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英咀华 |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周朝婚俗研究

 星河岁月 2019-06-18

博雅哥说

博雅哥今天带来的是本学期的通识核心课程“国学经典讲论”课上的一篇优秀作业,作者是艾苗。在本文中,作者认为:《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家庭爱情文学的滥觞;其第一次比较集中和完整地用文学的方式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其中的婉转情韵,虽历经数千载如今读起来仍然扣人心弦,它所反映的当时婚恋嫁娶之民俗也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诗经》中的婚恋诗作整体性研究。

Vol.534

含英咀华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周朝婚俗研究

艾苗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周朝婚俗研究

1

认定婚恋诗的必要性

《诗经》婚恋诗的诗旨可谓是纷繁复杂。中国爱情诗尤其是婚姻诗鲜明的风骚传统以及伦理精神等民族特色,使得婚恋诗常常于男女两性关系之中比兴寄托君臣朋友、理想追求、身世遭际等等。正如杨景龙先生在其《试论中国爱情主题诗歌的民族特色与传承演变》中所言:“爱情诗的风骚传统……《诗经》首开先例,由于上古民歌文本比较简略,大多只有感情的形态,而无明确的人物事实,性别关系,有时从字面很难确定所写内容的性质。”

《诗经》婚恋诗的诗旨纷繁复杂于其中处处可见,例如《周南·关雎》。《毛诗序》认为:“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而郑玄和唐朝孔颖达则认为是后妃求贤;南宋朱熹以为是宫人咏赞大姒和文王;清朝人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则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盖周邑之咏初昏者”以上诸位先贤,对于《关雎》看法之异,说明婚恋诗其诗旨分歧之大。

《诗经》婚姻诗多义的诗旨,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诗经》本身的概括性、模糊性。同时,也与后世赋《诗》之“断章取义”以及经学家之解《诗》之注有着莫大关系。例如南宋陈傅良在《诗传遗说》中说道:“凡《诗》中所说男女之事,不是说男女,皆是说君臣。”这对于划定《诗经》婚姻诗无疑增加了难度。

《诗经》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图片中门联的文字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2

诗经中婚恋诗的认定

陈鹏在《中国婚姻史稿》中总结了婚姻的定义。其书言:“男女嫁娶,结为夫妇,称曰婚姻。”陈先生进而又依“经传及字书连解”,将婚姻之义约而分为四类:第一,指婿与妇。即婚姻谓夫妇也。第二,指夫妇结合之关系。如郑玄言:“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第三,婿与妇之父母。《尔雅释亲》:“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此义盖由婚姻必依“父母之命”引申而得。第四,婿妇两家及亲党而言。《说文解字》释“婚”为“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释“姻”为“婿家”,即妇之党为昏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当时之婚姻为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男女一经嫁娶,二姓便成姻戚,因此引申出第四个含义。

划定出来的婚姻诗涉及到以下内容:

1. 定婚,诗经中描写的定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定婚时男女自由择偶:《卫风·木瓜》、《王风·丘中有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卫风·氓》、《齐风·南山》、《豳风·伐柯》;婚姻的政治性(《大雅·韩奕》;同姓不婚(《召南·何彼秾矣》、《齐风·载驱》。

2. 结婚,诗经中对于结婚的描写主要是结婚时的礼仪与制度:

女子婚前祭祖:《召南·釆蘋》;纳吉之礼:《卫风·氓》;结婚的季节以及时间(《邶风·匏有苦叶》、《卫风·氓》;结婚的年龄:《召南·摽有梅》;亲迎之礼:《召南·鹊巢》、《召南·何彼秾矣》、《邺风·燕燕》、《卫风·氓》、《齐风·著》、《大雅·韩奕》、《郑风·丰》、《豳风·东山》、《大雅·大明》、《大雅·韩奕》;贺新婚(《周南·樛木》、《周南·桃夭》、《唐风·绸缪》;对婚礼的破坏:《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蝃蝀》、《王风·大车》、《陈风·株林》;“束薪”和“束楚”(《周南·汉广》、《郑风·扬之水》;抢婚:《豳风·七月》。

图为古代婚礼示意图

3. 婚后的生活:

女子婚后归宁父母:《周南·葛覃》、《鄘风·载驰》、《卫风·竹竿》、《齐风·南山》;婚姻诉讼(《召南·行露》;媵妾制(《召南·江有祀》、《邶风·泉水》、《卫风·硕人》、《齐风·载驱》、《大雅·韩奕》;等等婚姻礼俗文化。

