开了导致北宋灭亡的党争之祸,可以说是赤脚大仙酿造了一场瘟疫。同时,嘉佑三年放出的妖魔,将在六十年后的徽宗朝出现。此处,不批判施耐庵的观点,这是作者认知问题的历史局限性,只解读《水浒传》文本,而深挖这部著作的思想内涵。若是对阅读《水浒传》有所帮助,也是绿野老道的荣幸。

楔子所隐含的《水浒传》背后的故事,大致就是这些。至于个中所隐藏的其他鲜为人知的秘密,将在下一篇文章中渐次揭秘。比如,洪太尉到底是谁,为什么不是张太尉、王太尉放走了妖魔,而偏偏就是一个姓洪的太尉干了这件事情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