4. 各地的婚俗描写:

从地域上来看,《诗经》婚姻诗所包括的地区为黄河流域以及汉水流域,遍及陕西《豳风》、山东《齐风》、湖北《召南》、山西《唐风》、河北、安徽《陈风》、河南(《周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陈风》)等地。需要注意的是《魏风》和《曹风》。《国风》篇,各地区中惟有《魏风》和《曹风》无婚姻诗甚至没有一篇恋爱诗。

综上可知,《诗经》中的婚姻诗地域跨度较广,反映了周代多种多样的婚姻礼俗。

诗经时代的婚俗

1

婚姻的目的和意义

古代封建制度之下,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有一定目的。根据《诗经》中所反映的情况,再结合典籍所载以及后儒衍绎成说,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祭祀,继嗣,内助。

1. 为祭祀祖先而结婚

《礼记·昏义》说“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典型的关于婚姻的定义,婚姻是两姓两家间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婚姻的目的在于延续宗族和祭祀祖先。“宗庙”是诸侯列国的象征,“宗庙”是诸侯列国的象征,灭宗也就是“灭祀”,为了“事宗庙”就需要“继后世”,为使祖先能永久享受祭祀,所以要保证宗族永远延续相继。可见对祖先的祭祀,实被视为婚姻根本目的。

诗经时代,妻子能辅助其夫供奉祭祀,才被认为是称职的。如《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序曰“采,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祖先,供祭祀矣。”此诗较为完整地记载了妇女在祭祀中的作用,其在整个过程中都必不可少。

2. 为传宗接代而结婚

结婚既上以承祖先,供祭祀,则必下以继后世。所谓继后世,就是继承本族血统,繁衍子孙,传宗接代。盖继嗣乏,则宗族绝,而祭祀废。《诗经》中不少诗歌都表达了对多子多孙的企盼。

《周南·螽斯》一诗就表明了这点: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是蝗一类的虫,这是一种多子的虫。这里以蝗虫多子为喻,表示对多子者的祝贺,充分表现了人们多子多孙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娶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求后代。《诗经》中不少爱情诗表现出来的婚恋习俗,是植根于生育的希求,蕴育着对生育的美好企盼。

3. 求内助

妻,在《说文》中其形似女子负架以荷物。释云“持事妻职也”。妻子的职责,在于持事,而持事的范围,则限于家庭之内。《易家人》卦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故俗又称妻为“内助”。封建社会娶妻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求内助”、“主中馈”。所谓“中馈”就是妇女在家主持饮食,从事家务劳动。《礼记·内则》整篇都是对妇女如何操持家务,供给酒食的要求,把“主中馈”作为妇女的专门职责。

《魏风·十亩之间》再现了妇女采桑时的情景: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2

婚姻中的礼仪风俗

婚礼是人生的大礼,这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都很看重的礼仪。我国古代主要实行的是“六礼”,其完备记述见于《礼记》、《仪礼》,《诗经》所反映的婚姻之礼为“六礼”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己基本具备“六礼”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图为体现在民间艺术中的婚俗

1. 婚时

关于嫁娶的时间,从《诗经》所反映的情况看,一为秋冬,一为春季。《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追冰未浮”,归妻即娶妻,“淬”,融解。诗中女子是在说,男子如果有心来迎娶,要在河水冰未融解之前。因此此诗所反映的嫁娶时间应为冬季。《卫风·氓》中有诗句“匪我想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中“氓”向女子求婚,可是没有好的媒人,女子安慰他,请他不要生气,并约定秋天结婚。可见,秋天嫁娶的习俗在这时候也己

经出现。《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夭夭”形容茂盛的样子。“灼灼”,形容桃花鲜艳盛开的样子。“之子于归”指这位姑娘要出嫁。这里一方面用盛开的桃花比喻新娘的美丽,一方面也表明了其出嫁的时间,桃花只有在春天盛开。可见《诗经》时代,秋末至春初是嫁娶的时间。因为秋末至春初是农闲时节,又有收成可以有余财办婚礼。

2. 礼仪中的婚迎嫁娶

婚嫁之礼是人生的大礼。这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都很看重的礼仪。西周及春秋时代,男子迎亲以昏为期,故娶妻成亲的礼节仪式称为“士昏礼”。上文已经说到,六礼的完备记述见于《礼记》、《仪礼》。而《诗经》所反映婚姻之礼为六礼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己基本具备六礼的内容。《诗经》中所表现的婚礼习俗主要有媒约之言、占卜、送聘礼、亲迎等。

(1)媒妁之言

《陈风·衡门》一诗反映了门第观念对爱情和婚姻产生的影响: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门第观念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聘婚的出现密切相关。说明周代社会家长制对婚姻的枷锁己经形成。这种婚制反映的是一种在周礼规约下的正统社会生活。它所强调的不是婚姻当事人的爱情,而是今人之所谓“恩情”。它所表现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对生命观念的服从,它所突出的只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伦理意义大于生命的意义。

(2)占卜

占卜,是《诗经》时代重要的一项婚姻礼仪习俗。婚嫁六礼中的问名、纳吉、请期三礼中,都有占卜的内容。《卫风·氓》“尔卜尔笠,体无咎言。”卜,是指卜卦。即用火灼龟甲,看龟甲上的裂纹来判断吉凶。筮,用蓍草排比推算占卜。体,卦体,即用龟甲、著草占卜,视其所显示的事象观其凶吉。占卜之后,卦体上没有不吉利的话,男女才可成婚。可见当时男女结婚,事先占卜已成为一种习俗。

(3)聘礼

送聘礼在六礼中属纳吉与纳征的内容。按古俗,卜婚后,就要订婚与送聘礼。在《诗经》中这两种礼仪都有所反映,如《大雅·大明》有“文定厥样”的传说。文,礼,指纳币之礼。纳币即古婚礼中的纳征。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遣人送聘礼于女家,女若受物复书,婚姻乃定。文定,即订婚。“文定厥祥”,指定下婚姻真吉祥。至于所送的聘礼,由于地域不同,人们所处地位不同,风俗又有差异。

(4)亲迎

亲迎是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是婚礼中的重要礼仪。这一形式在《诗经》中很多篇章都有反映,例如《召南·鹊巢》写出了百辆车子亲迎的场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喜鹊在树上搭窝,鸠鸟住到里面,有一位姑娘要出嫁,有百辆车子迎接她,车队迎亲的场面很热闹壮观。正因为亲迎需要大量的车马,所以秣马也成为亲迎之礼的一方面。

(5)合卺之礼

合卺之礼也是《诗经》时代存在的一种结婚礼仪。合卺,指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共饮交杯酒。《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敦,即团团,指瓜的形状。余冠英对这两句解释说“古人结婚行合卺之礼,就是以一瓤分作两瓤,夫妻各执一瓢盛酒漱口,这诗‘瓜苦’似合卺的瓤。”这种新婚合香之礼,被后代传承下来,在现在的结婚仪式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程序。

图为合卺之礼体现在当代的仿古婚礼中

诗经时代婚恋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1

肯定自由恋爱,承认自然情感

《诗经》时代尚是个纯真年代,当时的人们情感真挚,把恋爱当作最自然和美好的事情,主动追求幸福。《诗经》中表达肯定自由恋爱,承认自然情感的伦理思想的篇章有很多,相关诗篇有《国风·召南·摽有梅》、《国风·召南·野有死麇》、《国风·邶风·匏有苦叶》等。

2

讲究缔结规范,重视婚姻仪式

《诗经》时代,正是礼乐文化兴盛的时代。婚姻日渐成为关乎家族传宗接代、姓氏传承和财产继替的大事,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因此,男女之间的婚姻缔结过程日益复杂,以保证婚姻的合乎习惯和接受公众的监督。正如陈顾远先生所说:“古视婚姻意义深远,礼仪遂以庄重为尚,故意纤其运行之程序,藉示民情之不渎,于是六礼兴矣。”因而,《诗经》时代在婚姻伦理方面总体来说是讲究缔结规范、重视婚姻仪式的。《诗经》中体现这一婚姻伦理思想的相关篇章有《国风·周南·葛覃》、《国风·召南·鹊巢》、《国风·鄘风·蝃蝀》等。

3

崇尚夫德妻贤,追求多子多孙

《诗经》时代是产生“以德配天”的思想的时代,因而人们在男女婚恋之事上也十分看重“德”字,注重夫妻双方的品德,追求内外兼修。此外,当时的人们还十分重视子嗣,追求多子多孙。相关篇章有《国风·周南·关雎》、《国风·周南·螽斯》、《国风·周南·桃夭》等。

梁时 编辑  /  东宇 校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